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喜 图,更反衬出圈外的黑暗的无涯际。在两百年前的青年贾宝玉,他心中那点 光明更加微弱,照亮的罔子更小,反衬出周围的黑暗更无涯际,他的心情更 加热烈而悲凉,当然就是不足怪的了。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贾宝玉所能寻到的一点光明虽是微弱的,他的心 情虽是悲凉的他这个艺术形象作为“新人”(尽管还只是胚胎)的力量却是 强的。这个艺术形象十分可爱。书中有人给他钩出一幡速写肖像;他自己 被烫了手,倒问烫了他的那位姑娘疼不疼。他自己大雨淋的水鸡儿似的,反 提醒一位姑娘赶快避雨。没人在跟前,他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 说话,看见鱼儿就和鱼儿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 哝。他甘心为丫头充役,受丫头的气。他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 的,糟蹋起来值千值万都不管了。他聪明而憨厚,女性化丙不侧媚。他喜欢 女孩子们,也为女孩子们所喜欢,尤其林黛玉是他唯一的知己。可是,另 方面,有人认为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麑王”,认为他“乖僻邪谬,不近人情”, 认为他“潦倒不庶务愚顽怕读文拿”,“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轻 点说也是有“痴病”,…这样看宝玉的,不是他的仇人,而是疼爱他的祖 母、母亲,和“恨铁不成钢”的父亲,他们的观念郝是当时最正统的观念。贾 宝玉这样复杂的形象,带着光辉和芳泽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是一件小 事 在《红楼梦》以前,中国文学作品里有许多忠良被谗,英雄失路,才人不 遇,公子落难,佳人薄命,等等。他们不管邏到什么不幸,同当时的环境是 协调的,同当时的政治道德观念、真善美的标准是协调的,就是说,他们代表 着当时與论公认的正义和美好的力量,在作品里总是能得到当时正直、善良 的人们的了解、赞助和支持。而迫害他们的人,不管怎样翼张,总归为当时 的清议所不容,公认为奸邪,为丑类。即使是梁山好汉,他们的“忠”也好, “义”也好,“膂天行道”也好,仍然包括在封建伦理观念的体系之内。《儒林 外史》里的杜少卿,是中国文学作品里第一个正面人物而不大被了解的,但 不了解他的只是那些鄙俗的八股之士;此外毕竞还有虞博士等人了解他,而 虞博士等人仍是理想化了的封建人物。 只有贾宝玉,才是同他的环境完全不相协调的。他的整个的性格,同当 时社会,同他所爲的阶层,完全格格不入。他只好逃到女儿国里去,尽管她 们——包括林黛玉也未必能从理智上彻底理解他,但却能够爱他,暫时给他 一个溫暖的存身之所,这种情况又使他在世人心目中更见荒唐乖谬。所以
前【红楼梦」9 他一出场,作者便用一阏《西江月》描写他与环境的格格不入,其中说他“似 傻如狂”,这不禁使人想起了鲁迅的《狂人日记》,从而思考一个问题:贾宝玉 可不可以算是那位“狂人”的遥遙先驱? “狂人”并不狂,他其实是从封建中国的母腹中脱胎而出的第一个“新 人”,只因为他全面地叛逆了旧世界,便被旧世界视为“狂人”。这是和贾宝 玉一样的。这说明他是属于贾宝玉的血统。但是,“狂人”看得出一部中国 史都是在仁义道德的掩盖之下的“吃人的历史”,看得出他周國的人,他家里 的人,以及他自已,都是“吃人的人”,闬到他们的血腥;宝玉却只看得出所有 的男人,以及他自已,都是“泥做的骨肉”,只闻到他们的浊奥。“狂人”看得 到“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高呼“救救孩子”;宝玉却只希望自己死后,能 葬在女孩子们的泪海里。这是二者的差异。这说明相距二百年,“狂人”贾 宝玉比他的后代“狂人”,软弱得多,模糊得多,欠成熟得多了。 尽管如此,贾宝玉这个前代“狂人”的艺术形象,带着光辉和芳泽出现, 仍然提出了一个极尖锐的问题:究竟是他错了?还是社会错了?曾雪芹 《红楼梦》,《红楼梦》的千千万万读者,一致用美学的评价作出了回答:这样 美妤的心灵,美好的性格,决不可能是真正的痴狂。那么,与他不相调和,把 他看作痴狂的整个社会,显然不可能是合理的。