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式传播阶段 VS 。 三次论争: 胡适 李大钊 。第一次论争是围绕近 代中国的文化选择问 Vs 题展开的,即“问题 与主义之争”。 张东荪 蔡和森 。 第二次论争即“关于 社会主义”的论争。 。第三次论争是与无政 VS 府主义者的论争。 区声白 李达
结合式传播阶段 三次论争: 第一次论争是围绕近 代中国的文化选择问 题展开的,即“问题 与主义之争” 。 第二次论争即“关于 社会主义”的论争。 第三次论争是与无政 府主义者的论争。 VS 胡适 李大钊 张东荪 VS 李达 VS 区声白 蔡和森
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革命处 于低潮时进入中国,一开始 就肩负着指导中国革命的使 命,但中国的国情不同于其 他社会主义国家,所以马克 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革命处 于低潮时进入中国,一开始 就肩负着指导中国革命的使 命,但中国的国情不同于其 他社会主义国家,所以马克 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1、李大钊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思考 1919年,李大钊在最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时候就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 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精良应用于环 绕着他的实境。” 一《李大钊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1920年,他又说过:社会主义的理想“因 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 XINHUA 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 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 李大钊 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异。 一《李大钊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1、李大钊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思考 李大钊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1919年,李大钊在最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时候就提出: 一个社会主义者, “必须 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精良应用于环 绕着他的实境。” —《李大钊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1920年,他又说过:社会主义的理想“因 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 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 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 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异。” —《李大钊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2、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22年把马克思学说和行为的精 神归纳两条: 第一,“实际研究的精神”; 第二,“实际活动的精神”。 他说:“我很希望青年诸君能以马克 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 形,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 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 一一 《陈独秀文章选编》中,三联书店1984年版, 陈独秀 第177页
2、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陈独秀 1922年把马克思学说和行为的精 神归纳两条: 第一,“实际研究的精神” ; 第二,“实际活动的精神” 。 他说:“我很希望青年诸君能以马克 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 形,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 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 ——《陈独秀文章选编》中,三联书店1984年版, 第177页
3、党早期的领导人都曾 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 中去的思想。但幼年时期 的党,对于这个问题还没 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 统一的认识
3、党早期的领导人都曾 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 中去的思想。但幼年时期 的党,对于这个问题还没 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 统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