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复习之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 、新闻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1—3题 感动南京的背影 -两民警为救自杀母女被烧成重伤 网上一张民警烧伤后拖着烧焦的警服光着半个身子跑动的照片,深深地感动了一名网友。他说:“看到 那衣服被烧成碎片的背影时,我哭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伟大的背影。 “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 7月2日中午12时许,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南京市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民警孙伟华、王昭勇接到 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指令,湖南路裴家桥单元楼内有人要自杀,接警后,二人迅速赶至现场。经初步了 解,一楼徐家母女因家庭房产纠纷欲在家中自杀。 由于徐家门窗紧闭,无人应答,院子的铁门从里面反锁着。于是孙伟华和王昭勇从隔壁的院子翻墙进入 院内,叫母女俩开门。听到喊话的母亲徐秀珍随后打开了屋门。顿时,一股浓浓的液化气气味扑面而来。 意识到情况十分危急,两民警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这时屋门口烧水的火炉引燃了液化气,火苗一下子 蹿出来。孙伟华—把将徐秀珍拉了岀来并交给王昭勇保护。当得知屋里还有一人时,孙伟华不顾液化气发 生爆炸的危险,又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屋里。 就在这一瞬间,由于浓度过高,液化气突然发生爆然,两民警顿时咸了“火人"。由于用背保护徐秀珍, 王昭勇的警服被烧咸孔状,后背大块皮肤脱落,而孙伟华则被烧得只剩下皮带和腰间的警具。当二人将屋 里的女子救出并带到隔壁院子后,身受重伤的孙伟华再也没有力气翻岀院墙了。王昭勇忍着剧痛翻岀大院 呼叫救人。 随后赶来的民警和群众将孙伟华救出的时候,他全身衣服早已被烧光,发出惨烈的喊声。而他此时还不 忘告诉同事:“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
1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一 一、新闻类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 1—3 题。 感动南京的背影 ——两民警为救自杀母女被烧成重伤 网上一张民警烧伤后拖着烧焦的警服光着半个身子跑动的照片,深深地感动了一名网友。他说:“看到 那衣服被烧成碎片的背影时,我哭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伟大的背影。” “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 7 月 2 日中午 12 时许,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南京市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民警孙伟华、王昭勇接到 市公安局 110 指挥中心指令,湖南路裴家桥单元楼内有人要自杀,接警后,二人迅速赶至现场。经初步了 解,一楼徐家母女因家庭房产纠纷欲在家中自杀。 由于徐家门窗紧闭,无人应答,院子的铁门从里面反锁着。于是孙伟华和王昭勇从隔壁的院子翻墙进入 院内,叫母女俩开门。听到喊话的母亲徐秀珍随后打开了屋门。顿时,一股浓浓的液化气气味扑面而来。 意识到情况十分危急,两民警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这时屋门口烧水的火炉引燃了液化气,火苗一下子 蹿出来。孙伟华一把将徐秀珍拉了出来并交给王昭勇保护。当得知屋里还有一人时,孙伟华不顾液化气发 生爆炸的危险,又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屋里。 就在这一瞬间,由于浓度过高,液化气突然发生爆燃,两民警顿时咸了“火人”。由于用背保护徐秀珍, 王昭勇的警服被烧咸孔状,后背大块皮肤脱落,而孙伟华则被烧得只剩下皮带和腰间的警具。当二人将屋 里的女子救出并带到隔壁院子后,身受重伤的孙伟华再也没有力气翻出院墙了。王昭勇忍着剧痛翻出大院 呼叫救人。 随后赶来的民警和群众将孙伟华救出的时候,他全身衣服早已被烧光,发出惨烈的喊声。而他此时还不 忘告诉同事:“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
经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诊断,孙伟华全身95%面积严重烧伤,其中45%是三度烧伤,其余是深二度烧 伤。而王昭勇浑身烧伤的面积也达60%,其中11%是三度烧伤。目前,二人虽已平稳度过休克期,正在 接受植皮手术,但病危通知单仍未撤销 我还能不能上班? 两位民警身受重伤,还牵挂着被救的母女和工作。在医院,两位民警见到大队领导后的第一句话,竟分 别是“人救出来没有?”和“我以后还能不能上班?"。听到这些,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袁志刚 眼泪一下予就冒出来了。 孙伟华今年才23岁,去年才从警官学院毕业。31岁的王昭勇是今年6月26日才转业到鼓楼公安分局 特巡警大队的,上班还不到一周。他妻子孔志英告诉记者,丈夫转业前其实有很多机会去政府其他部门 但他就喜欢警察这个职业。“手术前他担心毁容了不能继续工作,我就在病房外让护土递纸条鼓励他会回 到大队的。”孔志英一边说一边流泪 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 出事当天,休克的孙伟华醒来后,看到坐在床边的母亲,艰难地吐出几个字:“妈妈,对不起您,我是 在做好事。”第二天早上,孙伟华的眼睛已经肿得睁不开了,他又小声对母亲说:“妈妈,你帮我把眼睛扒 开,让我看一下。”听到这里,母亲已泪流满面。 两位民警救人受伤的消息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市民自发赶到医院探望。由于英雄民警仍未 脱离危险期,不能探视,他们就在过道里不断张望,有的就在休息室等消息。 9日,记者在医院抢救领导小组的,临时会议室,看到了一大堆花篮和水果,都是素昧平生的市民送来 的。事发小区的30多位居民执意要见两位民警的家属,在医院大门口被拦了下来,最后只好派了几位代 表。“他们是英雄。要不是他们俩,我们小区要遭殃了。这样的警察,我们需要!”小区居民唐业华说 穿上制服,他是警察,脱下制服,他就是个孩子啊!一位市民这样说
