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8302-2001 前言 本标准是在BT43-9容积式冷水(热泵)机纽组)的基础上制定的为,本标准参考采用美国空 调制冷协会E5591989用蒸气压缩循环的冷水机组》及日本工业标准81-194 冷水机组 本标准与JBT432-198相比救在产品外观,安全要求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项日上有较大变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椎自实施之日起,JB/T439-1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盾安三尚机电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隼人·曹後、葛传诗、黄毅飞史敏蒋家明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GB/T 18430.2-2001 前 言 本标准是在JB/T 4329-1997《容积式冷水(热泵)机组》的基础上制定的。本标准参考采用美国空 调制冷协会 ARI 550/590-1998《采用蒸气压缩循环的冷水机组》及日本工业标准JI5 B 8613-1994 《冷水机组》。 本标准与JB/T 4329-1997相比较,在产品外观、安全要求、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项目上有较大变 化 。 本标准的附录 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JB/T 4329-1997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盾安三尚机电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俊、葛传诗、黄毅飞、史敏、蒋家明。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户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71832 Water chilling (heat pump) package g the vapor compression cycle Household and similar water chilling heat pump) packages 范 本标准规定了由电动机驱动的采用蒸气压缩铡冷循环的户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以下 简称机组)的型式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拆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冷量不大于50kW,户用和类似用途的集中空调用机组。其他同类机组可参照 执行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面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有效,所有标椎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0-1979膜附着力测定法 G72:31-1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evC68 1:89 GB401930外壳防等级(P代码)(yEC:9:9 GB4:4-19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 法和允许值16(S93 GB3432-199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产品 类标准(dtCs49 GB061-1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C35:9 G061959家月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tEC 330199 G23-1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部分通用技术条件(yc19) GB3237-201制冷和供热用机械额冷系统安全要求(-9049:193) GE/187-204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GEr136-191标牌 GB/T31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433-199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型式与基本参数 31型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1201830批准 200010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户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GB/T 18430.2-2001 Water chilling (heat pump) packages using the vapor compression cycle Household and similar water chilling (heat pump) package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电动机驱动的采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户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以下 简称机组)的型式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冷量不大于5o kw,户用和类似用途的集中空调用机组。