《红楼梦》不仅写了一群青 年女性的毁灭,也写到整个贾府的败落,过去很多人说这就是整个封建社会 败落的象征,其实未必如此。倒是贾宝玉这样“新人”的出現,从精神上,从 审美标准上,宣布了整个社金的不合理,这才真是封建社会将要彻底崩溃的 朕兆。尽管书里面还是社会毁灭了宝玉,但这祥的社会,在读者眼中,更显 出丑恶,更不是合理的存在了。 封建社会果然彻底崩溃了。但是,封建主义的思想和文化的彩响,直到 今天还是很强的,要彻底肃清,还是不容易的。今天来读《红楼梦》,还觉得 有很大的现实性,就是因为这个緣故。况且,文学艺术中一切不朽的典型, 方面有他的一定的时代使命,另方面还有他的不朽的价值。贾宝玉、林黛 玉他们,不朽的是性格心灵之美。他们作为典型,每个人都是“这一个”,是 不能代替的。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心灵之美,也是不能代替的。人应该无限 地丰富自己,吸收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于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只要你喜欢 他们,像一个知己朋友一样同他们相处,爱他们,体贴他们,笑声交响在 起,泪水汇流在一起,你就会受到潜移默化,他们身上那种对于“人”的完美 和高尚的尊重和追求,就会感染你,被你吸收。他们的性格心灵之美,最主
10红楼]前喜 要的就是要求人生什么都美,要求千姿百态的美,要求无限丰富无限深刻的 美,不能容忍任何一点对于美的粗暴和褻渎。谁要是能够多少吸收到这种 向往和珍惜,谁的心灵里就多少具有了趙向于无限完美无限崇高的动力。 《红楼梦》写了一大群美人。她们住在大观园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 女儿国。贾宝玉是这个女儿国里唯一的男性公民。这个小小的女儿国,在 短暂的几年中,充满了“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之美,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 和怨,酒和诗,享受到(今天看来)很有限,而又(在当时一般现实条件下)很 难得的极其例外的自由。她们和以前的文学作品里的美人比较起来,有几 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不但容貌美,而且内心也美。第二,关得有个性,至少 是二十个左右的主要人物写得个性鲜明,互相之间毫不雷同。第三,她们是 现实生活中平常女子,不是仙女,也不是超凡出众的女英雄女才子。第四, 她们以平常现实的女儿之身,又体现了非凡的审美理想。第五,她们大都是 十五六岁的姑娘,她们的一切都有一种青春的纯洁的气息,即使是比较有心 计有世故的(例如薛宝钗、贾探春),仍然是青春的纯洁的范围之内的心计和 世故。第六,她们的爱情纠葛,有灵的成分,也有肉的成分,而以灵的成分为 主,主角林黛玉则是纯然“灵”的。 这个芳香美丽的小小女儿国实际上是贾府的一部分。而整个贾府,则 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表之下充满了污浊丑恶的贵族家庭,只有门前一对石 狮子是干净的,并且和整个社会的污浊丑恶联成一片。大片的污浊丑恶之 中,有一小块芳香美丽。前者暫时容许后者存在,给予后者极有限的(时间、 空间和程度上都极有限的)一点点独立。后者在它暂时存在的范围内,以其 强大的美的力量,压倒了前者。但前者的顽固的现实力量,始终统治着支配 着决定着后者,其髟响深入后者,不久便轻而易举地毁灭了后者。 写出了这杄丰富深刻的美,写出了美与丑之间这样复杂的相生相剋的 矛盾,这就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伟大成就。它一出世就受到读者的欢迎,因 为读者一接触它,便感受到那种芳香美丽,那种青春的纯洁的气息,这在中 国古典小说中是空前绝后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 《三国演义》写的是雄主名王、谋臣勇将之事,攻城略地、纵橫捭阖之心 《水浒传》写的是草莽英雄、江湖豪杰之事,仗义行侠、报仇雪恨之心。《金瓶 梅》写的是恶霸帮闲、淫娃蕩妇之事,谋财渔色、献媚争宠之心。这些都是大
