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75) 第三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90)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75 一、打广散, (90) 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76 促进扩散 (91)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81) 一、主动远端 (921 第二节培养基. 四、膜泡运输 (94)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4(82} 小结. (95)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86) 思考题.(95)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代谢概论 (96 第四节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123 第二节微生物产能代谢 (98) 海活性调节。 =4,123】 牛切气化 (98) 分支合成途径调节 (24) 二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98) 第五节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 三、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氣化 (106) 立勿 .(125 四、能量转换 (107) 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125 第三节耗能代谢 (112) 二、次级代谢的调节. (126 细胞物质的合成 (12) 小结 (127 二、其他耗能反应:运动、运输喻 思考题. (127) 生物发光 (121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一节细菌的个体生长. .(128) 一、丝状真菌的生长繁殖.(137) 、染色体DNA的复制和分离·(128) 一、酵图菊的生长路殖. .(140) 细胞壁扩增 (128) 第四节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的 三、细菌的分裂与调节 (129) 则定 ·(1421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130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43) 一、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130) 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146 生长的数学模型 (131)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149) 三、主要生长参数 132】 一、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149 四、同步培养. (133) 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152) 五、连续培养,(135) 小结.(155) 第三节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4,(137) 思考题 .(156)
目录 ·3, 第七章病 第一节概述 .(157) 第五节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181 ,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157) 非增殖性感染的类型 (181 二、病露的屑主范制 (158) 二、缺损病毒 182 二、病南的分类写合之 (159) 第六节病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84 第二节 病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60 噬菌体感染对原核细胞的 一、病毒的分离与纯化. (160 影0响.(184 病毒的测定 (162 二 病毒染对真核细胞的影响 三、病毒的鉴定 163 ,(185》 第三节 粒的性质 (164 三、机体的病毒感染 (187 妻拉的形态结构 (164 第七节 亚病因子 (188 囊垃的学组成 (167) 门星病爱. (188) 第四节 病垂的漫用制 (170) 卫星RNA (189 病唐的复制周期 (171 三、类病毒 (190】 - 病毫感染的起始 (173 四、航病 (91) 三、病垂大分子的合成: (174) 小结 4192) 四、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179) 思考题 (192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第一节透传的物质基础 (194 第四节基因突变及修复: {206】 一、DNA作为遗传物质 (194》 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分离 (207) 二、RNA作为遗传物质 4.(195) 二、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209】 、所病意的发现和思考 195) 三、DNA损伤的修复. (2L2)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197 第五节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纪 (215) 大肠杆萄的基因组.(198) 、细菌的接合作用. (215) 啤酒酵母的基因 (199 细菌的转导 (218) 童氏甲院球菌的基因组 (199) 三、细菌的遗传转化. (220) 第二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200) 四、基闲定位和草闲组刚克 (223) 质粒的分子结构· 201】 第六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性 (228) 所拉的主要类型 (201) 、酵母菌的接合型遗传 (21R】 质粒的不亲和帖 (204 闷黄的 (228) 四、转座因子的类型和分子结构 三、酵母菌的线粒体. (229 (204) 四、丝状真菌的准性生殖 (230) 五、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206) 第七节微生物育种 (231)
