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幻灯练习(见练习设计1),组1.分组讨论思考问题。 织学生讨论 2.与教师一起明确答案。 2.归纳总结 3.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议论部分 3.口述练习设计2,让学生从划出文感受此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揣摩 中相关的议论句入手进行思考 作者的用意。 4.请学生作答,然后进行归纳总结。4.踊跃作答,在教师诱导下解决 要求解决 问题 (1)找出文中相关的议论句。 (2)新闻中议论的作用 (3)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作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知的最近发1.课堂写作,注意消息结构和要素的 生的一件事写一篇短消息 完整性 2.抽学生朗读 2.朗读 3.听取建议,弥补不足之处,增强写 作水平 板书设计 疑难字词:突破溃退击溃顽强阻遏逃窜 练习设计 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电从今天上午10时开始,内蒙古出现大 范围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遇强沙尘暴,是 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 (1)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根据它来填写消息的标题。 (2)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哪里? (3)根据导语部分,写出这则消息的下列几个要素 时间: 地点: 事件 辅导练习提示:(1)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可让学生探讨出几个最 佳标题 2.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插入简要的议论。本文议论了敌 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拒绝签 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辅导练习提示:先区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找出议论的语句 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法探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幻灯练习(见练习设计 1),组 织学生讨论。 2.归纳总结。 3.口述练习设计 2,让学生从划出文 中相关的议论句入手进行思考。 4.请学生作答,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要求解决: (1)找出文中相关的议论句。 (2)新闻中议论的作用。 (3)作者的写作意图。 1.分组讨论思考问题。 2.与教师一起明确答案。 3.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议论部分, 感受此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揣摩 作者的用意。 4.踊跃作答,在教师诱导下解决 问题。 三、作文(约________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知的最近发 生的一件事写一篇短消息。 2.抽学生朗读。 3.作评。 1.课堂写作,注意消息结构和要素的 完整性。 2.朗读。 3.听取建议,弥补不足之处,增强写 作水平。 板书设计 疑难字词:突破 溃退 击溃 顽强 阻遏 逃窜 练习设计 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 新华社呼和浩特 5 月 3 日电 从今天上午 10 时开始,内蒙古出现大 范围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遇强沙尘暴,是 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 (1)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根据它来填写消息的标题。 (2)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哪里? (3)根据导语部分,写出这则消息的下列几个要素。 时间: 地点: 事件: 辅导练习提示:(1)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可让学生探讨出几个最 佳标题。 2.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插入简要的议论。本文议论了敌 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拒绝签 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辅导练习提示:先区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找出议论的语句, 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法探讨
1.因本课所选两篇新闻皆是战争题材,所以教学时除了要抓住新闻 的特点外,还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特点。抓住新闻的特点,就要分析 每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写作特点和它的六要素。讲解新闻的五个组 成部分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2.由于这两则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离今天已有半个多世纪,在教学时 对背景资料加以介绍就尤为重要。在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之前,应让学生了解整个渡江战役的情况。《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则 需要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概况,对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情况要重点 介绍。当学生对背景资料有了了解之后,课文中相关内容理解起来就较 为容易。 参考资料 新闻,又叫消息,一般可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 闻评述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电视、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 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个五部分组成。前 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和副题;“电 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通常用来提示新闻的重要事实,使读者 目了然,它就是新闻的导语。导语的后面就是主体,是新闻的主干, 是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的有无视内容而定。事物的 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就是新闻的背景,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常 插在主体部分,也可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 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页~19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了词语含义 2.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 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因本课所选两篇新闻皆是战争题材,所以教学时除了要抓住新闻 的特点外,还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特点。抓住新闻的特点,就要分析 每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写作特点和它的六要素。讲解新闻的五个组 成部分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2.由于这两则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离今天已有半个多世纪,在教学时 对背景资料加以介绍就尤为重要。在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之前,应让学生了解整个渡江战役的情况。《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则 需要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概况,对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情况要重点 介绍。当学生对背景资料有了了解之后,课文中相关内容理解起来就较 为容易。 参考资料 新闻,又叫消息,一般可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 闻评述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电视、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 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个五部分组成。前 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和副题;“电 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通常用来提示新闻的重要事实,使读者 一目了然,它就是新闻的导语。导语的后面就是主体,是新闻的主干, 是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的有无视内容而定。事物的 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就是新闻的背景,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常 插在主体部分,也可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 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 10 页~19 页。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了词语含义。 2.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 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 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 写 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 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疑点 这篇小说怎样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对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情况应有详细了解。 2.复印该篇文章作者孙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 ◆学生准备 1.浏览有关白洋淀的资料,形成对该地区的基本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 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突出主人公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兴趣,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白洋淀,激起学习 导入课文 热情 让学生阅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文章大同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与 意,梳理文思路 教师一起理清该文的六要素 分析文中独具特色的景物描 体会文中独特的景物描写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突出主人公神秘感,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文(约分钟)
