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论述类文章阅读(教师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 百多年来,人们在奥运会上寄托了关于和平和奇迹的梦想,奥运也经历了战争的戕害、冷战 的对垒,承载了众多体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随着奥运经济模式的转 变、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的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出现 了与自身精神的背离,继续承载着超过体育本身的诉求,比如追求财富,比如展示国力。 奥林匹克运动寻求的是一种在努力中发现快乐的生活方式,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 尊重普适的基本道德观念。然而,现在奥林匹克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 更快,更高,更强?在雅典,希腊两名短跑名将肯特里斯、萨努涉嫌逃避检测,成为雅典奥运 会第一起涉嫌兴奋剂事件的运动员。随后的十几天来,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尽 管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声称雅典奥运会是反对兴奋剂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将取得胜利;但 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雅典甚至很可能会成为最后一届“干净”的奥运会。一位常年进行兴奋剂 检测工作的人表示,“按照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在下一届奥运会之前,人类将会研制并应用更 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用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DNA对运动员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取竞 技优势”。 精神愉悦的代价?7月份葡萄牙刚刚举办2004年欧洲杯,8月希腊又迎来了奥运会。这两个国 家都是欧洲的小国,在欧盟15国中是最穷的,它们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焦虑 葡萄牙用了66亿欧元为4个星期的比赛兴建了10个足球场,对于一个经济连续30年衰退的国 家来说,真是一个壮举!但是,葡萄牙却为了这次比赛成为欧元区12国中第一个突破《稳定和 增长公约》预算赤字的国家。希腊也同样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本届奥运会,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支 持经济增长。但是,目前奥运会的投资已经超过预期,而收益还不确定。如果在奥运会之后,希 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明显减缓,或者雅典的就业减少,人们就会怀疑:举办奥运会值得吗? 希腊真的因为奥运会改变了吗? 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国际奥运会对自己的版图有着清晰的定义:比赛场馆、运动员村,只有 那些有票和得到许可的人乘坐专用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奥运会有着自己的“移民”程序,只有 奥运会的大家庭的成员才能使用奥运会“护照”进入机场;在行政事务上,有着穿统一着装的志 愿者为运动会服务;奥运会也有自己的货币,在奥运场馆和运动员村,人们只能用“维萨卡”买 东西;奥运会还有自己的秘密警察,那些穿着黑色金属光泽衣服的人负责在开幕式上保证运动员 和其他人的安全。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而对普通人来说,奥运会给予了他们什么 特别的关照呢?希腊奥运会的老板们曾经争论,无需给观众提供更多的东西,因为门票收入还不 到奥运会预算的10% 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在规模上、场馆建设上,还有在她展示的雄心上: 但是如果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体验她,奥运会就将失去她的魅力。 作者认为“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下列不能作为这种观点的论据的一项 是() A对“更快,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质疑 B奥林匹克承载着体育所无法承载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追求财富和展示国力等需求
2008 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论述类文章阅读(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 一百多年来,人们在奥运会上寄托了关于和平和奇迹的梦想,奥运也经历了战争的戕害、冷战 的对垒,承载了众多体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随着奥运经济模式的转 变、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的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出现 了与自身精神的背离,继续承载着超过体育本身的诉求,比如追求财富,比如展示国力。 奥林匹克运动寻求的是一种在努力中发现快乐的生活方式,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 尊重普适的基本道德观念。然而,现在奥林匹克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 更快,更高,更强?在雅典,希腊两名短跑名将肯特里斯、萨努涉嫌逃避检测,成为雅典奥运 会第一起涉嫌兴奋剂事件的运动员。随后的十几天来,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尽 管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声称雅典奥运会是反对兴奋剂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将取得胜利;但 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雅典甚至很可能会成为最后一届“干净”的奥运会。一位常年进行兴奋剂 检测工作的人表示,“按照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在下一届奥运会之前,人类将会研制并应用更 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用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 DNA 对运动员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取竞 技优势”。 精神愉悦的代价?7 月份葡萄牙刚刚举办 2004 年欧洲杯,8 月希腊又迎来了奥运会。这两个国 家都是欧洲的小国,在欧盟 15 国中是最穷的,它们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焦虑。 葡萄牙用了 6.6 亿欧元为 4 个星期的比赛兴建了 10 个足球场,对于一个经济连续 30 年衰退的国 家来说,真是一个壮举!但是,葡萄牙却为了这次比赛成为欧元区 12 国中第一个突破《稳定和 增长公约》预算赤字的国家。希腊也同样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本届奥运会,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支 持经济增长。但是,目前奥运会的投资已经超过预期,而收益还不确定。如果在奥运会之后,希 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明显减缓,或者雅典的就业减少,人们就会怀疑:举办奥运会值得吗? 希腊真的因为奥运会改变了吗? 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国际奥运会对自己的版图有着清晰的定义:比赛场馆、运动员村,只有 那些有票和得到许可的人乘坐专用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奥运会有着自己的“移民”程序,只有 奥运会的大家庭的成员才能使用奥运会“护照”进入机场;在行政事务上,有着穿统一着装的志 愿者为运动会服务;奥运会也有自己的货币,在奥运场馆和运动员村,人们只能用“维萨卡”买 东西;奥运会还有自己的秘密警察,那些穿着黑色金属光泽衣服的人负责在开幕式上保证运动员 和其他人的安全。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而对普通人来说,奥运会给予了他们什么 特别的关照呢?希腊奥运会的老板们曾经争论,无需给观众提供更多的东西,因为门票收入还不 到奥运会预算的 10%。 奥林匹克运动在 21 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在规模上、场馆建设上,还有在她展示的雄心上; 但是如果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体验她,奥运会就将失去她的魅力。 1.作者认为“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下列不能作为这种观点的论据的一项 是 ( ) A.对“更快,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质疑。 B.奥林匹克承载着体育所无法承载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追求财富和展示国力等需求
