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雷道波阻抗(Z0) 雷电通道长度数千米,半径仅为数厘米,类似 于一条分布参数线路,具有某一等值波阻抗,称 为雷道波阻抗 主放电过程看作是一个电流波沿着波阻抗为Zo 的雷道投射到雷击点的波过程。Z0≈3009 四)雷电的极性 负极性雷击均占75~90%
(三)雷道波阻抗(Z0) 雷电通道长度数千米,半径仅为数厘米,类似 于一条分布参数线路,具有某一等值波阻抗,称 为雷道波阻抗。 主放电过程看作是一个电流波沿着波阻抗为Z0 的雷道投射到雷击点的波过程。 Z0≈ 300Ω (四)雷电的极性 负极性雷击均占75~90%
(五)雷电流幅值(I) 雷击于低值接地电阻(≤309)的物体时流过 雷击点的电流。用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表示: lgp/ 般地区 88 Ig P T<20的地区 44
(五)雷电流幅值(I) 雷击于低值接地电阻(≤ 30Ω)的物体时流过 雷击点的电流。用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表示: 的地区 一般地区 T 20 44 lg 88 lg = − = − d I P I P
(六)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 雷电流的波前时间T1:1~4us的范围内,平均为 2.6uS 波长T20~100u的范围内,多数为40us 我国防雷设计采用26/40us的波形。 雷电流波前的平均陡度a=Ⅳ2.6(kAus)最大 取50kAus
(六)雷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 雷电流的波前时间T1:1~4us的范围内,平均为 2.6us。 波长T2:20~100us的范围内,多数为40us。 我国防雷设计采用2.6/40us的波形。 雷电流波前的平均陡度 a=I/2.6 (kA/us) 最大 取50 kA/us
(七)雷电流的波形 (a)双指数波 Bt (b)平顶斜角波 波头陡度 (b) (a)半余弦波 cos ot 2 角频率 26S 图8-3雷电流波形
(七)雷电流的波形 (c) 0 t I f i (b) (a) 图8-3 雷电流波形 (a)双指数波 ( t) I i 1 cos 2 = − ( ) t t i I e e = − (b)平顶斜角波 (a)半余弦波 = − −波头陡度 f I s f f = −角频率, = 2.6
四、雷电过电压的形成 (-)雷电放电的计算模型 4 d A A A R R R 0 〔b 图8-4雷电放电计算模型和等值电路 (a)先导放电;(b)主放电;(c)计算模型; (d)电压源等值电路;(e)电流源等值电路
四、雷电过电压的形成 (一)雷电放电的计算模型 图8-4 雷电放电计算模型和等值电路 (a)先导放电;(b)主放电;(c)计算模型; (d)电压源等值电路;(e)电流源等值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