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807-01 本标椎非等效采用美国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标准 ASHRAE3:4!95体冷却机组的试验方 法》本标准与AHEE395要技术内容存在以下差异: .定义的术语不同; 2本标准末编人 ASHRAE30:959液体冷却机组型式”和“参考文献 3本标准在“试验方法”中增加了一种主要试验方法和三种校核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装置图;同时还 列出了计算制冷量和制热量的公式。 本标准是对GBT187-189容积式冷水机组性能试验方法)的修订 本标准与GBT10701989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l.适用范围扩大到热泵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盐水机组、乙二醇机缇等 2.增加了前言、引用标准的导语热泵制热量的定义,对水质的要求以及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 的记录参数; 3.将原标准4.2.3448和公式(10)作了改动 4试验方法中增加了热泵制热量的计算。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087-199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没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阳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式汉新世界冷工业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酹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正国任金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没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GB/T 10870-2001 前 言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美国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标准ASHRAE 30:1995《液体冷却机组的试验方 法》。本标准与ASHRAE 30:1995主要技术内容存在以下差异: 1.定义的术语不同; 2.本标准未编人ASHRAE 30:1995中的“液体冷却机组型式”和“参考文献”; 3 本标准在“试验方法”中增加了一种主要试验方法和三种校核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装置图t同时还 列出了计算制冷量和制热量的公式。 本标准是对GB/T 10870-1989《容积式冷水机组性能试验方法》的修订。 本标准与GB/T 10870-198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1.适用范围扩大到热泵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盐水机组、乙二醇机组等; 2增加了前言、引用标准的导语、热泵制热量的定义、对水质的要求以及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 的记录参数; 3.将原标准4.2-3,4.4和公式(10)作了改动; 4.试验方法中增加了热泵制热量的计算。 本标准的附录 A和附录 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0870-1989,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新世界制冷工业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正国、任金禄。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018-0 性能试验方法 代替GB门0719 The methods of performance test for positive water-chilling units and heat pump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机驱动的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主要性能的有关定义、试验规定试验 方法校核试验与主要试验的偏差机组总输人电功率和制冷性能系数的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以容积式或离心式制冷压缎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等所组成的冷水(热泵)机组 (以下简称“机组”)的性能试验,盐水机组、乙二醇机组等也可參臘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1 G282193萬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或文丘里管測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 GB/T5373-19860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1909974) G5050-195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荒范 B35198离心式冷水机组 4391907容积式冷水(热至)机组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机组净制冷量 unit net refrigerating capacity 单位时间内制冷剂在机组蒸发器中从冷水处吸取的热量,即冷水质量流量乘以蒸发器、出口柃水比 总之差的积。 