C希腊两名短跑名将涉嫌兴奋剂事件后,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 D希腊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雅典奥运会,以便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来支持国家经济增长 答案:A(源流倒置。因为“奥林匹克所介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才引起作者对“更快 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的质疑。)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技的发展,致使运动员为获取竞技优势而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 B东道主对奥运会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渴求,只能是一厢情愿 C.奥林匹克运动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但是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D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的确得到了发扬光大,但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更为严重 答案:C(A项,必要变充分。“科技的发展”只是为“运动员应用‘基因兴奋剂””提供了条件, 而非根本诱因。B项,或然变必然。东道主的渴求不一定是一厢情愿,因为希腊的对奥运会的 渴求是否实现还有待事实的说明。D项,无中生有。作者的确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得 到了发扬光大”,但并没有指出“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更为严重”。)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背离自身精神,向奧运经济模式的转变和高科技的发展不无关系。 B.雅典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会明显减缓,就业岗位会减少。 C.门票销售收入越少奥运会的老板们就越限制给予普通观众的需求 D.普通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观看奥运会之时,就是奥运会失去魅力之日。 答案:B(或然变必然。在文中作者只是推测,并不是必然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 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 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 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 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 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 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 的美学品质。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 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 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 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 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 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一一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 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 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 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 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 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 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 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C.希腊两名短跑名将涉嫌兴奋剂事件后,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 D.希腊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雅典奥运会,以便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来支持国家经济增长。 答案:A (源流倒置。因为“奥林匹克所介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才引起作者对“更快, 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的质疑。)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科技的发展,致使运动员为获取竞技优势而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 B.东道主对奥运会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渴求,只能是一厢情愿。 C.奥林匹克运动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但是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D.奥林匹克运动在 21 世纪的确得到了发扬光大,但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更为严重。 答案:C(A 项,必要变充分。“科技的发展”只是为“运动员应用‘基因兴奋剂’”提供了条件, 而非根本诱因。 B 项,或然变必然。东道主的渴求不一定是一厢情愿,因为希腊的对奥运会的 渴求是否实现还有待事实的说明。 D 项,无中生有。作者的确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在 21 世纪得 到了发扬光大”,但并没有指出“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更为严重”。)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 A.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背离自身精神,向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和高科技的发展不无关系。 B.雅典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会明显减缓,就业岗位会减少。 C.门票销售收入越少奥运会的老板们就越限制给予普通观众的需求 D.普通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观看奥运会之时,就是奥运会失去魅力之日。 答案:B(或然变必然 。 在文中作者只是推测,并不是必然的结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 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 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 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 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 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 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 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 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 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 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 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 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 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 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 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 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 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 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 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一—“珠玉之美”。