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喜出望(wang)外喧(xuan)腾譬(pi)喻脸颊(jia) B.不容置(zhi)疑狼藉(ji) 胆怯(qie)追溯(shu) C.眼花瞭(liao)乱偌(ru6)大烦躁(zdo)应和(he) D.一代天骄(jiao)酷肖(xao)商酌(zhuo)驻(zh)足 2.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分)() 周国平认为:一个人_专注于精神生活,物质上的需求必定十分简单 他有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做,没有功夫关心物质方面的区区小事;他于精神王 国的伟大享受,物质方面便不再成为诱惑。 只有才因此沉湎 如果就因为沉醉 B.只有才因为沉醉 如果就因此沉湎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2分)() A.如今全球正呈现前所未有的“汉语热”,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 亿左右。 修改:去掉“左右”。 B.春天的望溪公园,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是人们游春的好季节 修改:把“季节”改为“地方” C.当今世界,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成为决定大国兴盛的一个关 修改:把“兴盛”改为“兴衰” D.2017年末,90高龄的余光中先生辞世。当消息传来,使很多人悲痛不已 修改:把“使”改为“让”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篇。《关雎》选自《诗经·秦风》。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我们学过他的《钱塘湖春行》 C.《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铭”是一种文体,原指古代刻在器物上 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 战国史书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1 2018 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 版含答案) 本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 分)( ) A.喜出望.(wàng)外 喧.(xuān)腾 譬.(pì)喻 脸颊.(jiá) B.不容置.(zhi)疑 狼藉.(jí) 胆怯.(qiè) 追溯.(shù) C.眼花瞭.(liáo)乱 偌.(ruó)大 烦躁.(zào) 应和.(hè) D.一代天骄.(jiāo) 酷肖.(xiāo) 商酌.(zhuò) 驻.(zhù)足 2.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 分)( ) 周国平认为:一个人 专注于精神生活,物质上的需求 必定十分简单。 他有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做,没有功夫关心物质方面的区区小事;他 于精神王 国的伟大享受,物质方面便不再成为诱惑。 A.只有 才 因此 沉湎 C.如果 就 因为 沉醉 B.只有 才 因为 沉醉 D.如果 就 因此 沉湎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2 分)( ) A.如今全球正呈现前所未有的“汉语热”,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 一亿左右。 修改:去掉“左右”。 B.春天的望溪公园,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是人们游春的好季节。 修改:把“季节”改为“地方”。 C.当今世界,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成为决定大国兴盛的一个关 键。 修改:把“兴盛”改为“兴衰”。 D.2017 年末,90 高龄的余光中先生辞世。当消息传来,使很多人悲痛不已。 修改:把“使”改为“让”。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2 分)(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关雎》选自《诗经·秦风》。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我们学过他的《钱塘湖春行》。 C.《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铭”是一种文体,原指古代刻在器物上 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 战国史书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5.选出下列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里是“异”于内地的边城,点明了战 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们的一种 矛盾心理。 C.“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之时,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 了征人的愁思。 D.这首词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抒情,集中抒发了成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和建功之志。 6.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 A.《童年》中的阿廖沙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两 个舅舅粗野、自私,而外祖母善良、慈爱。 B.《五猖会》中,记叙了这样的情节:父亲在“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让 “我”背书,背不出就不许去看,等“我”背完书再去看时,已经没有了原来的 兴致 C.《水浒》中宋江的弟弟宋清谎称父亲病逝,让宋江回家,宋江回去后被 官府抓住,刺配江州牢城。在去江州路上,遇到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 D.《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选拔官员的方法是让候补人员在细绳上表演跳 舞,谁要是跳得最高,而且又没有跌下来,谁就被选中。 7.在今年的体育加试备考期间,小诺因厌烦艰苦的训练,想让父母托人开病假 证明以便免考。如果你是小诺的同学,该怎样劝说她参加体育加试?要求至少用 种修辞方法,70字左右。(4分) 8.古诗文默写。(14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4)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 (5)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6)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5.选出下列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赏析有误的一项(2 分)( )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里是“异”于内地的边城,点明了战 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们的一种 矛盾心理。 C.“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之时,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 了征人的愁思。 D.这首词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抒情,集中抒发了成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和建功之志。 6.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2 分)( ) A.《童年》中的阿廖沙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两 个舅舅粗野、自私,而外祖母善良、慈爱。 B.《五猖会》中,记叙了这样的情节:父亲在“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让 “我”背书,背不出就不许去看,等“我”背完书再去看时,已经没有了原来的 兴致。 C.