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考 姓名 八滩二中教育集团2019年秋学期第二次月月清九年级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34分) 1.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盛名之下, 八年风味独思淅 (3) 衡阳雁去无留意。 (4) ,直挂云帆济沧海 (5) ,赢得生前身后名 (6)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 (8)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9)《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立功 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6分) 这样纯粹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 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后花园以竹 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雅的宫粉茶花,悠香挺拔的寿星桃, 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棘藤蔓、蒿芒杂树。花园之中,有蔬菜摇 ye 有春风吹动泥土发出的细碎“琴声”。在“琴声” 里,我能抓捏出年迈的母亲精心打理过的岁月。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纯粹( 摇ye(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3)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横线处再仿写一句:(2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字,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 B.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C.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面对江西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 魅力。 B.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C.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1 八滩二中教育集团 2019 年秋学期第二次月月清九年级 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4 分) 1. 默写填空(10 分,每空 1 分) (1)盛名之下, 。 (2) ,八年风味独思浙。 (3) ,衡阳雁去无留意。 (4) ,直挂云帆济沧海。 (5) ,赢得生前身后名。 (6)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 。 (8)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 (9)《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立功 的句子是: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6 分) 这样纯粹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 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后花园以竹 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雅的宫粉茶花,悠香挺拔的寿星桃, 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棘藤蔓、蒿芒杂树。花园之中,有蔬菜摇 yè, ,有春风吹动泥土发出的细碎“琴声”。在“琴声” 里,我能抓捏出年迈的母亲精心打理过的岁月。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纯粹.( ) 摇 yè(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 分) (3)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横线处再仿写一句:(2 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字,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 B.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C.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面对江西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 分)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 魅力。 B.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C.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班级: 考号: 姓名:
5.排列下面句子,与前后文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是 (2分)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 眼望去,( 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①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 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 ②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 ③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 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④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 ⑤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A.⑤②④①③B.②④⑤③①C.②③④⑤①D.⑤①②④③ 6.名著阅读(7分) 1)《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 刺小说,作者是 小说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如:临死 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 可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拨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 是 以及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 严贡生,在对严贡生描写中最为生动传神的是 事件。 (2)“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写出对应人物。 【甲】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 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 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 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甲】 【乙】 【丙】 7.综合性学习。(5分)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 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践活动中去 (1)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 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 概),与大家分享。(2分) 诗文名句 故事:
2 5.排列下面句子,与前后文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是( ) (2 分)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 一眼望去,(------------),——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①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 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 ②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 ③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 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④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 ⑤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A.⑤②④①③ B. ②④⑤③① C. ②③④⑤① D. ⑤①②④③ 6 .名著阅读( 7 分 ) ( 1 )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 现实主义长篇讽 刺 小说, 作者是 , 小 说 塑 造 了 很 多 经 典 人 物 , 如 : 临 死 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 可 以 和 范 进 媲 美 , 被 科 举 制 拨 弄 得 神 魂 颠 倒 的 可 悲 可 是 ,以及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 的 严贡生 ,在对 严贡生 描 写 中 最为生动传神的是 事 件 。 (2) “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写出对应人物。 【甲】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 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 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 下 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甲】 【乙】 【丙】 7.综合性学习。(5 分)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 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践活动中去 吧! (1)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 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 概),与大家分享。(2 分) 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的“酒”】(3分)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 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7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②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①吴姬:这里指酒店的女主人。金陵古时属吴国,故称吴姬。②压酒:新酒酿熟 后压糟取汁。③尽觞:千杯。 8.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3分) 9.试简析最后两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4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 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 复命使有不決煮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 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 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 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释】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 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3
3 (2)【生活中的“酒”】 (3 分)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 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56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7 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②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①吴姬:这里指酒店的女主人。金陵古时属吴国,故称吴姬。②压酒:新酒酿熟 后压糟取汁。③尽觞:千杯。 8.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3 分) 9.试简析最后两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4 分)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 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 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 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 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 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释】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 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 (2)缊袍敝衣处其间 (3)还次蒲州驿 (4)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_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烨然若神人②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①时人莫之知也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①则天甚异之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12.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2分)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14.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 的话概括)(2分) (1)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 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在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 (2)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 的特点 (三)(14分)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 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 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 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 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髙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 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
4 (1)同舍生皆被.绮绣 (2)缊袍敝.衣处其间 (3)还次.蒲州驿 (4)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烨然.若神人 ②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①时人莫之.知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①则天甚异.之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12.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2 分) 循 宪 方 复 命 使 务 有 不 决 者 意 颇 病 之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 的话概括)(2 分) (1)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 “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在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_______ _____。 (2)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 的特点。 (三)(14 分)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 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 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 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 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 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
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髙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 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 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 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n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 斯是瓯窺:憔聂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磙貴洷不怕,要貿漬自在人”的迂 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 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 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 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 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 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 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 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 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 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 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 构建使命的重担。(有删改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6.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17.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4分) (四)(20分) 香棒的味道 李红霞
5 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 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 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 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 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 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 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 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 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 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 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 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 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 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 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 构建使命的重担。(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6.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3 分) 17.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8.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4 分) (四)(20 分)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