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传染与免疫2 第一节传染 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五节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2 第一节 传染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五节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的,y外部屏障:皮肤粘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非特异性 抗菌物质: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等 “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宿主的免疫力 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过滤”作用 特异性(“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浆细胞产生抗体蛋白 细胞免疫:由致敏T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 是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机体对入侵的致病因子无需 特殊的识别过程而直接对其加以防御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 是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机体对入侵的致病因子无需 特殊的识别过程而直接对其加以防御
天然(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第一、第二道防线) 生理屏障 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 体液因素 溶菌酶、补体、干扰素 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其它 免疫的综合作用等
生理屏障 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 体液因素 溶菌酶、补体、干扰素 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其它 免疫的综合作用等 天然(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第一、第二道防线)
屏障结构(第一道防线,内外屏障) (一)皮肤与粘膜(外部屏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眼泪和具他 通过鼻咽部纤 分泌物的 毛排除颗粒物 二)屏障结构(内部屏障)浒作用 正常菌群 支气管的 粘液和纤毛 皮肤(机械阻隔) 液中的蛋白质 脂肪酸 正常菌群 肺 胃(pH2) pH迅速 改变 正常菌群 尿液冲洗
一、屏障结构 (第一道防线,内外屏障) (一)皮肤与粘膜 (外部屏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二)屏障结构(内部屏障)
皮肤与粘膜(外部屏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覆盖着一 层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皮肤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能阳挡病原体的穿越, 只有当皮肤损伤时,病原体才能侵入。粘膜仅有单层柱状细胞,机械性 阻挡作用不如皮肤,但粘膜有多种附件和分泌液。例如呼吸道粘膜上皮 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粘膜表面的 病原体驱赶出体外。当宿主受寒冷空气或有害气体等刺激,上呼吸道粘 膜屏障受损伤时,就易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皮肤和粘膜能分泌多 种杀菌灭毒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能分泌乳酸使汘液呈酸性(pHS,2 58),不利于细菌生长。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有杀细菌和真菌作用 不同部位的粘膜腺体能分泌溶菌酶、胃酸、蛋白酶等各种杀菌物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人体的正常菌群也有拮抗病原体的作用。 例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的过氧化氢能杀死脑膜炎奈瑟氏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咽喉部的甲型链球菌能抑制肺炎链球菌 生长等
皮肤与粘膜 (外部屏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覆盖着一 层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皮肤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能阻挡病原体的穿越, 只有当皮肤损伤时,病原体才能侵入。粘膜仅有单层柱状细胞,机械性 阻挡作用不如皮肤,但粘膜有多种附件和分泌液。例如呼吸道粘膜上皮 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粘膜表面的 病原体驱赶出体外。当宿主受寒冷空气或有害气体等刺激,上呼吸道粘 膜屏障受损伤时,就易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皮肤和粘膜能分泌多 种杀菌灭毒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能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pH5.2- 5.8),不利于细菌生长。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有杀细菌和真菌作用。 不同部位的粘膜腺体能分泌溶菌酶、胃酸、蛋白酶等各种杀菌物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人体的正常菌群也有拮抗病原体的作用。 例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的过氧化氢能杀死脑膜炎奈瑟氏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咽喉部的甲型链球菌能抑制肺炎链球菌 生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