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发 (三)简述题 I. 简述影响年龄分布的因素 的发率装条件不可以 疫力可影响疾病的年龄分布 简述加 何描述疾 简述何疾病的人群分布 4.简述何谓疾病分布」 5.简述疾病地方性 (四)填空题 1 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散发 2.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人群、时间及地区分布的特征,称为 。三间分布 3续发率也称家园 二代发病率 、大流行。流行或者爆发 描述疾病的流行强度的术 行 族病的 现象称为疾病的分布,它包括流行和不流行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分布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流行和不流行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经常受到 病原因子 人群特征等自 快因素和社 和病程。发病率 会因素的影响 环墙 8。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 9.忠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发病率和 病程 10.分布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流行和不流行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经常受 到病原因子、环境 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人群特征 11.疾病的群体现象称为疾病的分布,它包括 和不流行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流行 流 疾病的群体现象称为疾病的分布,它包括流行和 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 )论述题 的含义及其联系 云性及判断疾病 地 性的依担 三、病因 单选思 1.下列哪种联系是病因研究所寻找的: (D) 的是虚 C.间接联系 D.因果联系 (A) 古作用 过间接作用影主 D.直接作用影响宿主,通过间接作用影响致病因子 在人米生本兰上 ,疾病与健康有关的三大因素是: (C) A。律康者,推带者,忠者 B.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学因素 C.环境,宿主,致病因子 D.传染源,传播途径,感染性 4。下列哪种个体特征对疾病发生无影响: (B) A.人的性格 B.人的外貌 C.心理稳定性D.对环境适应性 n<0 天于病因观: 哪个是错误的: (A) 不境和宿 模型包括宿主 病因、 病因网络模型有利于病 6 甘 原体 要因素 和辅助因素
爆发 (三)简述题 1.简述影响年龄分布的因素。 影响年龄分布的因素:①人群免疫力可影响疾病的年龄分布。②生活条件不同,可以影响 疾病的年龄分布。③部分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2.简述如何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特点。 3.简述何谓疾病的人群分布。 4.简述何谓疾病分布。 5.简述疾病地方性。 (四)填空题 1、 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散发 2.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人群、时间及地区分布的特征,称为 。.三间分布 3.续发率也称家庭 。二代发病率 4.描述疾病的流行强度的术语有散发、 、大流行。流行或者爆发 5.描述疾病的流行强度的术语有散发、流行、 。爆发 6.疾病的 现象称为疾病的分布,它包括流行和不流行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群体 7.分布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流行和不流行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经常受到 病原因子、 、人群特征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环境 8.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 和病程。发病率 9.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发病率和 。病程 10.分布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流行和不流行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经常受 到病原因子、环境、 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人群特征 11.疾病的群体现象称为疾病的分布,它包括 和不流行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流行 12.疾病的群体现象称为疾病的分布,它包括流行和 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 流行 (五)论述题 1.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各自的含义及其联系。 2.试述疾病的地方性及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 三、病因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联系是病因研究所寻找的: ( D ) A.统计学联系 B.虚假联系 C.间接联系 D.因果联系 2.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通过: ( A ) A.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影响致病因子和宿主 B.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影响致病因子,不影响宿主 C.直接作用影响致病因子,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宿主 D.直接作用影响宿主,通过间接作用影响致病因子 3.在人类生态学上,疾病与健康有关的三大因素是: ( C ) A.健康者,携带者,患者 B.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学因素 C.环境,宿主,致病因子 D.传染源,传播途径,感染性 4.下列哪种个体特征对疾病发生无影响: ( B ) A.人的性格 B.人的外貌 C.心理稳定性 D.对环境适应性 5.关于病因观,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 A ) A.传染病的病因是单一的 B.病因来源于环境和宿主 C.流行病学三角病因模型包括宿主、病因、环境 D.病因网络模型有利于病因探索 6.下列病因概念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 B ) A.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 B.每种疾病都有其致病生物因子 C.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所有因素 D.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和辅助因素