其他同类机组可参照 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0--197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 2423. 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eqv IEC 68-2- 11:1981)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 IEC 529:1989) GB 4343-199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 法和允许值(eqv CISPR 14:1993) GB 4343. 2-1999 电磁兼容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 第2部分:抗扰度 产品 类标准(idt CISPR 14-2:1997) GB 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qv IEC 335-1:1991) GB 4706. 32-199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idt IEC 335-2-40:1992) GB/T 5226. 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eqv IEC 204-1:1992) GB 9237-2001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 安全要求(eqv ISO 5149:1993) GB/T 10870-2001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 性能试验方法 GB/T 13306-1991 标牌 GB/T 13384--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 4330-1999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3 型式与基本参数 3月 型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一08-30批准 2002-04-01实施
GB131-01 31按机组功能分类: 3111单冷式机组; 311.2制冷及热泵制热机组(包括热泵和电加热装置同时或切换使用制热的机组) 3113制冷及电加热制热机组。 312按机组冷却方式分类 32.1风冷式 312.2水冷式 3123蒸发冷却式 313按机组使用电源分类: 3131使用单相交流电源; 3132使用三相交流电源。 32型号 组的型号表示方法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33基本参数 331名义工况 机组名义工况时的温度条件按表1的规定。 表1名义工况时的沮度条件 使用侧 热源侧(或放热侧) 冷热水 式 风冷式 蒸发冷却式 进口水」出口水|进口水湿|出口水温干球温度(漫球温度干球温度球组度 制冷 24 热泵制热 4045157 332机组名义工况的其他规定 a)机组名义工况时的使用侧和水冷式热源侧污垢系数为0mr,t/w, b)机组名义工况时的额定电压单相交为2V三相交流;38V额定频率均为50H c)大气压力为101e 333机组名义工况时的制冷性能系数(COD) 机组名文工况时的劍拎性能系数(COP)应不低于表2规定的数值。 表2机组名义工况时的制冷性能系数(OD限值 名义制冷量 制冷性能系数(CoP) 风冷式 水冷式 蒸发冷却式 <8 2.60 2.70 决16~3.5 3.30 280 ≥3350 2.45 3,40 290 4技术要求 41-般要求 411机组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規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或按用户和制造厂的协议)
Gs/' r 18430.2-2001 3.1门 按机组功能分类: 3.1门.1 单冷式机组; 3.1门.2 制冷及热泵制热机组(包括热泵和电加热装置同时或切换使用制热的机组); 3.1.1.3 制冷及电加热制热机组。 3.1.2 按机组冷却方式分类: 3.1.2门 风冷式; 3.1.2.2 水冷式; 3.1.2.3 蒸发冷却式。 3.1.3 按机组使用电源分类: 3.1.3.1 使用单相交流电源; 3.1.3.2 使用三相交流电源。 3.2 型号 机组的型号表示方法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3.3 基本参数 3.3.1 名义工况 机组名义工况时的温度条件按表 1的规定。 表 1 名义工况时的温度条件 项 目 使用侧 热源侧(或放热侧) 冷、热水 水冷式 风冷式 蒸发冷却式 进口水温 出口水温 进口水温 出口水温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制冷 12 7 30 35 35 24 热泵制热 40 45 15 7 7 6 3.3.2 机组名义工况的其他规定 a)机组名义工况时的使用侧和水冷式热源侧污垢系数为0.086 m' " `C/kW, b)机组名义工况时的额定电压,单相交流为220 V、三相交流为380 V,额定频率均为50 Hz, c)大气压力为101 kPa, 3.3.3 机组名义工况时的制冷性能系数(COP) 机组名义工况时的制冷性能系数(〔一0尸)应不低于表2规定的数值。 表 2 机组名义工况时的制冷性能系数(COP)限值 名义制冷量 kW 制冷性能系数(COP) 风冷式 水冷式 燕发冷却式 < 8 2. 30 2. 60 > 8--16 2. 35 2.70 >16--31.5 2.40 3.30 2.80 >31. 5一50 2.45 3.40 2. 90 4 技术要求 4门 一般要求 4.1.1 机组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或按用户和制造厂的协议)
