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材分析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 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三、学生分析 只知一分钟很短,却不知有时一分钟也会感觉很长。从他们的切身感受入手,懂得“分秘必争”的道理。学生已经具备 定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应该是一件很轻松,也很感兴趣的事。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做游戏:全体同这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坚持一分钟。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很长) 2、小结: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象刚才,我们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了课 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是不算短的。既可以增强课堂情趣,又可 以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便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识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识字中,我让学生课前制作好生字卡片,促进了预习。并将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 大家。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对生字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提出问题。(自由发言) 2、分组讨论: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 学生活动 ①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②几名学生模仿着演一演 3、集中汇报,边演边读。让几名学生到前面表演。(很形象)其他学生欣赏。师提问:在你看的过程当中,给你印象最 深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师追问: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一读呢? 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配合着表演有感情地读一读 4、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 的重要)(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穿插着表演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他们边读边演,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自然地促进了朗读水平的提高。) 有感情的朗读课 (四)课外延伸回家后每人用一分钟做一件事情,明天全班交流,评出“与时间赛跑的人”。(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增强 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 悉到红灯 到二十分钟 汽5 教学反思
二、教材分析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 20 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 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三、学生分析 只知一分钟很短,却不知有时一分钟也会感觉很长。从他们的切身感受入手,懂得“分秘必争”的道理。学生已经具备 一定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应该是一件很轻松,也很感兴趣的事。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做游戏:全体同这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坚持一分钟。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很长) 2、小结: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象刚才,我们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了课 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是不算短的。既可以增强课堂情趣,又可 以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便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识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识字中,我让学生课前制作好生字卡片,促进了预习。并将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 大家。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对生字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提出问题。(自由发言) 2、分组讨论: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 学生活动: ①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②几名学生模仿着演一演。 3、集中汇报,边演边读。让几名学生到前面表演。(很形象)其他学生欣赏。师提问:在你看的过程当中,给你印象最 深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师追问: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一读呢? 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配合着表演有感情地读一读。 4、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 的重要)(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穿插着表演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他们边读边演,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自然地促进了朗读水平的提高。)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回家后每人用一分钟做一件事情,明天全班交流,评出“与时间赛跑的人”。(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增强 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等13个字,会写5个字 2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二、学习重点:识字 学习难点:书写美观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四、学习准备: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有谁知道邓爷爷的故事?(指名说一说 2概括介绍邓小平的生平。 3揭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看拼音或问问同学认一认 2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是否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表现读。 读后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三)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1)知道朗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看出邓爷爷是怎样的人?邓爷爷的话该怎样读? (3)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我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我会想些什么?怎样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们对邓爷爷有种怎样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巩固13个生字,会写其余5个字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能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 、学习重点:朗读 学习难点:识字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为主 四、学习准备:田字格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课文
8、难忘的一天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初步认识“计,算”等 13 个字,会写 5 个字。 2 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3 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二、学习重点:识字 学习难点:书写美观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四、学习准备: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有谁知道邓爷爷的故事?(指名说一说) 2 概括介绍邓小平的生平。 3 揭题 (二)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看拼音或问问同学认一认 2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 检查是否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表现读。 读后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三)自读自悟 1 自读课文 2 指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1)知道朗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看出邓爷爷是怎样的人?邓爷爷的话该怎样读? (3)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我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我会想些什么?怎样读?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们对邓爷爷有种怎样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巩固 13 个生字,会写其余 5 个字。 2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能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 二、学习重点:朗读 学习难点:识字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为主 四、学习准备:田字格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自由选择读的内容,同学评议 2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 (二)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计算机展览馆紧张怦怦的握手笑语普及兴奋灿烂 A学生自读 B读词语中的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巩固生字词 A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B给生字组词。 C开火车读出生字,并组词 (三)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四)积累运用 读课后词语,并选择词语说话。 教学反思: 识字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 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学生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忙。 2、去掉拼音读词语 南身、、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 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江泽民、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 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一神、勇一涌、鸟一岛、夹一峡、写一与、眠一民、旅一族。“州、川” 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换偏旁:伸一一神勇一一涌减一减:写一一与眠一一民
1 指名朗读课文,自由选择读的内容,同学评议 2 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 (二)复习生字词 1 认读生字词 计算机 展览馆 紧张 怦怦的 握手 笑语 普及 兴奋 灿烂 A 学生自读 B 读词语中的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 巩固生字词 A 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B 给生字组词。 C 开火车读出生字,并组词 (三)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四)积累运用 读课后词语,并选择词语说话。 教学反思: 识字 3 教学目标: 1、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 载着 13 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学生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忙。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 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江泽民、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 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 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换偏旁:伸——神勇――涌 减一减:写――与 眠――民
加一加:夹一一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 chuan)、州(zhou)、争( zheng)、族(zu)。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 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第二课时 、导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及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比如,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 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 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中华民族的 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 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 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 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教学反思 9、欢庆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 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及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比如,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 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 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中华民族的 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 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 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 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教学反思; 9、欢庆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
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 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 心声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 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 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 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 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査是否读得正确 、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 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 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 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 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 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已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 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 心声。 学习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 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 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 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 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 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 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 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 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 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 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 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已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