7.环境因素变化对宿主的主要影响有: (A) A.野生动物的消长或生活习性可能发生改变 B.媒介昆虫的消长或生活习性可能发生改变 C宿主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定会发生改变 (D) 动病因子 宿士和 意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B.致病因子处于环境和宿主中 C.致病因子和宿主处于环境之中 D.三个基本条件存在时,即可发生疾病 9。下列社会因素哪种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C) A 生活条件B。生活方式C卫生工作方针与制度 D.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10.关于病因概念叙述中那项是不正确的: (D) A。引起疾病的原因 B.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所有因素 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是疾病发生有直接关系的致病因子 自然 系和 生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A) 各环境因素是通过相互关系 作田王人 ,社会因素通过致病因素和主间接影响疾病发生 下湖今包状罩个是耕是的 (D) 致病因子往往是疾病的直接病因 B.致病因于包括精神心理因素 致病因子句括遗传病的遗传基因D。致病因子来源于外环境 13.以下那项不是“流行病学三角”的基本内涵 (B) 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之中 任 可能引起其他 两个条件的适应性变化以维持新的动态平衡 三者关系的平衡失调,疾病就可能发生 二)填空 事物间的联系只有排除了虚假的联系与间接联系后,才能进行病因推导,以判断是否属 群系。直接因果 到分布是流行精学的个重受候念,它包括流行和不流行两个连续不新的过程,经常受一 环境、人群特征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致病因子 、宿王、环境。两原 疾病 原 环境。宿主 的基 条件 轮状模型是用 说明 境之间关系的一种方 病因假设可 案研究 而不强调 因子的作所先察结果,也可以是 病分布特征、实 种理论上的推测。临床实践 生的 三要素是病原、宿主 病因假设可产生于临床实践、 、实验室研究观察结果,也可以是一种 理论上的推测。疾病分布特征 9,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中轮状模型是用来说明生物与 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它用于疾病多因素研究,而不强调疾病单一致病因子的作用。环境 种垫 三于临床实践、疾病分布特征、 观察结果,也可以是一 条件中 模型为 用来说明 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用于 研究,而不强调疾病 一致病因子的作用。多因考 (三)概念题
7.环境因素变化对宿主的主要影响有: ( A ) A.野生动物的消长或生活习性可能发生改变 B.媒介昆虫的消长或生活习性可能发生改变 C.宿主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定会发生改变 D.宿主定会发生疾病 8.下列叙述哪种是错误的: ( D ) A.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B.致病因子处于环境和宿主中 C.致病因子和宿主处于环境之中 D.三个基本条件存在时,即可发生疾病 9.下列社会因素哪种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 C ) A.生活条件 B.生活方式 C.卫生工作方针与制度 D.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10.关于病因概念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D ) A.引起疾病的原因 B.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所有因素 C.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D.是疾病发生有直接关系的致病因子 11.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 A.以食物链平衡为基础的直接关系 B.各环境因素是通过相互关系,再间接作用于人群 C.自然因素通过动物宿主和媒介昆虫间接影响传染病 D.社会因素通过致病因素和宿主间接影响疾病发生 12.以下概念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 D ) A.致病因子往往是疾病的直接病因 B.致病因于包括精神心理因素 C.致病因子包括遗传病的遗传基因 D.致病因子来源于外环境 13.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三角”的基本内涵: ( B ) A.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之中 B.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C.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两个条件的适应性变化以维持新的动态平衡 D.三者关系的平衡失调,疾病就可能发生 (二)填空题 1.事物间的联系只有排除了虚假的联系与间接联系后, 才能进行病因推导,以判断是否属 于 联系。直接因果 2.分布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流行和不流行两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经常受 到 、环境、人群特征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致病因子 3.疾病发生的三要素是 、宿主、环境。病原 4.疾病发生的三要素是病原、 、环境。宿主 5.