1.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 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 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 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疑点 这篇小说怎样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对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情况应有详细了解。 2.复印该篇文章作者孙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 ◆学生准备 1.浏览有关白洋淀的资料,形成对该地区的基本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 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 1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 1 课时) 一、突出主人公神秘感,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文(约______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大家课外搜集了有关白洋淀的资料,相信1.举手发言,讲述自己 对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给我们讲他所所知道的白洋淀 知道的白洋淀呢? 介绍作者情况及故事背景 2.倾听,并作相应记录 3.师:冀中平原上的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3.对课文的学习产生兴 淀组成 淀水浩淼,苇田无边,极为壮观。趣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年近六十多岁的老 人,整天自由地穿梭在这漫天芦花的白洋淀 上。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却让日本鬼子闻 风丧胆:他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了敌人的封 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 的战斗力。这篇课文就讲述了这位老人的英雄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文章思路(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自由散读课文,了解文章1.散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景物描写 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的句子。 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 2.抽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2.复述故事情节,注意完整性 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3.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3.讨论交流,列出提纲。 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4.抽学生汇报,师小结板书。(见板4.汇报 书) 分析文中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合课后习题三分析文章的景物描1.踊跃发言,读出自己觉得写 写。师: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富有诗得较好的有关景物描写的句 情画意,充满了浓郁的水乡气息,但他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写景并不是单纯地点缀,而是蕴含了深 远的寄寓在内的。在他的小说里,景物 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 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组织课 堂发言,对学生进行引导 2给出景物描写语句,让学生分析其修1.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体 辞手法及该句在文中所起作用。(见练习会作者的 设计1)语言特点。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大家课外搜集了有关白洋淀的资料,相信 对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给我们讲讲他所 知道的白洋淀呢? 2.介绍作者情况及故事背景。 3.师:冀中平原上的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 淀组成,……淀水浩淼,苇田无边,极为壮观。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年近六十多岁的老 人,整天自由地穿梭在这漫天芦花的白洋淀 上。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却让日本鬼子闻 风丧胆;他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了敌人的封 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 的战斗力。这篇课文就讲述了这位老人的英雄 事迹。 1.举手发言,讲述自己 所知道的白洋淀。 2.倾听,并作相应记录。 3.对课文的学习产生兴 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文章思路(约_______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自由散读课文,了解文章 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 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 2.抽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 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3.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4.抽学生汇报,师小结板书。(见板 书) 1.散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景物描写 的句子。 2.复述故事情节,注意完整性。 3.讨论交流,列出提纲。 4.汇报。 三、分析文中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约________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结合课后习题三分析文章的景物描 写。师: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富有诗 情画意,充满了浓郁的水乡气息,但他 写景并不是单纯地点缀,而是蕴含了深 远的寄寓在内的。在他的小说里,景物 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 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组织课 堂发言,对学生进行引导。 2.给出景物描写语句,让学生分析其修 辞手法及该句在文中所起作用。(见练习 设计 l)语言特点。 1.踊跃发言,读出自己觉得写 得较好的有关景物描写的句 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2.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体 会作者的 板书设计
起止段 内容 作用 从开头到“敌人发了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为情节展开作 要人物 铺垫 从“一天夜里”到“有叙述了主人公护送两女孩 开端、发展 热闹哩 回苇塘途中 从“第二天中午”到叙述主人公智斗日本鬼子 文末 的经过 高潮、结局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整体感知主人公的英雄性格 阅读课文,分析主人公的整 人物性格难点研究 深入探讨主人公的典型性格,揣 摩作者的组织方法 疑难字词练习〔见板书),指导 完成练习 生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整体感知主人公的英雄性格(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文中的老头子撑着一只1.思考教师所提问题 小船,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封锁 线,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 样的衣服,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 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 穿梭。他无疑是位英雄,而他的英 雄性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2.组织学生讨论 2.讨论交流。 3.抽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归纳3.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探寻出 总结。(板书1) 准确答案。 4.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能表4.阅读课文,找出相应内容。 现出老头子的这些英雄性格呢? 请分别找出一两处。 5.抽学生回答,并作评价 5.发言,在教师指导下校正自己的答案 人物性格难点研究(约 分钟)
起止段 内容 作用 从开头到“敌人发了 愁”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 要人物 为情节展开作 铺垫 从“一天夜里”到“有 热闹哩 叙述了主人公护送两女孩 回苇塘途中 开端、发展 从“第二天中午”到 文末 叙述主人公智斗日本鬼子 的经过 高潮、结局 第 2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 2 课时) 一、整体感知主人公的英雄性格(约________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文中的老头子撑着一只 小船,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封锁 线,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 样的衣服,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 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 穿梭。他无疑是位英雄,而他的英 雄性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2.组织学生讨论。 3.抽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归纳 总结。(板书 1) 4.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能表 现出老头子的这些英雄性格呢? 请分别找出一两处。 5.抽学生回答,并作评价。 1.思考教师所提问题。 2.讨论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探寻出 准确答案。 4.阅读课文,找出相应内容。 5.发言,在教师指导下校正自己的答案。 二、人物性格难点研究(约________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