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1.“建筑力学系列课程改革中大模块多层次方案的硏究″,1998-2000.3,重庆建錄 大学,第二主研 2.“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999.5,教 育部,试点单位负责人; 3."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系列课程设置研究”,2002-2004,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第一主研。 4.“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研究″,2004,重庆大学,第三主硏。 发表教学论文: 1、“材料力学教学中讨论形式的实践与体会”,200012,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 署名第 2、“关于编写材料力学教材的思考”,20014,高等建筑教育,署名第 3、“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20015,重庆大学学报,署名第一; 4、“提高教育质量的几点认识″,2002,海峡两岸力学教学,署名第一; 5、“关于《有限单元法》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2004年计算力学教学与教学改 革交流会,署名第 6、“关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高等建筑教育,20051,署名第 7、“加强学风建设、迎接本科教学工作评估",重庆大学报,2005.3,署名第- 教学奖励 1、获重庆建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19989,重庆建筑大学;
6 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1.“建筑力学系列课程改革中大模块多层次方案的研究”,1998-2000.3,重庆建筑 大学,第二主研; 2.“面向 21 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999.5,教 育部,试点单位负责人; 3.“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系列课程设置研究”,2002-2004,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第一主研。 4.“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研究”,2004,重庆大学,第三主研。 发表教学论文: 1、“材料力学教学中讨论形式的实践与体会”,2000.12,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 署名第一; 2、“关于编写材料力学教材的思考”,2001.4,高等建筑教育,署名第一; 3、“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2001.5,重庆大学学报,署名第一; 4、“提高教育质量的几点认识”,2002,海峡两岸力学教学,署名第一; 5、“关于《有限单元法》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2004 年计算力学教学与教学改 革交流会,署名第一; 6、“关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高等建筑教育,2005.1,署名第 一; 7、“加强学风建设、迎接本科教学工作评估”,重庆大学报,2005.3,署名第一 教学奖励: 1、获重庆建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1998.9,重庆建筑大学;
2、获重庆大学集体记大功一次(主持人),20009,重庆大学 3、被评为全国力学优秀教师,2002,中国力学学会 4、评为重庆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2002,重庆大学。 5、获重庆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2004,重庆大学 近五年来 学术研究课题: 1.“"金属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应用″,重庆市科委,199.1-2000.12,排名第 a general investigation of fatigue damage and crack growth", NSERC (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协会),1999-2004,参加人之一 2()-3|2.“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件的累积损伤规律及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学术 2001.1-200412,排名第三 研究 学术论文: 1."Analysis of fatigue crack growth from notches under compressive oading", Progress in Mech. Behariour of materials,LCM8,1999,署名第 2、“—个简单实用的金属弹塑性本构关系”,固体力学学报20卷,1999,署名第 3.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 of an overload on fatigue crack
7 2、获重庆大学集体记大功一次(主持人),2000.9,重庆大学; 3、被评为全国力学优秀教师,2002,中国力学学会; 4、评为重庆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2002,重庆大学。 5、获重庆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2004,重庆大学;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 学术研究课题: 1.“金属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应用”,重庆市科委,1999.1-2000.12,排名第 一; “A general investigation of fatigue damage and crack growth”,NSERC (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协会),1999-2004,参加人之一; 2.“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累积损伤规律及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1.1-2004.12,排名第三。 学术论文: 1、“Analysis of fatigue crack growth from notches under compressive loading”,Progress in Mech. Behariour of Materials, ICM8,1999,署名第一; 2、“一个简单实用的金属弹塑性本构关系”,固体力学学报 20 卷,1999,署名第 一; 3、“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 of an overload on fatigue crack
