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西乡塘区2013年初中毕业班第二次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0分) 、积累与运用(1—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泯灭(min)蜕变(tui)讪笑(shdn)迥乎不同(j6ng) B.箱箧(qie)慰藉(j1)家醅(pei)万恶不赦(she) 嗥鸣(ho)羸弱(l6i)稽首(qi)龙吟凤哕(hui) D.谮害(zen)趱行(zhan)佝偻(gou)五行缺土(xi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沉缅有例可援妇孺皆知B.破绽莫衷一是正襟危坐 C.藻饰言行相顾托泥带水D.拮据廓然无累心无旁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不确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B.这些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永、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C.芦山地震靠人力救人已无济于事,面对灾民期期艾艾的目光,我们唯有增加救援手段的科技含量。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星期班会课以《雷锋一一永远不会忘记的榜样》为主题,使同学们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B.我对图书馆的路最熟悉,坐什么车?在哪里换车?哪里下车?我都一清二楚 C.青春,是一首动人的歌谣;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 真实的写照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菲律宾外长说黄岩岛是菲律宾的固有领土,他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黄岩岛历来是中 同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 C.当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执著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D.李明把王远的成绩告诉他,他说他感到震惊。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南宁市西乡塘区 2013 年初中毕业班第二次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第Ⅰ卷(共 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8 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泯.灭(mǐn) 蜕.变(tuì) 讪.笑(shàn) 迥.乎不同(jǒnɡ) B.箱箧.(qiè) 慰藉.(jí) 家醅.(pēi) 万恶不赦.(shè) C.噑.鸣(háo) 羸.弱(léi) 稽.首(qǐ) 龙吟凤哕.(huì) D.谮.害(zèn) 趱.行(zhàn) 佝.偻(ɡōu) 五行.缺土(xí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沉缅 有例可援 妇孺皆知 B.破绽 莫衷一是 正襟危坐 C.藻饰 言行相顾 托泥带水 D.拮据 廓然无累 心无旁鹜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不确的一项是( )(2 分) A.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 ....,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B.这些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永、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 C.芦山地震靠人力救人已无济于事,面对灾民期期艾艾 ....的目光,我们唯有增加救援手段的科技含量。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个星期班会课以《雷锋——永远不会忘记的榜样》为主题,使同学们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B.我对图书馆的路最熟悉,坐什么车?在哪里换车?哪里下车?我都一清二楚。 C.青春,是一首动人的歌谣;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 真实的写照。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菲律宾外长说黄岩岛是菲律宾的固有领土,他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黄岩岛历来是中 同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 C.当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执著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D.李明把王远的成绩告诉他,他说他感到震惊。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稍作盘桓,脚下便有拱动之感,令人趔趄:②那些萌动的小草,伸展的根系使出浑身解数,吸纳 蓬勃生机,和春天一起仰望。③快点走,我想出来逛逛。④三月出户,漫步郊野,每一片土地都在向 上萌动。⑤或有低沉的催促声: A.④②①③⑤B.④①⑤③②C.①③②④⑤D.②⑤①③④ 7.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乘坐“好望号”到了飞岛国。飞岛国的人很注重科学硏究,他们设想从黄 瓜里提炼出光线,用猪耕地,利用蜘蛛生产坚固的丝线。 B.“幸运就像市场,许多时候,如果你能多呆一会儿,价格就会降下来。”培根巧打比方说明时机易 逝,要善于当机立断。 C.《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一直被奉为经典,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 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D.《父亲的病》中提到,在阿长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 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既生动形象又自然妥帖。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烂柯人”的典故,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和 因世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人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只 见一只眼眶受伤的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人生作了高 度概括,富有哲理 二、说明文阅读(9-12题,每小题2分,共8分) 火焰贝壳在海底“燃烧” ①在辽阔的海洋中,常常有不少神秘的“怪物”出现。最近,英国研究人员在近海海底发现了大片“燃 烧的火焰”。经过仔细地观察,才发现这些“火焰”是一种奇特的贝壳吐出的。 ②为何那些贝壳能像杂技演员那样口吐“火焰”?研究人员发现,那并非真正的火焰,而是这些贝壳 伸出的红色触手,无论是颜色和形状看上去都像是燃烧的火焰。于是,研究人员暂时称这些贝壳为“火焰 贝壳”。它们能伸出数以百计的红色触手,在海水中贪婪地捕食。如果不是它们较为明显的外壳,我们 定误以为它们是一种海葵。 ③火焰贝壳是英国苏格兰海洋局的研究人员发现的。他们事先并不知晓海湾处有火焰贝壳,而是受