《水浒》中宋江的弟弟宋清谎称父亲病逝,让宋江回家,宋江回去后被 官府抓住,刺配江州牢城。在去江州路上,遇到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 D.《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选拔官员的方法是让候补人员在细绳上表演跳 舞,谁要是跳得最高,而且又没有跌下来,谁就被选中。 7.在今年的体育加试备考期间,小诺因厌烦艰苦的训练,想让父母托人开病假 证明以便免考。如果你是小诺的同学,该怎样劝说她参加体育加试?要求至少用 种修辞方法,70 字左右。(4 分) 8.古诗文默写。(14 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4)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 (5)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6)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8) 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10)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韩愈《马说》 (11)《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12)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 中的语句“ ”来表达。 二、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钢有脚疾,不基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 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 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 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 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李纲: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备受李承乾崇重,②步舆:一种人抬的 代步工具,类似于轿子。③三卫:唐禁卫军的合称 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3分)() A.未尝稍降辞色 理顺辞直 B.竭忠尽节之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C.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寄百里之命故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3分)
3 (7)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8)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10)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韩愈《马说》) (11)《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12)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 中的语句“ , ”来表达。 二、阅读(满分 60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9-12 题。(12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钢有脚疾,不基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 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 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 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 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李纲: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备受李承乾崇重,②步舆:一种人抬的 代步工具,类似于轿子。③三卫:唐禁卫军的合称。 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3 分)( ) A.未尝稍降辞.色 理顺辞.直 B.竭忠尽节.之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C.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寄.百里之命故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3 分)
12.【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太子在拜师,求学态度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8题。(18分) 今年春节我回家 ①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了父亲,我们不愿再像以前 那样每年春节时回到老家乡下的老宅里。母亲平时一人独守那座空荡荡的房子也 不合适。我住在省城,住在老家的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②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岔五地要回老宅去。“她不听的!风 雨无阻!”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 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地往老宅跑了,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③今年春天,我借出差的机会回乡。那天晚上,我陪母亲回老宅去。我们姗 姗而行在乡间的小路上:那口鱼塘,父亲撒下第一批鱼苗,也曾撒下全家致富希 望的那口鱼塘,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碎金一般的粼粼波光;鱼塘四圊曾经细 的桑树,早已枝干粗壮,看着新发的嫩叶随风摇曳,我仿佛看到当初妺妹帮母亲 采桑喂蚕的身影;远处绿油油的秧芇,整齐地铺在水回里,背后黛色的群山像 道屏风,见证过我们一家人洒在田里的汘水。观今忆昔,别有一番滋味和感慨。 ④进了老宅的大门,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母 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 间。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我忍不住 哽咽起来。父亲去世十年,我第一次回老宅,不知为什么,在他遗像面前哭得像 个孩子 ⑤“走,看看你的房间。”母亲怕我太伤感。一把拉我上楼。其实从进门的 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 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还 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 ⑥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岔五回家就为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 不要让你爹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服。” ⑦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一张宽宽的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的黑底 花被面。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亲手织的,尽管摸上去有些粗糙,但 它令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双手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景………床边是 排梳头柜,上面的相框内,是我当军官时的照片,以及与家人的合影。那个时 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家里有我这个连级干部,他们是那么的引以为豪!
