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犬。 2.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 (2)呼吸道:(3)消化道: (4)经眼结膜和胎盘传染。 3.易感动物:犬最易感,3~12 月龄的幼犬易感性高。 犬科的其他动物如狼等也可感 染发病,雪貂对犬瘟热特别 敏感
四、流行病学 4.流行特点:多发于寒 冷季节(10月~第2 年2月),似有一定 周期性,似2一3年 出 流行一次。但现在有 些地方这种周期性不 明显,常年发生
五、症状 潜伏期3~5d。 1.眼、鼻流出浆液性黏液性分泌物,以后变为脓性, 有时混有血丝,发臭。 2.双相热:体温升高39.5~41℃,约持续2d,以后下降 到常温。此时病犬感觉良好,食欲恢复。2~3d后再 次发热持续数周之久,即所谓的双相型发热(体温两 次升高)。此时病情又恶化。 3.厌食、呕吐、发生肺炎
五、症状 4.严重病例发生腹泻,呈水样、恶臭、混有黏液和血液, 病犬消瘦,脱水。 5.脚垫和鼻过度角质化。 6神经症状:多在感染后3~4周,全身症状好转几天至 十几天才出现,表现转圈,共济失调,反射异常,或 颈部强直、肌肉痉挛,但咬肌群反复节律性的颤动是 本病常见的神经症状。病犬出现惊厥症状后,一般多 取死亡转归。 7妊娠母犬感染本病可发生流产、死胎和仔犬成活率下 降等症状
六、病理变化 1.眼结膜、呼吸道及肺呈现卡他性或化脓性 炎症。 2.消化道中可见胃黏膜潮红。卡他性或出血 性肠炎。 3.脾肿大。 4.胸腺明显缩小,且多呈胶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