4 目录 诱变育种 (231) 小结 (236) 、体内基因重组育种 .(233) 思考题 (237 三、DNA Shuffling技术 (235) 第九章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一节转录水平的调控 (238) 翻泽起始的阔 (249) 一、DNA结合蛋白 .(238) 二、mRNA的稳定性 (249) 操纵子的话录周控 .(239) 三、稀有密码子和重叠基因调控 三、分解代谢物阳浸调控.(243) (250) 四、细菌的应急反应. (244) 四、反义RNA调控 251 五、通过。因子更换的调控 (245) 五、翻译的阻遏调控 (252 六、信号传导和二组分调节系统 六、PPGPP对核糖体蛋白质合成 (245 的影响 ,(252 七、入壁体溶源化和裂解途径 七、细菌蛋白质的分泌调控 (253) 的转录调控. ,(248) 小结 ,。253} 第二节 转录后调控. (249) 思考题. (254 第十章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第-节基因工程概述.(255) 一、 宿主的基本要求与性质 .(266)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 255) 原核牛物宿士 .(267)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256 真核生物宿主 (267) 三、微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关系.(26) 四、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 (268) 第二节 微生物与克隆载体 (257) 五、基因文库与cDNA文库的 一、质粒克隆载体. (257) 松建 .269) 二 入噬菌体克隆载体 (260 六、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 (270 一、和斯质拉载体 (260) 第五节 表大载体闪律, ·(273 D.M13第体载林 (260) 表达系统的要求与主要调控 五、噬菌质粒载体. (261) 元件t* .(273) 六、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 (262) 二、表达载体中调节开关的作用 七、人工染色体 (263 .(274 第三节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工具酶. (264 非融合蛋白的表达. (275)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64) 四、轴台蛋白的表达 .(276 一、DNA车接题 (266) 第六节 DNA的合成、体外扩增和 第四节微生物作为克隆载体的宿主 定位诱变.(277) (266 DNA的合成 (277)
目 5 二、PCR扩增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四、基因治污 (24) ,(277) 五、基因工程在微生物研究中的 三、IDNA的定位诱变 (279) 应用 1285) 第七节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展里 (281 六、基因工程研究展望· 4.285 县闲丁程药物+, (281 小结. (287) 二、转基因植物.(282》 思若2额44+4++++(287) 二、转基闭动物 +4444(284}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传播 (302 (2881 人体微生物 (02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二、病原微生物通过水体的传播 .(288 .(303 二、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三、病原微生物通过土壤的传播 (289} ·(304 二节 生态环竟中的微生物 (292) 四、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的传播 微生物群落. 4.(293)】 (304 陆生生境的微生物 .(294 第四节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305) 三、水生生境的微生物 295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 四、大气生境的微生物. (295 转化. (305 五、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295) 重金属的转化 (307) 六、动物体中的微生物: (298】 二、污读个个质的粉牛物Q外理·()7 七、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299 四、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310) 八、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 五、环境污染的微生物监测 *.(311)】 生物性的控制 (301 小结 +4.(312) 九、原位研究方法 (302) 思考题· (312 第三节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 第十二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第一节进化的测量指征. (314) 第二节细菌分类 .(320 一、进化指征的选择. (314) 一、分类单元及目等级. .(321) 二、rRNA作为进化的指征 (315) 二、分类单元的命名 *323 三、rRNA的顺序和进化.(315) 三、细菌分类和归杰氏手册. (325 四、系统发育树 (317) 第三节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 五、三界生物的主要特征 .(319) 技术. .(329】
6 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 (329) ,快速、自动化微生物检测仪器 二、血清学试验与噬菌体分型(330) 和设备. .(339 三、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分析 .(331) 三、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 四、核酸的硅是组成和分子杂交 枝术的采用 ·(341) (332 四、电子计算机在微生物学中的 五、遗传重组 (334 用 .(341) 第四节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 小结 343 件析特术 (335 思考题. (343 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 .(335) 第十三董 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344 、真核微生物系统发育总观.(34 真细系统发育总观 (344) 藻类.(366 二、真细菌的主要类型 +(347) 三、真菌 367 三、放线菌的主要类型 (358) 四、粘菌 (370) 第二节古生菌的多样性.(359) 五、原生动物 .(372) ,古生菊系统发育总观.(359) 第四节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伊甲市生西 极端嗜盐古生菌 **.(360) 和保护 .(373 (362) 什么是微生物资源 .373) 四、超嗜热古生菌 .(362】 微生物资源的特点.。 .373) 五、无细胞壁的古生菌 —热原 三、资源的开发利用亟待拓宽和 体属 (362) 深入. (373】 六、微生物生存的温度极限.(363》 四、积极开展微生物资源的 七、古生菌 地球早期的生命 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 (374) 形式. .(363} 小结 .(374》 第三节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 .(364) 思考题 (375 第十四章 惑染与免疫 第—节感染的一般概急 (376 三、细胞因蒙.383列 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376) 、数症4:(384 微生物的致病性 (377) 第三节宿主的特异性免疫 (385 第二节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 +,381 一、特异性免短的一般概念.(385) 生甲醒陪 (381) 抗原和抗体 .(388 二、体液因素 (382) 二、B出包个春的体瘦免疫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