2 经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诊断,孙伟华全身 95%面积严重烧伤,其中 45%是三度烧伤,其余是深二度烧 伤。而王昭勇浑身烧伤的面积也达 60%,其中 11%是三度烧伤。目前,二人虽已平稳度过休克期,正在 接受植皮手术,但病危通知单仍未撤销。 “我还能不能上班?” 两位民警身受重伤,还牵挂着被救的母女和工作。在医院,两位民警见到大队领导后的第一句话,竟分 别是“人救出来没有?”和“我以后还能不能上班?”。听到这些,鼓楼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袁志刚 眼泪一下予就冒出来了。 孙伟华今年才 23 岁,去年才从警官学院毕业。31 岁的王昭勇是今年 6 月 26 日才转业到鼓楼公安分局 特巡警大队的,上班还不到一周。他妻子孔志英告诉记者,丈夫转业前其实有很多机会去政府其他部门, 但他就喜欢警察这个职业。“手术前他担心毁容了不能继续工作,我就在病房外让护士递纸条鼓励他会回 到大队的。”孔志英一边说一边流泪。 “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 出事当天,休克的孙伟华醒来后,看到坐在床边的母亲,艰难地吐出几个字:“妈妈,对不起您,我是 在做好事。”第二天早上,孙伟华的眼睛已经肿得睁不开了,他又小声对母亲说:“妈妈,你帮我把眼睛扒 开,让我看一下。”听到这里,母亲已泪流满面。 两位民警救人受伤的消息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市民自发赶到医院探望。由于英雄民警仍未 脱离危险期,不能探视,他们就在过道里不断张望,有的就在休息室等消息。 9 日,记者在医院抢救领导小组的,临时会议室,看到了一大堆花篮和水果,都是素昧平生的市民送来 的。事发小区的 30 多位居民执意要见两位民警的家属,在医院大门口被拦了下来,最后只好派了几位代 表。“他们是英雄。要不是他们俩,我们小区要遭殃了。这样的警察,我们需要!”小区居民唐业华说。 “穿上制服,他是警察,脱下制服,他就是个孩子啊!”一位市民这样说
我以前对民警了解不多,他们不要命地去救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警察。”“祝两位英雄民警早日康复! 市民们用各种各样的话语表达对民警的敬意和祝愿。 文章第一段说“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伟大的背影”,结合全文,分析这样说的理由。佟答案示例!(1) 这个背影将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人格升华到极致;(2这个背影将警察面对危险毫不退缩以及关键时刻视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职业精神诠释得淋清尽致。 2.作者以人物的三句话作为文章的三个小标题,试分析这三句话分别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作者这样安 排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示例]“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关键时刻,孙伟华考虑更多的不是个人的生命安危,而是他人的 生命,群众的利益 我还能不能上班?”:表现两位民警对警察职业深深的热爱。 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作为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还让母亲操心,心里感到歉疚;但自己 做的是好事,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写出了一个儿子的孝心、爱心。 好处: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以人物语言作标题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英雄的伟 大人格。 3.文末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祝愿,形成又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时 代心理? H答案示例!(1)体现对“救死扶伤,助人为乐”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可与颂扬;(2)呼唤从英雄身 上体现出的职业道德。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调查,完成1-4题 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改变命运 邢佰英 这些天,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但是,一纸喜报换来的并不都是如愿以偿的笑脸。 6月19日夜,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新村43岁的陈东生(化名)服毒自杀,原因是他“不堪承受儿子读大 学的经济重负”。 8天之后,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因为女儿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自己又无力凑够学费 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李海明在家中上吊自尽。 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更需要哪些帮助? 5月10日-6月20日,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 高考贫困生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安徽、湖南、广西、云南、山西、四川俘等11个省(区、 市)的16所高中,共回收贫困高考生问卷322份,高中教师和校领导问卷89份
3 “我以前对民警了解不多,他们不要命地去救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警察。”“祝两位英雄民警早日康复!” 市民们用各种各样的话语表达对民警的敬意和祝愿。 1.文章第一段说“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伟大的背影”,结合全文,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示例] (1) 这个背影将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人格升华到极致;(2)这个背影将警察面对危险毫不退缩以及关键时刻视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职业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2.作者以人物的三句话作为文章的三个小标题,试分析这三句话分别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作者这样安 排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示例] “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关键时刻,孙伟华考虑更多的不是个人的生命安危,而是他人的 生命,群众的利益。 “我还能不能上班?”:表现两位民警对警察职业深深的热爱。 “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作为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还让母亲操心,心里感到歉疚;但自己 做的是好事,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写出了一个儿子的孝心、爱心。 好处: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以人物语言作标题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英雄的伟 大人格。 3.