①稍作盘桓,脚下便有拱动之感,令人趔趄; ②那些萌动的小草,伸展的根系使出浑身解数,吸纳 蓬勃生机,和春天一起仰望。 ③快点走,我想出来逛逛。 ④三月出户,漫步郊野,每一片土地都在向 上萌动。⑤或有低沉的催促声: A. ④②①③⑤ B.④①⑤③② C.①③②④⑤ D.②⑤①③④ 7.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乘坐“好望号”到了飞岛国。飞岛国的人很注重科学研究,他们设想从黄 瓜里提炼出光线,用猪耕地,利用蜘蛛生产坚固的丝线。 B.“幸运就像市场,许多时候,如果你能多呆一会儿,价格就会降下来。”培根巧打比方说明时机易 逝,要善于当机立断。 C.《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一直被奉为经典,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 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D.《父亲的病》中提到,在阿长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 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既生动形象又自然妥帖。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烂柯人”的典故,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和 因世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人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只 见一只眼眶受伤的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人生作了高 度概括,富有哲理。 二、说明文阅读(9-12 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火焰贝壳在海底“燃烧” ①在辽阔的海洋中,常常有不少神秘的“怪物”出现。最近,英国研究人员在近海海底发现了大片“燃 烧的火焰”。经过仔细地观察,才发现这些“火焰”是一种奇特的贝壳吐出的。 ②为何那些贝壳能像杂技演员那样口吐“火焰”?研究人员发现,那并非真正的火焰,而是这些贝壳 伸出的红色触手,无论是颜色和形状看上去都像是燃烧的火焰。于是,研究人员暂时称这些贝壳为“火焰 贝壳”。它们能伸出数以百计的红色触手,在海水中贪婪地捕食。如果不是它们较为明显的外壳,我们一 定误以为它们是一种海葵。 ③火焰贝壳是英国苏格兰海洋局的研究人员发现的。他们事先并不知晓海湾处有火焰贝壳,而是受一
家机构的委托对苏格兰附近的沃尔什海湾进行调查时意外发现的。令研究人员震惊的是,这处海湾有大量 的火焰贝壳,估计总数有上亿个。沃尔什海湾的火焰贝壳聚集在一起生活,占据了75万平方米的栖息地。 如果无意间闯入这片贝壳生活区,一定会被那茫茫一片的海底“火焰”吓跑了。 ④苏格兰环保局长理査德·洛克赫德说,沃尔什海湾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火焰贝壳群落。当然, 火焰贝壳并不独自占领那片海域,否则它们就没有了食物来源。火焰贝壳是很好的建筑师,它们利用海洋 中的石灰质建筑巢穴。数以亿计的巢穴连成了一大片海底暗礁,吸引了其他动物和植物来这里生存,火焰 贝壳也有了食物来源,它们主要以小鱼、小虾和一些浮游动植物为生。 ⑤苏格兰赫瑞瓦特大学生命学院的研究人员丹·哈里表示,虽然火焰贝壳的繁殖能力很强,但是它们 的生存领地其实比较狭窄。目前,火焰贝壳的生存正面临严重威胁,因为火焰贝壳外观漂亮,一些渔民开 始非法捕捞火焰贝壳岀售到宠物市场。由于环境污染和非法捕捞日趋严重,整个海洋生态正面临逐渐破碎 的悲剧趋势,许多海洋物种可能在科学家仔细研究之前就已经在野生环境中灭绝了。丹·哈里说:“如果 连火焰贝壳这种生存能力很强的物种都不能在海洋中长期生存下去,那人类就真的是太可怕了!” 9.本文说明对象是( )(2分) A.火焰贝壳 B.火焰贝壳在海底“燃烧” C.火焰贝壳的生存状况 D.海洋物种的保护 10.对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列数字分类别B.打比方作比较C.列数字下定义D.打比方列数字 1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火焰贝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火焰贝壳数量多,繁殖能力很强,但生存领地比较狭窄 B.火焰贝壳外观美丽,整个外形无论是颜色和形状看上去都像是燃烧的火焰。 C.火焰贝壳善于利用海洋中的石灰质建筑巢穴,也借此获得小鱼、小虾和一些浮游动植物等食物 D.火焰贝壳捕食方式与海葵相似,都是伸出触手在海上捕食。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A.沃尔什海湾的火焰贝壳群落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火焰贝壳群落。 B.英国研究人员是偶然在深海海底发现这种独特的贝壳的,由于过度捕捞,该物种已濒临灭绝 C.目前,丹·哈里对许多海洋物种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这些物种的生存环境受人为破坏太大,由此感 叹“人类真的是太可怕了”。 D.火焰贝壳是一种群居生物,但它们食量大,无法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 、文言文阅读(13-19题,共16分) (一)曹刿论战
家机构的委托对苏格兰附近的沃尔什海湾进行调查时意外发现的。令研究人员震惊的是,这处海湾有大量 的火焰贝壳,估计总数有上亿个。沃尔什海湾的火焰贝壳聚集在一起生活,占据了 75 万平方米的栖息地。 如果无意间闯入这片贝壳生活区,一定会被那茫茫一片的海底“火焰”吓跑了。 ④苏格兰环保局长理查德·洛克赫德说,沃尔什海湾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火焰贝壳群落。当然, 火焰贝壳并不独自占领那片海域,否则它们就没有了食物来源。火焰贝壳是很好的建筑师,它们利用海洋 中的石灰质建筑巢穴。数以亿计的巢穴连成了一大片海底暗礁,吸引了其他动物和植物来这里生存,火焰 贝壳也有了食物来源,它们主要以小鱼、小虾和一些浮游动植物为生。 ⑤苏格兰赫瑞瓦特大学生命学院的研究人员丹·哈里表示,虽然火焰贝壳的繁殖能力很强,但是它们 的生存领地其实比较狭窄。目前,火焰贝壳的生存正面临严重威胁,因为火焰贝壳外观漂亮,一些渔民开 始非法捕捞火焰贝壳出售到宠物市场。由于环境污染和非法捕捞日趋严重,整个海洋生态正面临逐渐破碎 的悲剧趋势,许多海洋物种可能在科学家仔细研究之前就已经在野生环境中灭绝了。丹·哈里说:“如果 连火焰贝壳这种生存能力很强的物种都不能在海洋中长期生存下去,那人类就真的是太可怕了!” 9.本文说明对象是( )(2 分) A.火焰贝壳 B. 火焰贝壳在海底“燃烧” C.火焰贝壳的生存状况 D.海洋物种的保护 10.对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列数字 分类别 B.打比方 作比较 C. 列数字 下定义 D.打比方 列数字 1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火焰贝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火焰贝壳数量多,繁殖能力很强,但生存领地比较狭窄。 