opening and closure behaviour", Fatigue and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aterials and structure,22卷-10,1999,署名第二 4、“砌体RVE均质过程的有限元分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4卷4期,2002, 署名第二 5、“基于刚度退化和累积不可逆变形的混凝土结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重庆建 筑大学学报,2004.5,署名第二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opening and closure behaviour”,Fatigue and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22 卷-10,1999,署名第二; 4、“砌体 RVE 均质过程的有限元分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4 卷 4 期,2002, 署名第二; 5、“基于刚度退化和累积不可逆变形的混凝土结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重庆建 筑大学学报,2004.5,署名第二。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2) 姓名张培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1,11 最终学硕土研究生职称教授 电话023651032 国家教委、教育部 学位硕土职务 力学专业教学指导 传真 2(2)-1 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基本 信息所在院 E-mail 资环学院工程力学系 xiaomin @ cqu. edu.cI 通信地址(邮编重庆大学(A区)资环学院工程力学系4004 研究方向 力学,固体力学 近五年来主讲课程 本科材料力学,2000-2005周学时6,年总学时88,五年学生总数162人 工程力学,2004-2005,周学时4,年总学时54,两学年学生总数151人 弹性力学:2000-2005,周学时6,年总学时88,五年学生总数162人 研究生连续介质力学;2000-2005年周学时6,年总学时60, 2(2)-2 弹性理论、断裂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等。 教学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本科毕业论文5人 情况 出版教材: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工程力学》,高教出版社,2004.11 教学研究论文 1、张培源,工程力学教学在工科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及改革与思考,中国教育理论 杂志,总第七期,33-34,2002/12A 2、张培源严波.关于开卷考试的讨论.中国教育理论.2004,(3) 3、张培源.关于课程考试的讨论.中国教育理论.2005,(1)
9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张培源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1,11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2365103262 学 位 硕士 职 务 国家教委、教育部 力学专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传 真 所在院系 资环学院工程力学系 E-mail xiaomin@cq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重庆大学(A 区)资环学院工程力学系 400044 研究方向 力学,固体力学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主讲课程: 本科 材料力学,2000-2005 周学时 6,年总学时 88,五年学生总数 162 人 工程力学,2004-2005,周学时 4,年总学时 54,两学年学生总数 151 人 弹性力学:2000-2005,周学时 6,年总学时 88,五年学生总数 162 人 研究生 连续介质力学; 2000-2005 年周学时 6,年总学时 60, 弹性理论、断裂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等。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本科毕业论文 5 人 出版教材: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工程力学》, 高教出版社, 2004.11 教学研究论文: 1、张培源,工程力学教学在工科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及改革与思考,中国教育理论 杂志,总第七期,33-34,2002/12A 2、张培源, 严波. 关于开卷考试的讨论. 中国教育理论. 2004, (3) 3、张培源. 关于课程考试的讨论. 中国教育理论. 2005, (1)
近五年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生物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及仿生复合材料的硏究,自然科学基金(10272120) 2、医用聚焦冲击波诱发空蚀的动力学机理的数值模拟,教育部科技重点(O2058) 3、动态风作用下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计算和模拟试验研究,西南电力设计院,第二 主研,05-06年 4、桥梁拉索(杆)检测与修复技术,财政部,第二主研,04-06年 5、生物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及仿生复合材料的硏究,自然科学基金(10272120)第 二主研,03-05年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2)-31张源张严波彭和,血管的应力和零应力位形,应用力学学报 20(2)38-402003(E03337594738) 研究 2、张培源,张晓敏,汪夭庚,岩石弹性模量与波谏的关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6),785-788,2001年12月。EI01556800822 3、张晓敏,张培源彭向和初应力位形上小的变形问题,工程力 学,20(3)125-128,2003 4、张晓敏,盛天文,张培源,初应力拱侧向振动的固有频率,工程力学,2(2) 178-182,2004,EI04308282870) 5、张培源张晓敏严波彭向和,裂尖曲率对裂纹前缘塑性区的影响,应用 力学学报21(4)93-96,2004EI05108870901
10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生物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及仿生复合材料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10272120) 2、医用聚焦冲击波诱发空蚀的动力学机理的数值模拟,教育部科技重点(02058) 3、动态风作用下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计算和模拟试验研究,西南电力设计院,第二 主研,05-06 年 4、桥梁拉索(杆)检测与修复技术,财政部,第二主研,04-06 年 5、生物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及仿生复合材料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10272120) 第 二主研,03-05 年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张培源,张晓敏,严 波,彭向和,血管的应力和零应力位形,应用力学学报, 20(2)38-40,2003.(EI03337594738) 2、张培源,张晓敏,汪天庚,岩石弹性模量与波速的关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6),785-788,2001 年 12 月。EI 01556800822 3、张晓敏, 张培源, 彭向和 初应力位形上小的变形问题,工程力 学,20(3)125-128,2003 4、张晓敏,盛天文,张培源,初应力拱侧向振动的固有频率,工程力学,2(2) 178-182,2004,(EI 04308282870) 5、张培源 张晓敏 严 波 彭向和,裂尖曲率对裂纹前缘塑性区的影响,应用 力学学报,21(4)93-96,2004*,EI 051088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