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原点 骄傲崛起,寂寞存在 陕西,这块积淀了太多丰厚人文历史,太多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的土 地,就像谜一样,总是让人蠢蠢欲动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被法国总统称为“世界第八奇迹”;外国人对 “不到西安,就等于没有到中国”的感叹,让东方文明古都熠熠生辉;八 百里秦川的富庶,黄土高坡的贫瘠,时时刻刻上演着生命链条的强韧和 脆弱。 总之,这是一个极易让人产生溯源冲动的土地。口述历史,测绘溯 源,我们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大地原点”,这个汇集国家基准重力点、水 准基准点、天文基准点、GPS跟踪站的测绘中心,是我们测绘人当之无 愧的骄傲 在此次溯源行动中,《南方测绘》在西安拜访了三位参与当时大地 原点和天文基准点建设的老测绘人,聆听他们口述历史。这三位建设者 是:金华(下简称金),现年82岁,原陕西测绘局副局长,大地原点整 体建设策划者;梁宏柏(下简称梁),现年72岁,原陕西测绘局局长, 教授级高工,负责大地原点建设;王承斌(下简称王),现年67岁,高 工,天文基准点联测施测人。同时还拜访了现国测一大队纪委书记陈明 海(下简称陈),探索大地原点的发展。 中国的大地原点 几代人的夙愿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国家大地测量做得比较少,大规模的测量和平 差都请前苏联人。而国家坐标系计算,也是从前苏联延伸到北京,即以
中华大地原点 ———骄傲崛起,寂寞存在 陕西,这块积淀了太多丰厚人文历史,太多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的土 地,就像谜一样,总是让人蠢蠢欲动。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被法国总统称为“世界第八奇迹”;外国人对 “不到西安,就等于没有到中国”的感叹,让东方文明古都熠熠生辉;八 百里秦川的富庶,黄土高坡的贫瘠,时时刻刻上演着生命链条的强韧和 脆弱。 总之,这是一个极易让人产生溯源冲动的土地。口述历史,测绘溯 源,我们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大地原点”,这个汇集国家基准重力点、水 准基准点、天文基准点、GPS 跟踪站的测绘中心,是我们测绘人当之无 愧的骄傲。 在此次溯源行动中,《南方测绘》在西安拜访了三位参与当时大地 原点和天文基准点建设的老测绘人,聆听他们口述历史。这三位建设者 是:金华(下简称金),现年 82 岁,原陕西测绘局副局长,大地原点整 体建设策划者;梁宏柏(下简称梁),现年 72 岁,原陕西测绘局局长, 教授级高工,负责大地原点建设;王承斌(下简称王),现年 67 岁,高 工,天文基准点联测施测人。同时还拜访了现国测一大队纪委书记陈明 海(下简称陈),探索大地原点的发展。 中国的大地原点———几代人的夙愿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国家大地测量做得比较少,大规模的测量和平 差都请前苏联人。而国家坐标系计算,也是从前苏联延伸到北京,即以
前苏联玻尔可夫天文台为中国国家坐标系的起算点,这就是54坐标系。 梁:苏联的原点离我们太远了,只有我们建立自己的,才最适合中 国国情。 王:西安这个点是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那边转过来的,联测后就 变成我们中国的基准点。这就有一个问题,我们这边的人仪差都向一边 倒,如果这个基准是标准的话,那么应该是上下摆动的,后来发现我们 国家的这个系统大概漂移了有20mm,所以从国家自身利益还有我们的航 天研究等各方面来讲,就想到了要建自己的系统。 测绘在国家建设中起着基础和先行作用,这种引援前苏联建立的54 坐标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损害了国家利益。所以,建立中国 人自己的坐标起算点,成为老一辈测绘专家的心愿和奋斗目标。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和观测实践,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完 成了全国天文大地网的整体平差,建立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其实在那年以前国家就做了很多准备工作。1972年,全国天文大地 网平差工作座谈会召开;国家测绘局恢复,大地测量会议召开…… 梁:对建大地原点,中央领导们都很支持,这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 目,全国只有一个 原点选址一——煞费苦心 首先提上日程的是大地原点的选址,除考虑脱离地震带、地质构造 外,还要求场地开阔,便于观测,既要远离大城市,远离工矿区,又要 求交通方便,便于保管,并且最好能够在国家中央。 王:选点前进行了调研,一共选了武汉、西安和成都三个地方,最