文末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祝愿,形成又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时 代心理? [答案示例] (1)体现对“救死扶伤,助人为乐”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可与颂扬;(2)呼唤从英雄身 上体现出的职业道德。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调查,完成 1—4 题。 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改变命运 邢佰英 这些天,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但是,一纸喜报换来的并不都是如愿以偿的笑脸。 6 月 19 日夜,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新村 43 岁的陈东生(化名)服毒自杀,原因是他“不堪承受儿子读大 学的经济重负”。 8 天之后,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因为女儿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自己又无力凑够学费, 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李海明在家中上吊自尽。 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更需要哪些帮助? 5 月 10 日---6 月 20 日,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 高考贫困生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安徽、湖南、广西、云南、山西、四川等 11 个省(区、 市)的 16 所高中,共回收贫困高考生问卷 322 份,高中教师和校领导问卷 89 份
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 女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0% 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在农村,因子女教育花费大而造成家庭致贫、返贫的事早巳不是新闻了。江西省赣州市某村的一名考生 家长说,以前指望孩子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现在发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费路看涨,不少家庭供到 半路,就揭不开锅了。村里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孩子 越来越多了。 在调查涉及的地区中,贫困生约占32.7%,西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品学兼优者占52.2%。调查 发现,11.5%的贫困生在高中期间曾经辍学,12.7%的人囚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上大学。 调查中,62.8%的高中教师认为,能否支付大学第一年学费往往决定着贫困生能否圆大学梦。而从实 际情况来看,六成贫困高考生表示自己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2.5%的贫困生认为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院校,80.3%的贫困生认为上大 学可以改变命运 “我听说大学里有助学贷款,还有奖学金。我先贷款,再挣奖学金,假期还能想办法打工赚钱。″家住 沂蒙山区的张慧今年9月就要成为山东大学的学生了,头一年的5000元学费是父母东拼西凑筹集的。对 于未来,她充满了信心:“已经考上了,再难都要熬过去,往后就能替家里分忧了。 和张慧一样,由学校提供的助学贷款已经被33.8%的贫困高考生认为是最有效的资助方式。相比之下, 最贫困的那部分人(25.5%),明显对社会经济资助更为渴望。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近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助学贷款的总量,但却无法满足同样逐年增长的贷 款需求。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约1562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奶5 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截至2005年12月底在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者的比例仅占146%
4 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 子女教育支出在 6780 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 元),超过 2/3 的家庭入不敷出,有 81.0% 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在农村,因子女教育花费大而造成家庭致贫、返贫的事早巳不是新闻了。江西省赣州市某村的一名考生 家长说,以前指望孩子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现在发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费一路看涨,不少家庭供到 半路,就揭不开锅了。村里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孩子 越来越多了。 在调查涉及的地区中,贫困生约占 32.7%,西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品学兼优者占 52.2%。调查 发现,11.5%的贫困生在高中期间曾经辍学,12.7%的人囚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上大学。 调查中,62.8%的高中教师认为,能否支付大学第一年学费往往决定着贫困生能否圆大学梦。而从实 际情况来看,六成贫困高考生表示自己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2.5%的贫困生认为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院校,80.3%的贫困生认为上大 学可以改变命运。 “我听说大学里有助学贷款,还有奖学金。我先贷款,再挣奖学金,假期还能想办法打工赚钱。”家住 沂蒙山区的张慧今年 9 月就要成为山东大学的学生了,头一年的 5000 元学费是父母东拼西凑筹集的。对 于未来,她充满了信心:“已经考上了,再难都要熬过去,往后就能替家里分忧了。” 和张慧一样,由学校提供的助学贷款已经被 33.8%的贫困高考生认为是最有效的资助方式。相比之下, 最贫困的那部分人(25.5%),明显对社会经济资助更为渴望。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近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助学贷款的总量,但却无法满足同样逐年增长的贷 款需求。有数据显示,截至 2005 年 8 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约 1562 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奶 5 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 26%。截至 2005 年 12 月底,在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者的比例仅占 14.6%