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中,轮状模型是用来说明 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方 法,它用于疾病多因素研究,而不强调疾病单一致病因子的作用。生物 6.病因假设可产生于 、疾病分布特征、实验室研究观察结果,也可以是一 种理论上的推测。临床实践 7.疾病发生的三要素是病原、宿主、 。环境 8.病因假设可产生于临床实践、 、实验室研究观察结果,也可以是一种 理论上的推测。疾病分布特征 9.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中轮状模型是用来说明生物与 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它用于疾病多因素研究,而不强调疾病单一致病因子的作用。 环境 10.病因假设可产生于临床实践、疾病分布特征、 观察结果,也可以是一 种理论上的推测。实验室研究 11.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中轮状模型是用来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用于 疾病 研究,而不强调疾病单一致病因子的作用。多因素 (三)概念题
(四)简答题 述定病发生的甚水 2:简述流行学探索病因的原则」 通常从描述疾病的分布现象提出病因假设(3分):通过深入的观察性研究或实验性研究 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设(2分)】 3。简述致病因素分类 4。简述何谓轮状檬型 5.简述何谓病因网。 6.简述病因与疾病联系的三种情况? (五)论述题 1,试述因果关系推断的原则 四、方法 (一)单选题 1.某医生对某院1990~2000年来院就诊乙型肝炎病人中丁型肝炎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多研究属于 《D 究 队列研牙 D.描述性研究 表甲 丙的时 分布 (C) 诊时信 确冷 学调查中 访所导致的发 D.出院时间 4 B.检出 D.信息偏倚 4.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被调查者由于某些隐私而不愿报告真情所造成的偏倚属(D) A。混杂偏倚 B。洗择信倚 C.测量信德 D.报告信倚 5.某市卫生局拟采取小学生的头发来测定其中的锌、硒等微量元素,来观察这些微量元素 与肥胖、高血压的关系,这项研究属于: (A) A.现况研究 B.实买验研 C·队列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6.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中,如果对照组的男性显著多于病例组则会有可能造成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D.测量偏倚 (二)概念题 (三)简答题 (四)填空颗 1,按实际任务分类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常有三种类型: 、病例调查和专题调 查。爆发调查 2.按实际任务分类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常有三种类型:病例调查、操发调查 专题调查 3.偏倚按其来源大致归纳为三类,即 偏倚、信总偏倚和混杂偏倚。选择性 4.偏倚按其来得大致归纳为三 即 5.偏倚按其来源大致归纳为三类,即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和 偏倚和混杂偏倚。倍息性 偏倚。混杂性 (五)论述题 1,试论述失访偏倚及其失访原因。 混东是指在皋 一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存在, 混淆了研究 疾病的关系(2分)。混杂作用歪曲了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这种歪曲是由于其他因素
(四)简答题 1.简述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2.简述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原则。 通常从描述疾病的分布现象提出病因假设(3 分);通过深入的观察性研究或实验性研究 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设(2 分)。 3.简述致病因素分类。 4.简述何谓轮状模型。 5.简述何谓病因网。 6.简述病因与疾病联系的三种情况? (五)论述题 1.试述因果关系推断的原则。 四、方法 (一)单选题 1.某医生对某院 1990~2000 年来院就诊乙型肝炎病人中丁型肝炎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该研究属于: ( D ) A.横断面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描述性研究 2.个案调查表中,哪一项汇总起来就是疾病的时间分布: ( C ) A.初诊时间 B.确诊时间 C.发病时间 D.出院时间 3.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由于失访所导致的偏倚属于: ( C ) A.测量偏倚 B.检出偏倚 C.选择偏倚 D.信息偏倚 4.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被调查者由于某些隐私而不愿报告真情所造成的偏倚属( D ) A.混杂偏倚 B.选择偏倚 C.测量偏倚 D.报告偏倚 5.某市卫生局拟采取小学生的头发来测定其中的锌、硒等微量元素,来观察这些微量元素 与肥胖、高血压的关系,这项研究属于: ( A ) A.现况研究 B.实验研究 C.队列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6.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中,如果对照组的男性显著多于病例组则会有可能造成 ( C ) A.选择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D.测量偏倚 (二)概念题 (三)简答题 1.简述混杂偏倚的三个基本特征 2.简述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四)填空题 1.按实际任务分类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常有三种类型: 、病例调查和专题调 查。爆发调查 2.按实际任务分类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常有三种类型:病例调查、爆发调查 和 。专题调查 3.偏倚按其来源大致归纳为三类,即 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选择性 4.偏倚按其来源大致归纳为三类,即选择性偏倚、 偏倚和混杂偏倚。信息性 5.偏倚按其来源大致归纳为三类,即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和 偏倚。混杂性 (五)论述题 1.试论述失访偏倚及其失访原因。 47. 混杂是指在研究某一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存在,混淆了研究因素与 疾病的关系(2 分)。混杂作用歪曲了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这种歪曲是由于其他因素