32热泵制热量 heat-pump heating capacit 单位时间内制冷剂在机组冷凝器向热水放出的热量,即热水质量流量乘以冷凝出、进口热水比之 差的积 33机组总输人电功率 unit gross electric power 即机组消耗总输人电功率,包括压编机电动机、油泵电动机、电加热器和操作控制电路等的总输人 电功率风冷式还包括冷却风机电功率,蒸发冷却式还包括淋水装置水泵用电功率, 3.4制冷性能系数( 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在规定工况下整台机组中以同一单位表示的单位时间从憮溫物体移去的热量与总输入的能量之 国家质量技术监情01010批准 01-01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 性 能 试 验 方 法 GB/T 10870-2001 代替 GB/T 10870-1989 The methods of performance test for positive displacement & centrifugal water-chilling units and heat pump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机驱动的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主要性能的有关定义、试验规定、试验 方法、校核试验与主要试验的偏差、机组总输人电功率和制冷性能系数的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以容积式或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等所组成的冷水(热泵)机组 (以下简称“机组”)的性能试验。盐水机组、乙二醇机组等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624-1993 流量测量 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或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 (eqv ISO 5167-1:1991) GB/T 5773-1986 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eqv ISO 917:1974) GB 50050-1995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JB/T 3355-1998 离心式冷水机组 JB/T 4329-1997 容积式冷水(热泵)机组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机组净制冷量 unit net refrigerating capacity 单位时间内制冷剂在机组蒸发器中从冷水处吸取的热量,即冷水质量流量乘以蒸发器、出口冷水比 焙之差的积。 3.2 热泵制热量 heat-pump heating capacity 单位时间内制冷剂在机组冷凝器向热水放出的热量,即热水质量流量乘以冷凝出、进口热水比治之 差的积。 3.3 机组总输人电功率 unit gross electric power 即机组消耗总输人电功率,包括压缩机电动机、油泵电动机、电加热器和操作控制电路等的总输人 电功率,风冷式还包括冷却风机电功率;蒸发冷却式还包括淋水装置水泵用电功率。 3.4 制冷性能系数(G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在规定工况下,整台机组中以同一单位表示的单位时间从低温物体移去的热量与总输人的能量之 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2001一01一10批准 2001一10一。1实施
G10-01 试验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排除机组系统内不凝性气体并确认没有制冷剂的泄露。 412系统内应有足够的(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制冷剂,压编机内保持正常运转 用润滑油景。 413机组试验系统应设置必要的温度计套管和压力表引出接头等 414试验用的测试设备和仪表不应妨碍机组的正常运转和操作。 415机组蒸发器、冷凝器和油冷却器等的水侧应清洗干净。 416杋组使用的水质应符合GB5⑩630的规定。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的环墉应充分宽敝。 42试验规定 421机组性能试验包括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两者应同时进行测量(对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不 做校核试验) 422校核试验和主要试验的试验结果之间的偏差应在土6%4以内并以主要试验的测量结果为计算 依据。 423测量应在机组试验工况稳定1后进行,每隔1m量记录-次,直至连续四次的测量数据 符合T4390或BT3506规定为止第一次测量至第四次测量记录的时间称为试验两期,在该周 期内允许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 43试验方法 431主要试验方法 机组性能的主要试验方法为液体载冷剂法(见51) 432校核试验方法 机组校核试验方法可取如下一种: a)机组热平衡法(见2) b)液体制冷剂流量计法(见5.3); c)水冷冷凝器法(见5.4) 校核试验仅适用于水冷式冷水机组,对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不做校核试验 44试验参数规定 试验时,试验参数按BT439或BT356规定 45测量仪表和精度的规定 451试验用仪表应在有效使用期內,并应有近期经计璽部门或有关部门的校正合格证明。 