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一节定性变量的分布特征 一、 定性资抖的频数分布 构成比: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总体中 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 构成比= ×100% 同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 常用来表示疾病或死亡的顺位位次或所占比重
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一节 定性变量的分布特征 一、定性资料的频数分布 构成比: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总体中 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用百分数表示。 构成比= 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 同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 ×100% 常用来表示疾病或死亡的顺位、位次或所占比重
表3-1某医院2001年住院病人5类疾病的死亡情况 疾病种类 死亡人数 百分比(%) 恶性肿瘤 50 33.33 呼吸系统疾病 30 20.00 消化系统疾病 20 13.33 循环系统疾病 40 26.67 传染病 10 6.67 合计 150 100.00 构成比的两个特点: 1)各构成部分的相对数之和为100%。 2)构成比的各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某一部分的增减会引起其他部分的相应变化
疾病种类 死亡人数 百分比(%) 恶性肿瘤 50 33.33 呼吸系统疾病 30 20.00 消化系统疾病 20 13.33 循环系统疾病 40 26.67 传染病 10 6.67 合计 150 100.00 表3-1 某医院2001年住院病人5类疾病的死亡情况 构成比的两个特点: 1)各构成部分的相对数之和为100%。 2)构成比的各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某一部分的增减会引起其他部分的相应变化
二、常用相对数指标 例如要考核甲乙两地医疗制度改革推进情况,甲地 有50000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乙地有70000 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 参保率甲地=50000/6000 100%=83.33%, 参保率乙地=70000/100n 00 100%:比例基数 能否说明乙地医疗改革 推进的更快些? 计算相对数的意 同,扣 除基数的影响,便于正确描述计数资料的水平及进行 相互比较
例如要考核甲乙两地医疗制度改革推进情况,甲地 有50000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乙地有70000 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 二、常用相对数指标 参保率甲地=50000/ 60000×100%=83.33%, 参保率乙地=70000/100000 ×100%=70%, 100%:比例基数 计算相对数的意义:使被比较的资料基数相同,扣 除基数的影响,便于正确描述计数资料的水平及进行 相互比较。 能否说明乙地医疗改革 推进的更快些?
相对数都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构成。 大致有三种类型:频率、强度和相对比。 (一)频率型指标:近似的反映某一事件出现的 机会大小,如发病概率、死亡概率。 某事件发生的个体数 频率 = XK 可能发生某事件的个体数 K:比例基数 选择K的原则:使算得的率至少保留12位整数
(一)频率型指标:近似的反映某一事件出现的 机会大小,如发病概率、死亡概率。 相对数都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构成。 大致有三种类型:频率、强度和相对比。 某事件发生的个体数 可能发生某事件的个体数 频率 = ×K K:比例基数 选择K的原则:使算得的率至少保留1—2位整数
(二)强度型指标: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概率。 多用于大人群、长时间随访的资料。强度是单 位时间段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 某事件发生的个体数 强度型指标 ×K Σ(可能发生某事件的个体数×时间 K:比例基数 选择K的原则使算得的率至少保留1一2位整数
(二)强度型指标: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概率。 多用于大人群、长时间随访的资料。强度是单 位时间段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 K:比例基数 选择K的原则:使算得的率至少保留1—2位整数。 ( ) K = 可能发生某事件的个体数 时间 某事件发生的个体数 强度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