4 12.【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太子在拜师,求学态度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 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3-18 题。(18 分) 今年春节我回家 ①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了父亲,我们不愿再像以前 那样每年春节时回到老家乡下的老宅里。母亲平时一人独守那座空荡荡的房子也 不合适。我住在省城,住在老家的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②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岔五地要回老宅去。“她不听的!风 雨无阻!”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 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地往老宅跑了,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③今年春天,我借出差的机会回乡。那天晚上,我陪母亲回老宅去。我们姗 姗而行在乡间的小路上:那口鱼塘,父亲撒下第一批鱼苗,也曾撒下全家致富希 望的那口鱼塘,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碎金一般的粼粼波光;鱼塘四周曾经细弱 的桑树,早已枝干粗壮,看着新发的嫩叶随风摇曳,我仿佛看到当初妹妹帮母亲 采桑喂蚕的身影;远处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铺在水回里,背后黛色的群山像一 道屏风,见证过我们一家人洒在田里的汗水。观今忆昔,别有一番滋味和感慨。 ④进了老宅的大门,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母 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 ....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 间。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我忍不住 哽咽起来。父亲去世十年,我第一次回老宅,不知为什么,在他遗像面前哭得像 个孩子。 ⑤“走,看看你的房间。”母亲怕我太伤感。一把拉我上楼。其实从进门的 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 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还 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 ⑥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岔五回家就为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 不要让你爹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服。” ⑦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一张宽宽的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的黑底 花被面。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亲手织的,尽管摸上去有些粗糙,但 它令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双手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景……床边是 一排梳头柜,上面的相框内,是我当军官时的照片,以及与家人的合影。那个时 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家里有我这个连级干部,他们是那么的引以为豪!
⑧“看,里面全是你的书!”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令我惊喜的是, 它们多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这都是你爸爸给你攒的…” 母亲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这是你的衬衣,没穿两次。”“这 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你都没来得及穿……”这么多年竟 将我的所有作品和曾经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好! ⑨“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 年春节你们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记得!怎么不记得呢!” 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 ⑩那一年冬天,我有了第一个孩子,趁春节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 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母亲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 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 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①我擦去眼泪,想到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我们再也没有回过老宅。“倒 上热水还能用。啥时你带我两个孙儿回来?”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 我,“我和你爸早就准备好了。”母亲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暖水 袋,还有电热毯、铜热炉和夏天用的凉席、毛巾被、竹扇…一年四季所需物品 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母亲喃喃道:“你们要是回来,这些都能用上。” 她抱过一床棉被和一条床单,放在我手上…… 2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巨大 的暖流涌遍全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①3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母亲惊 诧地看着我,问:“你懂啥了?”我说:“今年春节我就回家来!”母亲笑了。 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选文有改动) 13.选文标题“今年春节我回家”有什么含义?(3分) 14.请你概括出父亲去世后母亲爱家人的情节。(3分) 15.选文第③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说说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不约而同”好在哪里。(2分)
5 ⑧“看,里面全是你的书!”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令我惊喜的是, 它们多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这都是你爸爸给你攒的……” 母亲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这是你的衬衣,没穿两次。”“这 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你都没来得及穿……”这么多年竟. 将我的所有作品和曾经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好! ⑨“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一 年春节你们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记得!怎么不记得呢!” 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 ⑩那一年冬天,我有了第一个孩子,趁春节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 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母亲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 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 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⑪我擦去眼泪,想到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我们再也没有回过老宅。“倒 上热水还能用。啥时你带我两个孙儿回来?”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 我,“我和你爸早就准备好了。”母亲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暖水 袋,还有电热毯、铜热炉和夏天用的凉席、毛巾被、竹扇……一年四季所需物品 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母亲喃喃道:“你们要是回来,这些都能用上。” 她抱过一床棉被和一条床单,放在我手上…… ⑫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巨大 的暖流涌遍全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⑬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母亲惊 诧地看着我,问:“你懂啥了?”我说:“今年春节我就回家来!”母亲笑了。 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选文有改动) 13.选文标题“今年春节我回家”有什么含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4.请你概括出父亲去世后母亲爱家人的情节。(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5.选文第③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6.说说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不约而同”好在哪里。(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