452测量仪表和精度的具体规定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46试验数据整理 461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等应按试验时的当地大气压力值修正 462所有测量值应按试验周期内连续四次测得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 47试验报告的内容 41-般数据为 a)试验日期地点和人员; l)计算用冷剂、载冷剂和冷却介质的热物理性能数值,采用机被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冷工质热物理性质表和 图S制)}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制冷工质热力性质图和表上的数据;也可采用以马丁侯( Martin Hu)状态式为基础的电算值
GB/' r 10870-2001 七匕。 4 试验规定 4., 一般规定 4.1.1 排除机组系统内不凝性气体,并确认没有制冷剂的泄露。 4.1.2 系统内应有足够的(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制冷剂,压缩机内保持正常运转 用润滑油量。 4.1.3 机组试验系统应设置必要的温度计套管和压力表引出接头等。 4.1.4 试验用的测试设备和仪表不应妨碍机组的正常运转和操作。 4门.5 机组蒸发器、冷凝器和油冷却器等的水侧应清洗干净。 4.1.6 机组使用的水质应符合GB 5005。的规定。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的环境应充分宽敞。 4.2 试验规定 4.2.1 机组性能试验包括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两者应同时进行测量(对风冷式和燕发冷却式机组不 做校核试验)。 4.2.2 校核试验和主要试验的试验结果之间的偏差应在士6%以内,并以主要试验的测量结果为计算 依据。 4.2.3 测量应在机组试验工况稳定 1h后进行,每隔 10 min测量记录一次,直至连续四次的测量数据 符合JB/T 4329或JB/T 3355的规定为止。第一次测量至第四次测量记录的时间称为试验周期,在该周 期内允许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 4.3 试验方法 4.3.1 主要试验方法 机组性能的主要试验方法为液体载冷剂法(见5.1), 4.3.2 校核试验方法 机组校核试验方法可取如下一种: a)机组热平衡法(见5-2); b)液体制冷剂流量计法(见5.3); c)水冷冷凝器法(见5.4), 校核试验仅适用于水冷式冷水机组,对风冷式和蒸发冷却式机组不做校核试验。 4.4 试验参数规定 试验时,试验参数按JB/T 4329或JB/T 3355的规定。 4.5 测量仪表和精度的规定 4.5.1 试验用仪表应在有效使用期内,并应有近期经计量部门或有关部门的校正合格证明。 4.5.2 测量仪表和精度的具体规定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4.6 试验数据整oil) 4.6.1 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等应按试验时的当地大气压力值修正。 4.6.2 所有测量值应按试验周期内连续四次测得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 4.了 试验报告的内容 4.7.1 一般数据为: a)试验日期、地点和人员; 1)计算用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却介质的热物理性能数值,可采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制冷工质热物理性质表和 图(S1制)S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制冷工质热力性质图和表》上的数据;也可采用以马丁一侯(Mattin- Hou)状态式为基础的电算值
G108-001 b)机电型号和出厂编号; c)电源电压频率; d)机组总输人功率; e)冷水进出口温度; f)水质量流量 g)制冷剂润滑油及其充人量; h)大气压力及环境温度; 蒸发器隔热层的说明; 〕试验装置简图 412水冷式机组还须记录 )冷凝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 b)冷却水质量流量 )冷凝器冷却水进:,出口压力。 43风冷式机组还须记录: a)冷凝器进风干球温度; b)风机转速, 4,4蒸发冷却式机组还需记录: 月)冷凝器进风湿球温度; b)风机转速 c)i水装置水泵电动机输人功率 d)蒸发式冷凝器供水温度 e)蒸发式冷凝器供水质量流量。 4,5试验结果 a)要试验和校核试验的净制冷量(或制冷量); b)校核试验和主要试验的偏差(仅适用于水冷式机组) c)机组总输人功率; d)制冷性能系数(0p) 5试验方法 51液体载冷剂 511试验鞍置 试验装置如图]所示在机组蒸发器(冷疑器)羚冷(热)水进(出)口处安装有水量测量装置,进出口 处设置水量调节阀门。 试验时还应有能提供连续稳定的冷水流量·冷却水流量和符合试验工况水温的附加装置 ( 流量调节阂2流量计;3-蒸发器(冷凝器】:-温度计 图1
