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社会效益 122 173经济效益 124 第十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125 181湿地公园环境现状 125 182湿地公园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25 18.3环境保护策略和措施…… 128 184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31 第十九章保障措施规划 132 19.1政策与法规保障 132 192组织与管理保障 132 193资金保障 .133 194科技与人力保障 135 附图: 总体布局图
11 17.2 社会效益................................................................. 122 17.3 经济效益................................................................. 124 第十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 125 18.1 湿地公园环境现状................................................. 125 18.2 湿地公园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 125 18.3 环境保护策略和措施 ............................................. 128 18.4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31 第十九章 保障措施规划 ..................................................... 132 19.1 政策与法规保障..................................................... 132 19.2 组织与管理保障..................................................... 132 19.3 资金保障................................................................. 133 19.4 科技与人力保障..................................................... 135 附图: 总体布局图
第一章总则 1.1湿地公园名称 威宁海舍湿地公园 1.2项目建设单位 威宁县人民政府 1.3项目主管单位 威宁县林业局 1.4湿地公园类型与面积 湿地公园属云贵高原地区,湖泊湿地为主,规划总面积 1696亩,现状湿地面积200亩,湿地率为11.8%。 1.5规划期限 规划建设期限为2015~2018年(近期2015年、中期 2016~2017年、远期2017~2018年) 1.6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主要建设项目类别包括: (1)湿地生态保护及恢复工程 (2)湿地科普宣教工程 (3)科研监测工程 (4)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旅游)工程 (5)基础工程 主要建设项目包括 公园管理站300m2、接待服务中心500m2、湿地科普宣教 中心300m2、湿地展示园3hm2、湿地科研监测中心300m 面山植被恢复工程240亩、栖息地与可食植物恢复工程74.8 亩等
1 第一章 总则 1.1 湿地公园名称 威宁海舍湿地公园 1.2 项目建设单位 威宁县人民政府 1.3 项目主管单位 威宁县林业局 1.4 湿地公园类型与面积 湿地公园属云贵高原地区,湖泊湿地为主,规划总面积 1696亩,现状湿地面积200亩,湿地率为11.8%。 1.5 规划期限 规划建设期限为2015~2018年(近期2015年、中期 2016~2017年、远期2017~2018年)。 1.6 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主要建设项目类别包括: (1)湿地生态保护及恢复工程 (2)湿地科普宣教工程 (3)科研监测工程 (4)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旅游)工程 (5)基础工程 主要建设项目包括: 公园管理站300m2、接待服务中心500m2、湿地科普宣教 中心300 m2、湿地展示园3hm2、湿地科研监测中心300 m2、 面山植被恢复工程240亩、栖息地与可食植物恢复工程74.8 亩等
1.7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500.8万元。 1.8资金来源 湿地公园的建设属于公益性建设项目,资金数额较大, 建设周期较长,后期生态保护资金投入费用较大。因此,湿 地保护与恢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区域协调发展、基础 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市级财政投入,县财政配 套资金;其它经营项目主要依靠招商引资。 (需补充项目建设依据:包括项目前期审批文件,引用 的各类标准等)
2 1.7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500.8万元。 1.8 资金来源 湿地公园的建设属于公益性建设项目,资金数额较大, 建设周期较长,后期生态保护资金投入费用较大。因此,湿 地保护与恢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区域协调发展、基础 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市级财政投入,县财政配 套资金;其它经营项目主要依靠招商引资。 (需补充项目建设依据:包括项目前期审批文件,引用 的各类标准等)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地理位置 拟建的毕节威宁海舍市级湿地公园位于毕节市威宁县 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南面、鸟蒙山脉东南麓。公园 距威宁县城东南约15km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6°4807",东经 10492132″,湿地公园总面积1696亩。湿地位于炉山镇、炉 山村。公园周边环山、山峦众多,合围成屹立在草海明珠傍 的又一个“小明珠”。 212地质地貌 威宁县地处云贵高原至黔中山原过渡地带,位于贵州省 西部乌蒙山区,属滇东高原东延部分,是长江、珠江两大水 系分水岭的源头地带。海拔2030.5米,因此素有“贵州屋脊” 之称。 213水文水质 全县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主要有四大河流。 属长江水系的有二塘河、洛泽河和牛栏江;属珠江水系的有 可渡河。除这四条河流外,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中小河流 共有37条。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草海就位于县城的西 南侧,全县有各型水库22座。县内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河 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214气候 威宁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季 温凉、年温差小、雨热同季、夏秋湿润、无霜期短等气候特 点。多年平均气温10~12℃;7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 17.6℃,极端高温为30.6℃;1月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为