前言[红槎李 家久已熟悉的以戍年男女—一特别是成年男子为主的世界,作者以闼尽沧 桑的老眼,看透这个世界的深层底藴,写出来给我们看,其中有各种各样的 美但没有青春纯洁的美。《西游记》是古之儿童唯一能当作童话来读的作 品,其实不是童话,鲁迅把它列入“神魔小说”一类是对的,儿童读起来已经 有一些不理解不喜欢的东西,成年以后还爱读的,恐怕不会有很多了。 只有《红楼梦》写的是一个以少男少女——特别是少女为主的世界,然 而并不是幼稚无知的世界,作者也是以阅尽沧桑的炯炯双眸,看透了这个世 界的深处。大家都知道,他实际上是从自己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中取材的。 回忆的温馨,身世的悲凉,更给作品增加了艺术的魅力。龚自珍《已亥杂诗》 中有一首云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堂心来复梦中身。 大致可以借用来描述《红楼梦》的写作:书中的取材,大量来自自己少年时代 的哀和乐,歌和泣。然而写作的时候,已是经历了凡十年的世路周旋,心中 夹杂着童心未泯的“痴”和洞明世情的“黠”了。书中的事不等于少年时代的 真事,前者已经把后者化为凄丽溫柔的一梦。书中的贾宝玉也不等于真正 少年时代的曹雪芹,前者只是后者的“童心来复梦中身”。是的《红楼梦》的 独特的卓越的艺术贡献就在这里。少男少女的读者们倒未必真能理解它, 反而越是成年,甚至老年,越是爱读,越是能够领略其中深意,每一个人都能 从中获得¨童心来复梦中身”的难得的人生体验和艺术享受。 《红楼梦》最初出现,大约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是以手抄本的形 式,昂夤的价钱,被爱读者争相购阅。那时书名还不叫作《红楼梦》,而是叫 作《石头记》;故事没有完,只有八十回,而不是现在这样的一百二十回。但 是读者不管,还是争相购阅。明明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立刻受到热烈欢迎 世界文学史上不知怎么样,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抄本流传了三四十年之后,1791年才有活字排印本出现,书名改题为 《红楼梦》,回数也从八十回增加到一百二十回,故事才完整了。排印本的出 版者和编辑者是程伟元和高鹨,据他们声明,后四十回也是原作者曹雪芹写 的,不知何故与前八十回分开了,没有流传,现在由程伟元他们费力搜购得 来,才使红楼梦》成为完璧。读者当然更加欢迎这个完整的本子,从此一百 二十回本《红楼梦》一直流传下来,八十回本《石头记》逐渐绝迹。 直到民国初年,有几种《石头记}古抄本被学者胡适发现。经过胡适、俞
红接梦]前 平伯的研究,看出《红楼梦》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特别是与《石头记》八十回 的原貌,情节上有许多不衔接,思想上有许多不一贯,艺术上也颇有高低;还 核对出《红楼梦》前八十回并非《石头记》八十回的原貌,而是颇有改动,再加 上别的证据,于是1921年胡适宣布他的研究结论:后四十回其实是高鹨写 的,他伪称曹雪芹的原稿,今天我们不能承认,其实是曹雪芹写了前八十回 高鹨续写了后四十回。学术界都承认这是重大的发现。从此,关于后四十 回的作者究竟是谁,对后四十回究竟怎样评价,成为《红楼梦》研究当中热烈 争论的问题之一,意见纷纭,至今未能趋于一致,看来还要争论下去。但是 读者不管这些,要读的还是故事完整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而不是八十 回的《石头记》,尽管他们之中也很有些人认为后四十回比前八十回差得太 远的。反正一百二十回的《紅楼梦》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存在”,没有 人能再把它切开了。 舒芜 九八七年一月二十六日,于北京碧空楼 《红楼梦》问世后的版本很多除乾隆末年的刻本“程甲本”“程乙本”之外, 现存乾嘉抄本就有十一种。这次岳麓书社重新校点是以乾隆抄本百廿回《红 楼梦稿》为底本,同时参校“程甲本”程乙本”和已卵本”“庚辰本”以及列宁格 勒藏抄本;从而使读者能得到一个很完整很有特色的《红楼梦》新版本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