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概述 强心苷类化合物 甾体皂苷 C21甾体化合物 植物甾醇 胆汁酸类化合物 昆虫变态激素
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概述 强心苷类化合物 甾体皂苷 C21甾体化合物 植物甾醇 胆汁酸类化合物 昆虫变态激素
第一节 概述 甾体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天然化学成 分,包括植物甾醇、胆汁酸、C21甾类、昆虫变态激素、强心 苷、甾体皂苷、甾体生物碱、蟾毒配基等。尽管种类繁多, 但它们的结构中都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 R 1 6 7 8 10 9 11 12 13 14 15 16 17 A B C D 4 5 3 2
第一节 概述 甾体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天然化学成 分,包括植物甾醇、胆汁酸、C21甾类、昆虫变态激素、强心 苷、甾体皂苷、甾体生物碱、蟾毒配基等。尽管种类繁多, 但它们的结构中都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 R 1 6 7 8 10 9 11 12 13 14 15 16 17 A B C D 4 5 3 2
一、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各类甾体成分C17位均有侧链。根据侧链结构的不同, 又分为许多种类,如表9-1所示。 表9-1 天然甾体化合物的种类及结构特点 名称 A/B B/C C/D C17-取代基 植物甾醇 顺、反 反 反 8~10个碳的 脂肪烃 胆汁酸 顺 反 反 戊酸 C21甾醇 反 反 顺 C2H5 昆虫变态激素 顺 反 反 8~10个碳的 脂肪烃 强心苷 顺、反 反 顺 不饱和内酯环 蟾毒配基 顺、反 反 反 六元不饱和内 酯环 甾体皂苷 顺、反 反 反 含氧螺杂环 甾体生物碱
一、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各类甾体成分C17位均有侧链。根据侧链结构的不同, 又分为许多种类,如表9-1所示。 表9-1 天然甾体化合物的种类及结构特点 名称 A/B B/C C/D C17-取代基 植物甾醇 顺、反 反 反 8~10个碳的 脂肪烃 胆汁酸 顺 反 反 戊酸 C21甾醇 反 反 顺 C2H5 昆虫变态激素 顺 反 反 8~10个碳的 脂肪烃 强心苷 顺、反 反 顺 不饱和内酯环 蟾毒配基 顺、反 反 反 六元不饱和内 酯环 甾体皂苷 顺、反 反 反 含氧螺杂环 甾体生物碱
天然甾体化合物的B/C环都是反式,C/D环多为反式,A/B 环有顺、反两种稠合方式。由此,甾体化合物可分为两种类型: A/B环顺式稠合的称正系,即C5上的氢原子和C10上的角甲基都 伸向环平面的前方,处于同一边,为β构型,以实线表示; A/B环反式稠合的称别系(allo),即C5上的氢原子和C10上的 角甲基不在同一边,而是伸向环平面的后方,为α构型,以虚 线表示。通常这类化合物的C10、C13、C17侧链大都是β构型, C3上有羟基,且多为β构型。甾体母核的其他位置上也可以有 羟基、羰基、双键等功能团
天然甾体化合物的B/C环都是反式,C/D环多为反式,A/B 环有顺、反两种稠合方式。由此,甾体化合物可分为两种类型: A/B环顺式稠合的称正系,即C5上的氢原子和C10上的角甲基都 伸向环平面的前方,处于同一边,为β构型,以实线表示; A/B环反式稠合的称别系(allo),即C5上的氢原子和C10上的 角甲基不在同一边,而是伸向环平面的后方,为α构型,以虚 线表示。通常这类化合物的C10、C13、C17侧链大都是β构型, C3上有羟基,且多为β构型。甾体母核的其他位置上也可以有 羟基、羰基、双键等功能团
二、甾体化合物的生合成途径 甾体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转化而来, 可以衍生成甾醇类、C21甾类、强心苷元类、甾体皂苷元类 等等。如图9 -1所示。 乙酰辅酶A 角鲨烯(squalene) 2,3-氧化角鲨烯(2,3-oxidosqualene) 羊毛甾醇
二、甾体化合物的生合成途径 甾体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转化而来, 可以衍生成甾醇类、C21甾类、强心苷元类、甾体皂苷元类 等等。如图9 -1所示。 乙酰辅酶A 角鲨烯(squalene) 2,3-氧化角鲨烯(2,3-oxidosqualene) 羊毛甾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