这话也许 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 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 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 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 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 “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 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 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 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4.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答案:B(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査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乐音”属于听觉,“水灵 灵”属于视觉,根据第二段“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 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的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5.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答案:C(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査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 声上”为无中生有,A、B两项在第二段有相关落脚点,D项信息在第三段。) 6.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答案:C(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査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项强加因果,“文曲讲 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的标准,文中是借以说明“五字标准”“难 以使人认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戏曲与社会经济生活 戏曲在宋代的形成,是和它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进入商品化的市场密切相关的。而在这之前,它 尚未进入商品化的市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大约在人类产生不久,原始的表演艺术就产生了。现有的 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已无可争辩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例如,和戏曲表演密切有关的音乐和舞蹈 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就开始了。这种原始乐舞大多是人们在劳动或生存之余的自娱自乐
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 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 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 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 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40 多年的事。 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 “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 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 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 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4.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 A 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 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 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 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答案:B(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乐音”属于听觉,“水灵 灵”属于视觉,根据第二段“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 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的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5.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答案:C(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 声上”为无中生有,A、B 两项在第二段有相关落脚点,D 项信息在第三段。) 6.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 项强加因果,“文曲讲 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的标准,文中是借以说明“五字标准”“难 以使人认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戏曲与社会经济生活 戏曲在宋代的形成,是和它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进入商品化的市场密切相关的。而在这之前,它 尚未进入商品化的市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大约在人类产生不久,原始的表演艺术就产生了。现有的 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已无可争辩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例如,和戏曲表演密切有关的音乐和舞蹈 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就开始了。这种原始乐舞大多是人们在劳动或生存之余的自娱自乐
参加者往往是氏族或部落内部的人,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观赏者,与商品化和经济生活完全无 关。另外,在原始社会中还有一种乐舞是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参与者一般是氏族中有较 高地位的人员。这类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其时,在氏族内部还没有商品的流通。自然和 商品经济也谈不上挂钩 人类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这种原始的乐舞也开始出现变化。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如迎 神、賽会时,乡民们常要进行祭神等活动,同时还表演一些舞蹈等。这类表演不为统治者重视, 在史籍中的具体记载不多。但有一点则可肯定,民众系自愿参加,而且都是本乡本土者,依然是 自娱自乐为主,基本上是一种民间宗教活动,而不是以经济活动为主。另一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演艺活动。这在史书上记载很多。古代中国崇尚礼乐,每当有重大活动,例如祭祀、燕飨、乡射 等,都离不开乐舞的表演。为此,统治者还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 员的培养和演出活动。这些人一般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以后虽有不少奴隶 和平民子弟进入演艺队伍,但他们吃的是皇粮,而非卖艺人,因此和商品经济也无多大关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代,虽然演艺活动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基本上仍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没有 太多的关系。