前苏联玻尔可夫天文台为中国国家坐标系的起算点,这就是 54 坐标系。 梁:苏联的原点离我们太远了,只有我们建立自己的,才最适合中 国国情。 王:西安这个点是上世纪 50 年代从苏联那边转过来的,联测后就 变成我们中国的基准点。这就有一个问题,我们这边的人仪差都向一边 倒,如果这个基准是标准的话,那么应该是上下摆动的,后来发现我们 国家的这个系统大概漂移了有 20mm,所以从国家自身利益还有我们的航 天研究等各方面来讲,就想到了要建自己的系统。 测绘在国家建设中起着基础和先行作用,这种引援前苏联建立的 54 坐标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损害了国家利益。所以,建立中国 人自己的坐标起算点,成为老一辈测绘专家的心愿和奋斗目标。 经过 30 年的不懈努力和观测实践,在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我国完 成了全国天文大地网的整体平差,建立了 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其实在那年以前国家就做了很多准备工作。1972 年,全国天文大地 网平差工作座谈会召开;国家测绘局恢复,大地测量会议召开…… 梁:对建大地原点,中央领导们都很支持,这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 目,全国只有一个。 原点选址———煞费苦心 首先提上日程的是大地原点的选址,除考虑脱离地震带、地质构造 外,还要求场地开阔,便于观测,既要远离大城市,远离工矿区,又要 求交通方便,便于保管,并且最好能够在国家中央。 王:选点前进行了调研,一共选了武汉、西安和成都三个地方,最
后从我们国家的重力场还有点位的情况来看确定在西安。确定这个地方 有一个好处,从国家整个领土包括海域范围的重力场来看,它是中心地 带。 金:当时是由我们的大地二队和大地八队两个大队一起做这个事情 的。虽然西安是大家公认的选址地方,但我们还是对地下的情况不太了 解,所以我们在勘察地理位置时找了很多地方,最终选在泾阳县永乐镇 西安这个位置比较中心,地质情况也比较好,加之黄土地比较坚硬,好 打桩。 梁:地基挖得很深,最少7、8米。挖好以后再用石头夯实,一块 石头几吨重,汽车拉着都很费劲。大理石是玛瑙石的基础,务必保证最 后镶上去的代表大地原点的玛瑙石没有相对位移。另外,中间还设了个 空心洞,使人走的梯子不能和它相连,这样,人站立和走动的范围便不 会对原点产生影响。 1976年,大地原点工程开始破土动工,1978年建成后进行试用, 1980年正式启用。原点建成后,天文、三角重力、水准……同时开始测, 其中除了重力测量是和意大利一起做的外,其它的都由国测一大队做。 自那时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为国家地理、军事等方面的测绘工 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金:当时建成以后大家很兴奋,我们国家终于有了大地原点了,有 了起算数据啦!而且,这个原点的坐标、天文等,当时都是我们培养测 绘人员,自己测出来的。所以原点建成以后,对测绘系统来说是一件大 事,大家都很兴奋。原点也很壮观
后从我们国家的重力场还有点位的情况来看确定在西安。确定这个地方 有一个好处,从国家整个领土包括海域范围的重力场来看,它是中心地 带。 金:当时是由我们的大地二队和大地八队两个大队一起做这个事情 的。虽然西安是大家公认的选址地方,但我们还是对地下的情况不太了 解,所以我们在勘察地理位置时找了很多地方,最终选在泾阳县永乐镇。 西安这个位置比较中心,地质情况也比较好,加之黄土地比较坚硬,好 打桩。 梁:地基挖得很深,最少 7、8 米。挖好以后再用石头夯实,一块 石头几吨重,汽车拉着都很费劲。大理石是玛瑙石的基础,务必保证最 后镶上去的代表大地原点的玛瑙石没有相对位移。另外,中间还设了个 空心洞,使人走的梯子不能和它相连,这样,人站立和走动的范围便不 会对原点产生影响。 1976 年,大地原点工程开始破土动工,1978 年建成后进行试用, 1980 年正式启用。原点建成后,天文、三角重力、水准……同时开始测, 其中除了重力测量是和意大利一起做的外,其它的都由国测一大队做。 自那时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为国家地理、军事等方面的测绘工 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金:当时建成以后大家很兴奋,我们国家终于有了大地原点了,有 了起算数据啦!而且,这个原点的坐标、天文等,当时都是我们培养测 绘人员,自己测出来的。所以原点建成以后,对测绘系统来说是一件大 事,大家都很兴奋。原点也很壮观
天文联测 新建的大地原点需要与原来天文大地网的点进行坐标、方位、天文 等全方位联测。我们找到了当年负责天文联测的王承斌高工,听他讲述 关于观测者的故事 当时天文观测最困难的是什么?”记者问 难就难在过去的人仪差不稳定。比如我第一年来观测,测一份结 果跟基准比,比如差0.5秒,到年底我再来比较一次,差0.8秒,超了, 那么我一年的成果整个作废,第二年重测,所以这个对观测员的要求就 很严格。而对于天文方位角来讲,难的又是白天,新的观测员找不到星 白天对北极星一般从太阳升起后的半个小时开始观测,可以测到晚上11 点。北极星就像个芝麻点,当接近晚上10点、11点的时候,由于受气 流的影响,那个芝麻点一动就看得差一些。”老人详细解释道。 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三角网便不大用天文方位角,但总参 测绘局从80年代到上世纪末在江西、福建、浙江、台湾海峡等区域测 了大量的天文方位角,主要是因为天文方位角在导弹方面有重要作用 因为GPS是在数学模型下建立的,解算起来可能表面精度很高,但到了 点上,可能就偏了。但总的来说,GPS测的方位角和原来天文测的方位 角,整个偏移都不超过一秒。 三征土地 孤独依旧 金:大地原点建好那会儿,我们种了很多名贵的树,还种花,很漂 亮。我当时都感觉买这么贵的树会不会浪费,等以后去看就觉得可以, 因为全国就这么一个大地原点,花点儿钱就花点儿钱