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与暴露又有联系而引起的(2分)。这些其他因素称混杂因素,由混 杂因素引起的偏倚称为混杂偏倚(2分) 在设计阶段加以控制: 要认识混杂偏倚对研究结果影响的重要性,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 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混杂偏倚,可采用匹配的方法选择病例和对照(2分) 侵费分层分析政多元分析等方法对组的均衡性。对于可 在 整理 2分) 五、描述 单选题 1.不属于现况调查的目的与任务的是: A 描法疾病的地区分布 B.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 210Q年过击 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393例进行调查,这是: B A。分析性研究 C.普查 门格给 3.某甲型肝炎患者发病日期是5月16日,甲肝最短与最长潜伏期是15一50天,下列判断 中,正确的是: (B) A.患者的传染期是3月26日至4月30日 患者的受染日期在3月26日至4月30日内 者的传染 2月26日至 月16日 5月16日内 (C) 核实诊断 环 流行病学理论 采取措施,防止疾病蔓延 D.积紫资料,描述疾病分布特征 5.当易感者同时一次暴露于共同媒介时,流行曲线的特点不可能为: (C) A.出现一个发病高峰(单峰型) B.流行曲线上升、下降均迅速 全部柄例友生于 潜伏期全距内 0 首例志者发4 于暴露后 最短潜伏期的时间 以下哪不 中研究 析 单位是群体而不是 个体 (D) C,队列研究 D.生态学研究 确自 (B) 期治宣 一项在健康人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 D.对个别发生的麻疹病人进行调查 8。理况调查对象的洗择原到是: (D) 从人群中选择有某病与无某病者 从入群中选择暴露与非路因者 从医院和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忠某病者 抽样选择部分 的 是正确的: (D) 因为研究开始时对象均是无病者 研究职业人群患病情况 D.现况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比队列研究更易发生选择偏倚 10.某单位发生某病暴发,患者全部发生在24小时内,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C)
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与暴露又有联系而引起的(2 分)。这些其他因素称混杂因素, 由混 杂因素引起的偏倚称为混杂偏倚(2分)。 在设计阶段加以控制: 要认识混杂偏倚对研究结果影响的重要性,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 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混杂偏倚,可采用匹配的方法选择病例和对照(2 分)。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加以控制: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要注意病例与对照组的均衡性。对于可 能出现的混杂偏倚可采用分层分析或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2分)。 五、描述 (一)单选题 1.不属于现况调查的目的与任务的是: ( C ) A.描述疾病的地区分布 B.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 C.验证疾病的病因 D.检出现症患者 2.1982 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 7 个区的 9 个不同地段抽取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6 393 例进行调查,这是: ( B ) A.分析性研究 B.抽样调查 C.普查 D.筛检 3.某甲型肝炎患者发病日期是 5 月 16 日,甲肝最短与最长潜伏期是 15~50 天,下列判断 中,正确的是: ( B ) A.患者的传染期是 3 月 26 日至 4 月 30 日 B.患者的受染日期在 3 月 26 日至 4 月 30 日内 C.患者的传染期是 3 月 26 日至 5 月 16 日 D.患者的受染日期在 3 月 26 日至 5 月 16 日内 4.疫源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C ) A.核实诊断,提高诊疗水平 B.查明三个环节,丰富流行病学理论 C.采取措施,防止疾病蔓延 D.积累资料,描述疾病分布特征 5.当易感者同时一次暴露于共同媒介时,流行曲线的特点不可能为: ( C ) A.出现一个发病高峰(单峰型) B.流行曲线上升、下降均迅速 C.全部病例发生于 2~3 个潜伏期全距内 D.首例患者发生于暴露后一个最短潜伏期的时间 6.以下哪种研究的观察、分析单位是群体而不是个体: ( D ) A.现况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生态学研究 7.关于抽样调查,以下哪个是正确的: ( B ) A.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 B.为了调查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的全部学生 C.一项在健康人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 D.对个别发生的麻疹病人进行调查 8.现况调查对象的选择原则是: ( D ) A.从人群中选择有某病与无某病者 B.从人群中选择暴露与非暴露某因素者 C.从医院和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患某病者, D.从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部分人群 9.下面哪项有关选择偏倚的描述是正确的: ( D ) A.增加样本大小能减小选择偏倚 B.队列研究不会发生选择偏倚,因为研究开始时对象均是无病者 C.研究职业人群患病情况时无法避免选择偏倚 D.现况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比队列研究更易发生选择偏倚 10.某单位发生某病暴发,患者全部发生在 24 小时内,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