G71:30201 制造。 412机组除配置所有劍冷系统组件外,一般还应包括冷水循环水泵,蒸发式机组应包括淋水水泵, 43机组的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 4148机组电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剥落翼底,针孔.明显的花斑和划伤等缺陷 415机组涂装件表面应平整、涂布均匀、色泽-致、,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濠外露及不应 有的皱纹和其他损伤 416机组装饰性塑料件表面应平整光灒、色泽均匀,不得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塑料件应 老化。 43电彼件耐盐雾性 按59方法试验后金属镶层上的每个锈点锈迹面积不应超过1m每10m:试件被层不超 过2个锈点锈迹,小于10m时下不应有锈点和锈迹 48涂装件涂层附着力 涂装件的涂层应牢固,按5.310方法试验其附着力应达到GB/T120规定的二级以上。 49机组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制冷压编机应具有防振动措施。机组运转时无异常声响,管 路间或管路与零部件间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热泵型机纽的电换向阀动作应灵敏、可靠 4103机组的隔热层应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在正常工作时表面不应有凝露现象 418组零部件和材料应分别符合各有关标准的规定满足使用性能要求机组内与制冷剂和润 谞油接触的表面应保持瀆洁、干燥,机组外表面应瀆洁,管路附件安装-般应横平竖直,美大方。 412机组配置的冷水循环水泵,其流量和扬程应保证机细的正常工作,也可根据用户要求或实际用 途配置合近扬程的循环水泵 413电气控制功能和没备 机组約电气控制应包括水泵压缩机和风机的控制,一般还应具有电机过载保护、缺相保护(三相 原),水系统断流保护防冻保护,制冷系统高压保护等必要的保护功能或器件:。电气设备应符合 GB/T526要求:各种控制功能正常,各种保护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灵敏可靠 4.2气密性和液压要求 4.1气密性要求 机组制冷系统各部分应密封,按5.3.1法试验时机组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 42液压要求 按512方法试验时水侧各部位及接头处不应有异常变形和水纳泄漏现象。 43机组名义工况性能 机组在制拎和热泵制热名义工况下进行试验时其最大偏差应不超过以下規定。 431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应不小于名义值的9% 432机细名义工况时的制冷性能系数应不小于表2规定值,兼有热泵制热机纽不应低于表2规定值 的97% 4-33带有电加热的热泵(或非热泵)制热机组的电加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机组名义电加热消耗电功 率的105% 434冷(热)水冷却水的压力损失不应大于机组名义值的15% 435噪声 机组应进行噪声测量,按5.3.5规定进行测量,其机组平坞表面声压级应不大于表3规定值]dB
GB/T 18430.2-2001 制造。 4.1.2 机组除配置所有制冷系统组件外,一般还应包括冷水循环水泵,蒸发式机组应包括淋水水泵。 4.1.3 机组的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 4.1.4 机组电镀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剥落、露底、针孔、明显的花斑和划伤等缺陷。 4.1.5 机组涂装件表面应平整、涂布均匀、色泽一致,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 有的皱纹和其他损伤。 4门,6 机组装饰性塑料件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塑料件应 耐老化 。 4.1.7 电镀件耐盐雾性 按5.3.9方法试验后,金属镀层上的每个锈点锈迹面积不应超过1 mm,,每100 cm,试件镀层不超 过 2个锈点、锈迹,小于 100 cm,时,不应有锈点和锈迹。 4.1. 8 涂装件涂层附着力 涂装件的涂层应牢固,按5. 3.10方法试验,其附着力应达到GB/T 1720规定的二级以上。 4.1.9 机组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制冷压缩机应具有防振动措施。机组运转时无异常声响,管 路间或管路与零部件间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热泵型机组的电磁换向阀劫作应灵敏、可靠。 4.1.10 机组的隔热层应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在正常工作时表面不应有凝露现象。 4.1.11 机组的零部件和材料应分别符合各有关标准的规定,满足使用性能要求。机组内与制冷剂和润 滑油接触的表面应保持清洁、干操,机组外表面应清洁,管路附件安装一般应横平竖直,美观大方。 4.1.12 机组配置的冷水循环水泵,其流量和扬程应保证机组的正常工作,也可根据用户要求或实际用 途配置合适扬程的循环水泵。 4.1.13 电气控制功能和设备 机组的电气控制应包括水泵、压缩机和风机的控制,一般还应具有电机过载保护、缺相保护(三相电 源),水系统断流保护、防冻保护,制冷系统高压保护等必要的保护功能或器件。电气设备应符合 GB/T 5226. 1要求。各种控制功能正常,各种保护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灵敏可靠。 4.2 气密性和液压要求 4.2.1 气密性要求 机组制冷系统各部分应密封,按 5.3.1.1方法试验时,机组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 现象。 4.2.2 液压要求 按 5.3.1.2方法试验时,水侧各部位及接头处不应有异常变形和水的泄漏现象。 4.3 机组名义工况性能 机组在制冷和热泵制热名义工况下进行试验时,其最大偏差应不超过以下规定。 4.3.1 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应不小于名义值的95 4.3.2 机组名义工况时的制冷性能系数应不小于表2规定值,兼有热泵制热机组不应低于表 2规定值 的 97%。 4.3. 3 带有电加热的热泵(或非热泵)制热机组的电加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机组名义电加热消耗电功 率的105写。 4.3.4 冷(热)水、冷却水的压力损失不应大于机组名义值的115%. 4.3.5 噪声 机组应进行噪声测量,按 5. 3.5规定进行测量,其机组平均表面声压级应不大于表 3规定值 1 dB (A)
