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门课程在第一学年为通识必修课程,自的是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在第二学年为通识必选课程,宗旨是满足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需求。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7.1教材:[1]王守仁,2018,《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综合教程1(智慧版)》。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7.2主要参考书目:[1]王守仁,2018,《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综合教程1(智慧版)教师用书》。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8.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大学英语教学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讲授法、讨论法、情景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在“读写译”模块,交互式、个性化、自主型的学习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它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一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能亲自参与知识建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在亲自“研究”、“探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在“视听说”模块,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生动的形式、有效的练习和完善的管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通过跟读、录音、比较、角色扮演、自由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大胆练习口语,利用视、听、说三方面的练习切实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9.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突出体现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线上成绩包括学生在“iWrite英语写作与教学评阅系统平台”和在“U校园智慧学习云平台”APP上学习中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线下成绩主要包括课堂随堂测验成绩和课堂表现得分。终结性评价主要体现为期末的课程考试
6.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门课程在第一学年为通识必修课程,目的是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 高。在第二学年为通识必选课程,宗旨是满足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需求。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7.1 教材: [1]王守仁,2018,《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综合教程 1(智慧版)》。北京:外 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7.2 主要参考书目: [1]王守仁,2018,《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综合教程 1(智慧版)教师用书》。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8.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大学英语教学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 术为支撑的讲授法、讨论法、情景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 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在“读写译”模块,交互式、个性化、自主型的学习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 它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 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能亲自参与知识建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历过程并在 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在亲自“研究”、“探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在“探究 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 在“视听说”模块,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生动的形式、有效的练习和完善的管理 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通过跟读、录音、比较、角色扮演、自由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大 胆练习口语,利用视、听、说三方面的练习切实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 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 模式的转变。 9.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突出体现大学英 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线上成绩包括学生在“iWrite 英语写作与教学评阅系统平 台”和在“U 校园智慧学习云平台”APP 上学习中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线下成绩主要包括课 堂随堂测验成绩和课堂表现得分。终结性评价主要体现为期末的课程考试
10.成绩评定方法学生期末的总成绩=平时成绩(百分制)×40%+阶段性测试(百分制)×10%+期末课程考试成绩(百分制)×50%。平时成绩期末考试阶段性测试评定方式占分比例占分比例占分比例10%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课程目标50%40%课程目标1分目标达成度=0.4X(平时成404040(语言知识目标)绩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试课程目标2题总分)+0.1×(阶段性测试404040(语言技能目标)评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0.5×(期末考试分目标课程目标3202020(人文素养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11.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课程目标60-1000-59合格不合格合格不合格1.语言知识目标合格不合格2.语言技能目标合格3.人文素养目标不合格12.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在课堂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小组辩论、课堂演讲等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在课外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外研社杯”、“二十一世纪杯”、“百万语通”等外语类学科竞赛,并对参赛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此外,依托“常春藤外语协会”等学生英语社团,组织学生参加“英文短剧比赛”、“英语电影配音比赛”等活动,大力推动校园英语文化建设。二、教学内容纲要
10.成绩评定方法 学生期末的总成绩=平时成绩(百分制)×40%+阶段性测试(百分制)×10%+期末课程 考试成绩(百分制)×50%。 评定方式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 占分比例 40% 阶段性测试 占分比例10% 期末考试 占分比例 50%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40 40 40 分目标达成度=0.4×(平时成 绩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试 题总分)+ 0.1×(阶段性测试 评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 分)+0.5×(期末考试分目标 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 课程目标 2 (语言技能目标) 40 40 40 课程目标 3 (人文素养目标) 20 20 20 11.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60-100 0-59 合格 不合格 1.语言知识目标 合格 不合格 2.语言技能目标 合格 不合格 3.人文素养目标 合格 不合格 12.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在课堂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学科特 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小组辩论、课堂演讲等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教学活 动。 在课外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外研社杯”、“二十一世纪杯”、“百 万语通”等外语类学科竞赛,并对参赛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此外,依托“常春藤外语协会” 等学生英语社团,组织学生参加“英文短剧比赛”、“英语电影配音比赛”等活动,大力推 动校园英语文化建设。 二、教学内容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