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COX抑制剂对COX-1或COX-2的抑制作用都是瞬时发生的 和可逆性的。 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是逐渐发展的(约需15~30min 才能充分作用),而且是不可逆的。 > NSAIDS对COX-1和COX-2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不一致的原理 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而对COX-2的 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越显著
➢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对COX-1或COX-2的抑制作用都是瞬时发生的 和可逆性的。 ➢ 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是逐渐发展的(约需15~30min 才能充分作用),而且是不可逆的。 ➢ NSAIDs对COX-1和COX-2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不一致的原理。 ➢ 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而对COX-2的 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越显著
>将 NSAIDS对COX-1和CO-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强弱用 IC50(COX-2COX-1)的比值来表示 比值越大,说明其对COⅹ-l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越强, 该药的不良反应越大; 令比值越小,说明该药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越大, 不良反应则较少
➢ 将NSAIDs对COX-1和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强弱用 IC50(COX-2/COX-1)的比值来表示 ❖ 比值越大,说明其对COX-1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越强, 该药的不良反应越大; ❖ 比值越小,说明该药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越大, 不良反应则较少
NSAD对COXⅠ和COXⅡ作用的比较((50:pmoL) 药物 COX I CoXⅡ COXⅡ/COXI 吡罗昔康 0.0015 0.906 600 阿司匹林 277.0 173 吲哚美辛 0.028 1.680 68 布洛芬 4.8 72.8 15.16 氟布洛芬 0.082 0.102 1.25 美洛昔康 0.214 0.171 0.08 双氯芬酸 1.57 0.70 萘普生 9.5 5.0 0.58 萘丁美酮 7.0 1.0 0.143 尼美舒利 >10 0.07 0.07 赛来昔布 15 0.04 0.0027 罗非昔布 0.018 0.0015 0.0013 氯美昔布 >30 0.007 0.0002 两者比值越小,提示疗效越好,不良反应越小
NSAIDs对COXⅠ和COXⅡ作用的比较(IC50:μmol·L-1) 药 物 COXⅠ COX Ⅱ COXⅡ/COXⅠ 吡罗昔康 0.0015 0.906 600 阿司匹林 1.6 277.0 173 吲哚美辛 0.028 1.680 68 布洛芬 4.8 72.8 15.16 氟布洛芬 0.082 0.102 1.25 美洛昔康 0.214 0.171 0.08 双氯芬酸 1.57 1.10 0.70 萘普生 9.5 5.0 0.58 萘丁美酮 7.0 1.0 0.143 尼美舒利 >10 0.07 < 0.07 赛来昔布 15 0.04 0.0027 罗非昔布 0.018 0.0015 < 0.0013 氯美昔布 > 30 0.007 < 0.0002 两者比值越小,提示疗效越好,不良反应越小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 C.非特异性抑制剂阻滞花生四烯酸进人通道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 一般分子略小,易于 COX-2 通过COX-1或CoX-2 的开口进入通道,与 120位的精氨酸残基 建立氢键结合,从而 竞争性地阻碍正常底 物花生四烯酸的进入 g20 使酶无从发挥催化作 用。 台合位点)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 ❖ 非特异性COX 抑制剂 一般分子略小,易于 通过COX-1或COX-2 的开口进入通道,与 120 位的精氨酸残基 建立氢键结合,从而 竞争性地阻碍正常底 物花生四烯酸的进入, 使酶无从发挥催化作 用
特异性COX抑制剂 令特异性抑制剂由于带有一个 刚性侧且个分子较大D02特异性在内建立共能给 难以进入开口较小的coX 1通道,故而不能对其产生 002 抑制作用。 但此类药物仍能进入口径稍 大,后段略有柔性的coX 2通道,不仅能与120位 00X2 的精氨酸残基建立氢键,而 且其带有特殊基团的侧链还 绪合位点 能伸入523位缬氨酸旁的侧 袋内,在此建立共价键结合 故而仍能对coⅩ-2产生抑 制作用
特异性COX抑制剂 ❖ 特异性抑制剂由于带有一个 刚性侧链,且整个分子较大, 难以进入开口较小的COX- 1 通道,故而不能对其产生 抑制作用。 ❖ 但此类药物仍能进入口径稍 大,后段略有柔性的COX- 2 通道,不仅能与120 位 的精氨酸残基建立氢键,而 且其带有特殊基团的侧链还 能伸入523位缬氨酸旁的侧 袋内,在此建立共价键结合, 故而仍能对COX-2产生抑 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