以民间出现的歌舞戏《踏谣娘》而言,虽说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表演时也有角色 的分工,形式上歌、舞结合,有表、唱和音乐的伴奏,已初具戏曲的雏型,然而它的演出仍然是 民众的一种娱乐活动,从其内容来说,主要是抒发人们心中郁积的情绪,与社会的经济生活关系 不大。至于宫廷内的演出,是唐代表演艺术的主要方式。统治者在朝廷中设立了庞大的乐舞机构, 并从全国各地挑选大量艺术人才进入“教坊”,以满足他们精神享受的需要。艺人的演出在宫廷 进行,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与广大的民众没有关系,也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无关。这也正是中 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之 而戏曲等演艺活动的发展离不开较为宽松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宋王朝在建立中央 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进程中,加强思想和文化统治,尤其是在它与辽、金的连年征战中损兵折将 后,更实行崇文轻武的治国方略。自北宋中期以后,“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民安居乐业。社 会一派歌舞升平,戏曲在这样的氛围中正式形成了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战争硝烟的消散,社会经济也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城市商品经 济,更呈现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广大农民在土地的买卖中,获得了掌握劳动果实的较多自主权, 这直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这种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为戏曲的兴起提供了最好的机 7.下列各项不属于“戏曲在宋代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A.宋王朝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建设,加强了思想和文化的专制 B.宋代营造了较为宽松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C.北宋中期以后,“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一派歌舞升平 D.北宋中期以后,广大农民获得了掌握劳动果实的较多自主权,这直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 答案:B(戏曲的产生需要较为宽松、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原始的表演艺术就发生在人类产生不久 B.原始社会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乐舞,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 C.统治者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都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 没有生活之忧 D.迎神、赛会时,乡民们举行祭神活动还表演的一些舞蹈等艺术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民间宗教活
参加者往往是氏族或部落内部的人,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观赏者,与商品化和经济生活完全无 关。另外,在原始社会中还有一种乐舞是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参与者一般是氏族中有较 高地位的人员。这类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其时,在氏族内部还没有商品的流通。自然和 商品经济也谈不上挂钩。 人类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这种原始的乐舞也开始出现变化。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如迎 神、赛会时,乡民们常要进行祭神等活动,同时还表演一些舞蹈等。这类表演不为统治者重视, 在史籍中的具体记载不多。但有一点则可肯定,民众系自愿参加,而且都是本乡本土者,依然是 自娱自乐为主,基本上是一种民间宗教活动,而不是以经济活动为主。另一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演艺活动。这在史书上记载很多。古代中国崇尚礼乐,每当有重大活动,例如祭祀、燕飨、乡射 等,都离不开乐舞的表演。为此,统治者还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 员的培养和演出活动。这些人一般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以后虽有不少奴隶 和平民子弟进入演艺队伍,但他们吃的是皇粮,而非卖艺人,因此和商品经济也无多大关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代,虽然演艺活动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基本上仍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没有 太多的关系。以民间出现的歌舞戏《踏谣娘》而言,虽说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表演时也有角色 的分工,形式上歌、舞结合,有表、唱和音乐的伴奏,已初具戏曲的雏型,然而它的演出仍然是 民众的一种娱乐活动,从其内容来说,主要是抒发人们心中郁积的情绪,与社会的经济生活关系 不大。至于宫廷内的演出,是唐代表演艺术的主要方式。统治者在朝廷中设立了庞大的乐舞机构, 并从全国各地挑选大量艺术人才进入“教坊”,以满足他们精神享受的需要。艺人的演出在宫廷 进行,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与广大的民众没有关系,也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无关。这也正是中 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戏曲等演艺活动的发展离不开较为宽松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宋王朝在建立中央 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进程中,加强思想和文化统治,尤其是在它与辽、金的连年征战中损兵折将 后,更实行崇文轻武的治国方略。自北宋中期以后,“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民安居乐业。社 会一派歌舞升平,戏曲在这样的氛围中正式形成了。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战争硝烟的消散,社会经济也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城市商品经 济,更呈现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广大农民在土地的买卖中,获得了掌握劳动果实的较多自主权, 这直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这种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为戏曲的兴起提供了最好的机 遇。 7.下列各项不属于“戏曲在宋代形成”的原因的—项是( ) A.宋王朝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建设,加强了思想和文化的专制。 B.宋代营造了较为宽松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C.北宋中期以后,“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一派歌舞升平。 D.北宋中期以后,广大农民获得了掌握劳动果实的较多自主权,这直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 发达。 答案:B(戏曲的产生需要较为宽松、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原始的表演艺术就发生在人类产生不久。 B.原始社会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乐舞,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 C.统治者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都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 没有生活之忧。 D.迎神、赛会时,乡民们举行祭神活动还表演的一些舞蹈等艺术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民间宗教活