3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地理位置 拟建的毕节威宁海舍市级湿地公园位于毕节市威宁县, 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南面、乌蒙山脉东南麓。公园 距威宁县城东南约15km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6°48′07″,东经 104°21′32″,湿地公园总面积1696亩。湿地位于炉山镇、炉 山村。公园周边环山、山峦众多,合围成屹立在草海明珠傍 的又一个“小明珠”。 2.1.2地质地貌 威宁县地处云贵高原至黔中山原过渡地带,位于贵州省 西部乌蒙山区,属滇东高原东延部分,是长江、珠江两大水 系分水岭的源头地带。海拔 2030.5 米,因此素有“贵州屋脊” 之称。 2.1.3水文水质 全县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主要有四大河流。 属长江水系的有二塘河、洛泽河和牛栏江;属珠江水系的有 可渡河。除这四条河流外,长度在 10 千米以上的中小河流 共有 37 条。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草海就位于县城的西 南侧,全县有各型水库 22 座。县内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河 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2.1.4气候 威宁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季 温凉、年温差小、雨热同季、夏秋湿润、无霜期短等气候特 点。多年平均气温10~12℃;7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 17.6℃,极端高温为30.6℃;1月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为
1.7℃,极端低温为-15.3℃。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23mm,降 雨时空分布不均,冬季多晴少雨,夏季潮湿多雨。无霜期为 贵州省内最短,多年平均天数为204天,最短为119天。日照 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2008年威宁县被贵州省气 象学会授予“阳光城”的称号。 215土壤 威宁县全境分布有草甸土(海拔2700m以上)、棕壤(海 拔2400-2700m)、黄棕壤(海拔1900-2400m)、黄壤(海拔 1900m以下)、石灰土、紫色土、沼泽土、潮土、水稻土等9 个土类、18个亚类、44个土属、141个土种。绿化造林区属 黔西北黄棕壤-灰泡土区,主要土类为黄棕壤——北亚热带季 风湿润气候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 壤,为棕壤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 特征。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具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有 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 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3-5.5,为酸性土。 岩石裸露率高,石漠化严重,土壤脊薄,石砾含量重 22社会经济条件 221人口及民族 炉山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约24公里,辖23个村,130个村 民组,总户数12528户,总人口64373人,居住着汉、彝、白、 苗等民族 222区域经济概况 炉山镇位于威宁县城东南部,系乌江源头镇。镇政府所 在地距县城约24公里,辖区面积202.62平方公里,耕地面 积31881亩,辖23个村,130个村民组,总户数12528户 总人口64373人,居住着汉、彝、白、苗等民族。炉山镇物
4 1.7℃,极端低温为-15.3℃。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2.3mm,降 雨时空分布不均,冬季多晴少雨,夏季潮湿多雨。无霜期为 贵州省内最短,多年平均天数为204天,最短为119天。日照 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2008年威宁县被贵州省气 象学会授予“阳光城”的称号。 2.1.5土壤 威宁县全境分布有草甸土(海拔2700m以上)、棕壤(海 拔2400-2700m)、黄棕壤(海拔1900-2400m)、黄壤(海拔 1900m以下)、石灰土、紫色土、沼泽土、潮土、水稻土等9 个土类、18个亚类、44个土属、141个土种。绿化造林区属 黔西北黄棕壤-灰泡土区,主要土类为黄棕壤——北亚热带季 风湿润气候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 壤,为棕壤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 特征。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具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有 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 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3-5.5,为酸性土。 岩石裸露率高,石漠化严重,土壤脊薄,石砾含量重。 2.2 社会经济条件 2.2.1人口及民族 炉山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约24公里,辖23个村,130个村 民组,总户数12528户,总人口64373人,居住着汉、彝、白、 苗等民族。 2.2.2区域经济概况 炉山镇位于威宁县城东南部,系乌江源头镇。镇政府所 在地距县城约 24 公里,辖区面积 202.62 平方公里,耕地面 积 31881 亩,辖 23 个村,130 个村民组,总户数 12528 户, 总人口 64373 人,居住着汉、彝、白、苗等民族。炉山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