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 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 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 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 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到达云安(今四川云 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疾病缠身,不 时发作。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 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 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 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 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 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 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 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到达云安(今四川云 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疾病缠身,不 时发作。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 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 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 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前两联寓情于景,后两联直抒胸臆。 1、前两联写景,诗眼是哪个词或短语?为什么? (1)诗眼:“独夜舟”三字 (2)分析: 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 “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 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 不见人家,一片冷寂。而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 见景色,所表现的仍旧是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
前两联寓情于景,后两联直抒胸臆。 1、前两联写景,诗眼是哪个词或短语?为什么? (1)诗眼: (2)分析: “独夜舟”三字 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 “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 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 不见人家,一片冷寂。而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 见景色,所表现的仍旧是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远处,星空低垂,原 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 不后。诗人从“独夜舟”写到辽阔的大自然,要抒发的 种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感到,在这样辽阔的大自然中, 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 正如这一叶小舟,不知飘泊到何时
诗人感到,在这样辽阔的大自然中,一 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 正如这一叶小舟,不知飘泊到何时。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远处,星空低垂,原 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 不后。诗人从“独夜舟”写到辽阔的大自然,要抒发的一 种怎样的情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