cs/T 10870-2001 b)机电型号和出厂编号; c)电源电压、频率; d)机组总输人功率; e)冷水进、出口温度; f)冷水质量流量; 9)制冷剂、润滑油及其充人量; h)大气压力及环境温度; 的蒸发器隔热层的说明; j)试验装置简图。 4了.2 水冷式机组还须记录: a)冷凝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 b)冷却水质量流量; c)冷凝器冷却水进、出口压力。 4.7.3 风冷式机组还须记录: a)冷凝器进风干球温度; b)风机转速。 4. 7.4 蒸发冷却式机组还需记录: a)冷凝器进风湿球温度; b)风机转速; c)淋水装置水泵电动机输人功率; d)蒸发式冷凝器供水温度; e)蒸发式冷凝器供水质量流量。 月.7.5 试验结果 a)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的净制冷量(或制冷量); b)校核试验和主要试验的偏差(仅适用于水冷式机组); c)机组总输人功率; d)制冷性能系数(COP). 5 试验方法 5., 液体载冷剂法 5.1.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机组蒸发器(冷凝器)冷(热)水进(出)口处安装有水量测量装置,进、出日 处设置水量调节阀门。 试验时,还应有能提供连续稳定的冷水流量、冷却水流量和符合试验工况水温的附加装置。 机组 1-流量调节阀r 2-流量计 3-蒸发器(冷凝器);4-温度计 图 1
GB/108-01 52试验要求 5121冷(热)水和冷却水温度应符合BT43或T35中关试验工况的要求 5122冷(热)水进出口温度和温度差以及流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B/T49或BT35的规 512、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和沮度差以及流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B门T43或35的规定 52.4电源的电压频率应符合BT439或B个35的规定 53机组净制冷量 机细制冷量按式(1)计算: Q=Ca(41-42)+Q 54热泵制热量 热泵制热量按式(2)计算 Q=Cq(2-4)-Q………:2)2 式中:Q—机纽净制冷量,W C-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容J(kg:℃); 。一冷(热)水质量流量,kg 4—蒸发器(热泵制热时为冷凝器下同)冷(热)水进口温度,C; !蒸发器(冷凝器)冷(热)水出口涯度,℃; Q—热泵制热量,W; Q—环境空气传人干式蒸发器冷水侧的修正项,W 对于满液式燕发器,由环境空气传人制冷剂侧的热量不应计人净制冷重 对于干式蒸发器,当其进行隔热时,式(8和式(2)中的Q可忽略不计:无热时Q由式(3)确定 Q=KA(,-t) 式中:K一蒸发器外表面与环境空气之间的传热系数,W/(m2,℃)可取K=20W/(m2,); A蒸发器外表面积:m; 4一环境空气温度,℃ t一干式蒸发器(冷凝器)冷(热)水侧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C 在计算热泵制热量时,Q由式(4)确定: Q= ka(t 式中符号意义同上。 52机组热平衡法 52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在机组冷礙器(以及油冷却器和压缩机气缸冷却水路等)冷却水进口处安装 有水量测装置进、出口处设置水量调节闻门。 流量调节1:2-流量计32冷凝器(蒸发器);4一温度计
GB/' r 10870-2001 5.1.2 试验要求 5.1.2.1 冷(热)水和冷却水温度应符合JB/T 4329或JB/T 3355中有关试验工况的要求。 5.1.2.2 冷(热)水进、出口温度和温度差以及流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JB/T 4329或JB/T 3355的规 定 。 5.1.2.3 冷却水进、出Q温度和温度差以及流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JB/T 4329或JB/T 3355的规定。 5.1.2.4 电源的电压、频率应符合JB/T 4329或JB/T 3355的规定。 5.1.3 机组净制冷量 机组制冷量按式(1)计算: Q=Cqm (t,一t2 )+Q. ···““····“··“·“·”· ,.一(1) 5.1.4 热泵制热量 热泵制热量按式(2)计算: Qh=C4. (t2一t,)一Qc ··“·“·“·······“·……. (2) 式中:Qn-一 机组净制冷量,W; C— 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容,J/(kg ℃); 4m— 冷(热)水质量流量,kg/s; t,一 一蒸发器(热泵制热时为冷凝器,下同)冷(热)水进口温度,℃; t2一一 蒸发器(冷凝器)冷(热)水出口温度,℃; Qh一一热泵制热量,W; Q— 环境空气传人千式燕发器冷水侧的修正项,Wa 对于满液式蒸发器,由环境空气传人制冷剂侧的热量不应计人净制冷量. 对于干式燕发器,当其进行隔热时,式(1)和式(2)中的Q。可忽略不计;无隔热时Q。由式(3)确定: Q。二 KA(t。一 t}) ···.·························……(3) 式中:K 蒸发器外表面与环境空气之间的传热系数,W/(m2 .℃)[可取K=20 W/(m2·℃)〕; A- 燕发器外表面积,m2; t,— 环境空气温度,℃; ‘— 干式蒸发器(冷凝器)冷(热)水侧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在计算热泵制热量时,Q。由式(4)确定: Q = KA(tm一 t, ) ·····‘····.··‘········ ,.·········……(4) 式中符号意义同上。 5.2 机组热平衡法 5.2. 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在机组冷凝器(以及油冷却器和压缩机气缸冷却水路等)冷却水进口处安装 有水量测量装置,进、出口处设置水量调节阀门。 机组 1 流量调节阀;2一流量计;3一冷凝器(燕发器):4-沮度计 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