B.火焰贝壳外观美丽,整个外形无论是颜色和形状看上去都像是燃烧的火焰。 C.火焰贝壳善于利用海洋中的石灰质建筑巢穴,也借此获得小鱼、小虾和一些浮游动植物等食物。 D.火焰贝壳捕食方式与海葵相似,都是伸出触手在海上捕食。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A.沃尔什海湾的火焰贝壳群落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火焰贝壳群落。 B.英国研究人员是偶然在深海海底发现这种独特的贝壳的,由于过度捕捞,该物种已濒临灭绝。 C.目前,丹·哈里对许多海洋物种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这些物种的生存环境受人为破坏太大,由此感 叹“人类真的是太可怕了”。 D. 火焰贝壳是一种群居生物,但它们食量大,无法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 三、文言文阅读(13-19 题 ,共 16 分) (一)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二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B.虽不能察/虽欲言,无可进者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必以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B.先生坐!何至于此/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公将鼓之/学而时习之 D.惧有伏焉/且焉置土石 1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在这场以弱胜强的战斗中,人民的力量不容忽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也是必要条件。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写出了曹刿请见君主的原因,也是全文的纲领。 C.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对曹刿言听计从,足见庄公之“鄙”。 D.本文详写论战,略写战斗过程,对比有力,鲜明突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第Ⅱ卷(共90分)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宋昭公出亡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 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①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②侍御:侍奉君王的人,这里指侍从妃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B. 虽.不能察 / 虽.欲言,无可进者 C. 弗敢加.也 /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忠之属.也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必以.信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B.先生坐!何至于.此 / 万钟于.我何加焉 C. 公将鼓之. / 学而时习之. D. 惧有伏焉. / 且焉.置土石 1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在这场以弱胜强的战斗中,人民的力量不容忽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也是必要条件。 B.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写出了曹刿请见君主的原因,也是全文的纲领。 C.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对曹刿言听计从,足见庄公之“鄙”。 D.本文详写论战,略写战斗过程,对比有力,鲜明突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第Ⅱ卷(共 90 分)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宋昭公出亡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①,无不曰:‘吾君圣者!’ 侍御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 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①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②侍御:侍奉君王的人,这里指侍从妃子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被服以立( )(2)卒得反国( 1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19.你从本文中悟出哪些道理?(2分) 四、古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10分) 20.按要求填空: ①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窈窕淑女, 。(《关雎》) ④蔌蔌衣巾落枣花 。(苏轼《浣溪沙》)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⑥请完整地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五、综合题(7分) 21.学校开展“初中生使用手机”的调研活动,发放200份调查表,回收189份,回收率94.5%。调查数 据显示如下 调查项目 人数 比例 拥有手机人数 118 62.4% 父母购买 手机来源 自己购买 8 6.7% 亲戚赠送 15 12.7% 上网、QQ聊天、玩游戏 150 79.4% 手机主要用途 打电话、发短信 189 100% (多项选择) 炫耀或作弊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被.服以立( ) (2)卒.得反国( ) 18.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19.你从本文中悟出哪些道理?(2 分) 四、古诗文默写(每句 1 分,共 10 分) 20.按要求填空: ①月下飞天镜, 。(李白 《渡荆门送别》) ②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④蔌蔌衣巾落枣花, 。(苏轼《浣溪沙》) ⑤《<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⑥请完整地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 。 , 。 五、综合题(7 分) 21.学校开展“初中生使用手机”的调研活动,发放 200 份调查表,回收 189 份,回收率 94.5%。调查数 据显示如下: 调查项目 人数 比例 拥有手机人数 118 62.4% 手机来源 父母购买 95 80.5% 自己购买 8 6.7% 亲戚赠送 15 12.7% 手机主要用途 (多项选择) 上网、QQ 聊天、玩游戏 150 79.4% 打电话、发短信 189 100% 炫耀或作弊 30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