这说明,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本次调查发现,有些人是主动放弃贷款和社会资助的。家住安徽省固镇县马林村洪庄、就读于固镇一中 高三(10)班的张莹莹在调査中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我会尽量靠自己的能力和亲戚 的支持完成学业的。 面对上大学后将面临的经济困难,94.7%的人表示“进入大学后将争取获得奖学金”,88.2%的人“希 望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收入来补贴生活费”。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大学期间要省吃俭用甚至假期不回家, 以降低生活开支 结合文中调查,简要概括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 答案示例!多数家庭总收入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多数贫困生晶学 兼优,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多数贫困生渴望得到社会经济资助,对未来充满信心。 2.文章开头的悲剧令人痛心,结合全文分析,如何避免悲剧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 「答案示例贫困生家庭要正视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政府要早大量提供助学贷款;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维 护受助者的自尊 3.本文在新闻调查情况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主要使用百分数表达调查的情况,这样便于直观看出每种调查情况涉及的人数比例,某一问 题的普遍程度 4.调査中有位同学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高考贫困生该如何消除这种想法,社会 该为此做点什么? f答案示例|高考贫困生要认识到贫困不是自已的过错,没必要为此背负过重的精神负担,贫困是奋斗途 中的困难,寻求援助是正常的事;社会救助要规范化,它不是随意施舍,要充分考虑受助者的自尊 (三)阅读下面的一篇时评,完成21-23题。 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 原文化部部长,现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先生,因为日前高调批评“超女让年轻人受到毒害”,并强烈 主张“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4月25日《华夏时报》) 而在社会以及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有论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刘先生没有被聘为“超女”评委的酸葡萄心理 而已,我觉得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过于以己度人,刘先生闻听此言,一定会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 者谓我何求”了 但刘先生的批评也确实存在盲点。他仅仅是笼统地指责“超女超男玷污艺术″,呼吁“要让人民不断
5 这说明,约有 178 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本次调查发现,有些人是主动放弃贷款和社会资助的。家住安徽省固镇县马林村洪庄、就读于固镇一中 高三(10)班的张莹莹在调查中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我会尽量靠自己的能力和亲戚 的支持完成学业的。” 面对上大学后将面临的经济困难,94.7%的人表示“进入大学后将争取获得奖学金”,88.2%的人“希 望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收入来补贴生活费”。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大学期间要省吃俭用甚至假期不回家, 以降低生活开支。 1.结合文中调查,简要概括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 [答案示例] 多数家庭总收入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多数贫困生晶学 兼优,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多数贫困生渴望得到社会经济资助,对未来充满信心。 2.文章开头的悲剧令人痛心,结合全文分析,如何避免悲剧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 [答案示例] 贫困生家庭要正视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政府要早大量提供助学贷款;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维 护受助者的自尊。 3.本文在新闻调查情况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 主要使用百分数表达调查的情况,这样便于直观看出每种调查情况涉及的人数比例,某一问 题的普遍程度。 4.调查中有位同学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高考贫困生该如何消除这种想法,社会 该为此做点什么? [答案示例] 高考贫困生要认识到贫困不是自己的过错,没必要为此背负过重的精神负担,贫困是奋斗途 中的困难,寻求援助是正常的事;社会救助要规范化,它不是随意施舍,要充分考虑受助者的自尊。 (三)阅读下面的一篇时评,完成 21—23 题。 “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 原文化部部长,现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先生,因为日前高调批评“超女让年轻人受到毒害”,并强烈 主张“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4 月 25 日《华夏时报》), 而在社会以及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有论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刘先生没有被聘为“超女”评委的酸葡萄心理 而已,我觉得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过于以己度人,刘先生闻听此言,一定会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 者谓我何求”了。 但刘先生的批评也确实存在盲点。他仅仅是笼统地指责“超女超男玷污艺术”,呼吁“要让人民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