动,而不是经济活动 答案:B(原文中有“大约”,只是表示推测)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是一种表演艺术,只要社会稳定,有了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就能产生戏曲。 B.在宋以前的阶级社会里,主要有两类表演艺术,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另一种是为统治者 服务的演艺活动,它们和商品经济并无多大关系 C.唐代表演艺术主要在宫廷内演出,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脱离了社会的经济活动。这就是中 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原因 D.宋以后的戏曲因为需要和商品化的市场紧密相连,因此也就不会再有专门为统治者服务的演 艺活动了。 答案:B(A项中戏曲的产生还有如政治环境等其他条件,C项中只是原因之一,D项强加因果)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家对专利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态。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 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世界上每天都有几百个专利注册成 功,也有相当一些专利在诉讼中被判无效。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上是保护排他性权益,有争议 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尊重的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被这些原则认可的技术发明,同样也尊重法 律给予他人争辩乃至否定这种保护的权利。所以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 护在性质上决不能同日而语。 缺乏竞争意识的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只是获得专利,这种“唯专利论”让企业围着知识产权转 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然而,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很大代 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在目前已 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型的计较多,这种状况一时难以 改变,无须责难。特别是不要轻易把某些专利判定为垃圾专利,因为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 务为最终目,全世界的专利总量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 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为了迷 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企业的专利战略如果从市场竞争出发,就会有无比丰富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申请专利也是 种知识产权战略。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 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与专利不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 期限。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IBM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 万美元的500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 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 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10.下列不属于“唯专利论”表现的一项是 A.把专利数量和规模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目标,着力培养专利注册人才 B认为有了专利即可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资产,别人无权争辩或否定。 C.积极申请专利,而对有些专利并不急于实现其经济价值 D将所有的技术发明都及时地申报专利,并为之付出很大代价加以保护。 答案:C(A项,原文第二小节说:“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
动,而不是经济活动。 答案:B(原文中有“大约”,只是表示推测)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戏曲是一种表演艺术,只要社会稳定,有了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就能产生戏曲。 B.在宋以前的阶级社会里,主要有两类表演艺术,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另一种是为统治者 服务的演艺活动,它们和商品经济并无多大关系。 C.唐代表演艺术主要在宫廷内演出,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脱离了社会的经济活动。这就是中 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原因。 D.宋以后的戏曲因为需要和商品化的市场紧密相连,因此也就不会再有专门为统治者服务的演 艺活动了。 答案:B(A 项中戏曲的产生还有如政治环境等其他条件,C 项中只是原因之一,D 项强加因果)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家对专利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态。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 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世界上每天都有几百个专利注册成 功,也有相当一些专利在诉讼中被判无效。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上是保护排他性权益,有争议 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尊重的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被这些原则认可的技术发明,同样也尊重法 律给予他人争辩乃至否定这种保护的权利。所以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 护在性质上决不能同日而语。 缺乏竞争意识的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只是获得专利,这种“唯专利论”让企业围着知识产权转。 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然而,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很大代 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在目前已 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型的计较多,这种状况一时难以 改变,无须责难。特别是不要轻易把某些专利判定为垃圾专利,因为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 务为最终目,全世界的专利总量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 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为了迷 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企业的专利战略如果从市场竞争出发,就会有无比丰富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申请专利也是 一种知识产权战略。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 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与专利不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 期限。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IBM 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 万美元的 500 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 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 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10.下列不属于“唯专利论”表现的一项是 A.把专利数量和规模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目标,着力培养专利注册人才。 B.认为有了专利即可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资产,别人无权争辩或否定。 C.积极申请专利,而对有些专利并不急于实现其经济价值。 D.将所有的技术发明都及时地申报专利,并为之付出很大代价加以保护。 答案:C(A 项,原文第二小节说:“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