6789 © 图2-3
图 2-3
3.施工技术参数 锤重和落距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深度的 重要因素,直接决定单击的夯击能。锤 重一般不宜小于80kN,落距不宜小于6m。 有效加固深度一般可理解为经强夯加固 后,该土层强度和变形等指标能满足设 计要求的土层范围。应根据现场试夯或 当地经验确定
▪ 3. 施工技术参数 ▪ 锤重和落距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深度的 重要因素,直接决定单击的夯击能。锤 重一般不宜小于80kN,落距不宜小于6m。 ▪ 有效加固深度一般可理解为经强夯加固 后,该土层强度和变形等指标能满足设 计要求的土层范围。应根据现场试夯或 当地经验确定
锤重与落距的乘积称为单击夯击能。整 个加固场地总夯击能除以加固范围的面 积称为单位夯击能。单位夯击能应综合 考虑地基士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 和要求加固处理的深度等因素,并通过 现场试夯确定。单位夯击能过小,加固 效果差;单位夯击能过大,不仅浪费能 源增加费用,而且对饱和粘性土还会破 坏上体结构,形成橡皮土,降低强度
▪ 锤重与落距的乘积称为单击夯击能。整 个加固场地总夯击能除以加固范围的面 积称为单位夯击能。单位夯击能应综合 考虑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 和要求加固处理的深度等因素,并通过 现场试夯确定。单位夯击能过小,加固 效果差;单位夯击能过大,不仅浪费能 源增加费用,而且对饱和粘性土还会破 坏土体结构,形成橡皮土,降低强度
夯击点布置一般根据基础布置、地基土 性质和要求加固深度确定,有等边三角 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等。加固 土层厚、土质差、透水性差、含水率高 的粘性土时,夯点间距宜大;加固土层 薄、透水性强、含水量低的砂质士,间 距则宜小些。一般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 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 位于第二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 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
▪ 夯击点布置一般根据基础布置、地基土 性质和要求加固深度确定,有等边三角 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等。加固 土层厚、土质差、透水性差、含水率高 的粘性土时,夯点间距宜大;加固土层 薄、透水性强、含水量低的砂质土,间 距则宜小些。一般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 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 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 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
夯点的夯击次数指单个夯点一次连续夯 击次数,一般为3~10击。夯点的夯击次 数应按现场试秀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 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以下条 件: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 当单击夯击能较大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 沉量不大于100mm。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 夯点的夯击次数指单个夯点一次连续夯 击次数,一般为3~10击。夯点的夯击次 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 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以下条 件: ▪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 当单击夯击能较大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 沉量不大于100mm。 ▪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