GBT1830-001 表3噪声限值(声压级) d B(a) 名义制冷量W 风冷及蒸发式 >8~16 >16-~3 5111 66 >31.5~50 6 44机组的考核工况 机组在表4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表中沮度偏差为试验时应遵守的氖件。 表4机组的考核工况 使用侧 热源侧(或放热侧) 冷,热水 水冷式 风冷式 蒸发冫 冷却式 进口温度|出口温度|进口温度|出口避度干球握度湮球温度干撑温度湿球求温 名义工况12±0.3±.332.335士0.3|3 2405 制冷|最大鱼荷工况 15±0.5310.5-43±1 低温工况 05-2.51 5±05 名义工况4034503150.31+0.37+160 热泵|最大负荷工况 50±0521:4.5-2±1.0 制热工2405 2士11±0.5 低工况 7±1|-8±0.5 l):制冷名义工况时的冷水量决定 由制冷名义工况时的冷却水量决定; 3)朴充水温3CC 4)朴充水温I5c±2x; 5)由热泵制热名义工况时的热水滋量决定; 6)由热泵制热名义工况时的热源水流量决定; )表中融霜工况为融霜运行前的条件融需时的温度条件为:热水进口温度0C±3C,热漂侧干球温度2℃ ±6℃湿球沮度不要求 4412最大负荷工况要求 机纽按536方法分别进行制冷和制热最大负荷工况试验时,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过载保护器 不应跳开,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442低祖工况要求 机组楼3.62方法分别进行制冷和制热低温工况试验时,机組细各部件不应损坏高压、防冻及过 载保护器不应跳开,风冷热泵机纽融霜功能正常,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43自动磁霜 装有自动融霜机构的空气源热泵机组,按5.363方法试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安全保护元器件不应动作而停止运行; 馳霜功能正常,融霜彻底,融霜时的融化水应能正常排放; 在最初融霜结束后的连续运行中,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 44变工况性能 机组变工况性能温度条件如表5所示。按53-646法进行试验并绘制性能曲线图或表
GB/T18430.2一2001 表 3 噪声限值(声压级) dB(A) 名义制冷量,kw 风冷及蒸发式 水冷式 落 8 65 > 8一 IG 67 > 16一 3lts 69 66 > 31.5~ 50 71 68 44 机组的考核工况 机组在表4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表中温度偏差为试验时应遵守的条件。 表 4 机组的考核工况 项 目 使用侧 热源侧(或放热侧) 冷、热水 水冷式 风冷式 燕发冷却式 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 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制冷 名义工况 12士0.3 7士 0.3 30士0.3 35士0.3 35士 1 24士0.5 最大负荷工况 _ 1} 15士0.5 33士0.5 2) 43士 1 27士0。53, 低温工况 5士 0.5 _ 2〕 21士0。5 21士 1 15,5士0,5‘) 热泵 制热 名义工况 40士0.3 45士0.3 15士0.3 7士 0。3 7士 1 6士 0 5 最大负荷工况 _ 5) 50士0.5 21士0.5 _ 吕) 21士 1 15.5士0.5 融霜工况,, 40士0.5 _ 与) 2士 1 1士0.5 低温工况 40士0.5 _日) 一7士飞 一8士0.5 1) 由制冷名义工况时的冷水量决定; 2) 由制冷名义工况时的冷却水量决定书 3)补充水温 3C士2℃; 4)补充水温 15C土2℃岑 5) 由热泵制热名义工况时的热水流量决定; 6) 由热泵制热名义工况时的热源水流量决定; 7) 表中融箱工况为融霜运行前的条件,融霜时的温度条件为:热水进口温度 40C士3℃,热姆侧干球温度 2℃ 士6℃,湿球温度不要求. 4.4.1 最大负荷工况要求 机组按53.6.1方法分别进行制冷和制热最大负荷工况试验时,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过载保护器 不应跳开,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4.42 低温工况要求 机组按53.6.2方法分别进行制冷和制热低温工况试验时,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高压、防冻及过 载保护器不应跳开,风冷热泵机组融霜功能正常,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4.4.3 自动融霜 装有自动融霜机构的空气源热泵机组,按 5.3.6.3方法试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 安全保护元、器件不应动作而停止运行; — 融霜功能正常,融霜彻底,融霜时的融化水应能正常排放; — 在最初融霜结束后的连续运行中,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 4.4.4 变工况性能 机组变工况性能温度条件如表5所示。按5.3.6.4方法进行试验并绘制性能曲线图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