天文联测 新建的大地原点需要与原来天文大地网的点进行坐标、方位、天文 等全方位联测。我们找到了当年负责天文联测的王承斌高工,听他讲述 关于观测者的故事。 “当时天文观测最困难的是什么?”记者问。 “难就难在过去的人仪差不稳定。比如我第一年来观测,测一份结 果跟基准比,比如差 0.5 秒,到年底我再来比较一次,差 0.8 秒,超了, 那么我一年的成果整个作废,第二年重测,所以这个对观测员的要求就 很严格。而对于天文方位角来讲,难的又是白天,新的观测员找不到星。 白天对北极星一般从太阳升起后的半个小时开始观测,可以测到晚上 11 点。北极星就像个芝麻点,当接近晚上 10 点、11 点的时候,由于受气 流的影响,那个芝麻点一动就看得差一些。”老人详细解释道。 从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国家三角网便不大用天文方位角,但总参 测绘局从 80 年代到上世纪末在江西、福建、浙江、台湾海峡等区域测 了大量的天文方位角,主要是因为天文方位角在导弹方面有重要作用。 因为 GPS 是在数学模型下建立的,解算起来可能表面精度很高,但到了 点上,可能就偏了。但总的来说,GPS 测的方位角和原来天文测的方位 角,整个偏移都不超过一秒。 三征土地———孤独依旧 金:大地原点建好那会儿,我们种了很多名贵的树,还种花,很漂 亮。我当时都感觉买这么贵的树会不会浪费,等以后去看就觉得可以, 因为全国就这么一个大地原点,花点儿钱就花点儿钱
王:在1995年以前,那里确实像一个小公园,种了花,花开的时 候,谁来了都说真香。考虑到大地原点的重要性,我曾经给国家局反映 过这样一个设想,把大地原点搞成科普园地。我给国家局写了报告,当 时国家局很支持,说要搞就搞一流的,按现有的基地搞科普,再加上国 家的测绘技术展览中心,差不多就是个测绘科技博物馆。我当时就有点 担心了,这样可能就会需要一些钱,可能就会一时上不去 王:后来我提了个方案,就是利用大地原点现有的设施,大概也有两百 多平方米,一个房间展示各个时代的测绘仪器,另一个房间展出用图片 反映现代的测绘技术。我们可以跟西安的测绘单位联系,给他们版面 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测绘技术,这也是给测绘单位做宣传。这样大地原点 就充实起来,最后慢慢地测绘博物馆就形成了,这是我第二次的建议, 陈:在上世纪90年代,陕西测绘局曾提出想在大地原点建博物馆, 那时候呼声也挺大的,我们还到处去搞设计,去联系,规划图也做了, 后来交上去就没动静了。后来又说要做,我们又做了,最后又没动静了。 就现在的情况,不懂测绘的人去参观大地原点是很单调的,就是一颗玛 瑙。我们就想,要是能把它建成园林式的就好了。现在平时有人去参观 有时收两三块钱,有时候也不收钱,收的这些钱主要用于原点的日常维 护 其实,从大地原点建成时起,国家为了保障其地基稳固和正常的观 测信号接收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大地原点而 “三征土地”,扩建至现在的60多亩占地,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统筹 规划。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规划多次的“科技馆”“博物馆”等
王:在 1995 年以前,那里确实像一个小公园,种了花,花开的时 候,谁来了都说真香。考虑到大地原点的重要性,我曾经给国家局反映 过这样一个设想,把大地原点搞成科普园地。我给国家局写了报告,当 时国家局很支持,说要搞就搞一流的,按现有的基地搞科普,再加上国 家的测绘技术展览中心,差不多就是个测绘科技博物馆。我当时就有点 担心了,这样可能就会需要一些钱,可能就会一时上不去。 王:后来我提了个方案,就是利用大地原点现有的设施,大概也有两百 多平方米,一个房间展示各个时代的测绘仪器,另一个房间展出用图片 反映现代的测绘技术。我们可以跟西安的测绘单位联系,给他们版面, 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测绘技术,这也是给测绘单位做宣传。这样大地原点 就充实起来,最后慢慢地测绘博物馆就形成了,这是我第二次的建议。 陈:在上世纪 90 年代,陕西测绘局曾提出想在大地原点建博物馆, 那时候呼声也挺大的,我们还到处去搞设计,去联系,规划图也做了, 后来交上去就没动静了。后来又说要做,我们又做了,最后又没动静了。 就现在的情况,不懂测绘的人去参观大地原点是很单调的,就是一颗玛 瑙。我们就想,要是能把它建成园林式的就好了。现在平时有人去参观, 有时收两三块钱,有时候也不收钱,收的这些钱主要用于原点的日常维 护。 其实,从大地原点建成时起,国家为了保障其地基稳固和正常的观 测信号接收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大地原点而 “三征土地”,扩建至现在的 60 多亩占地,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统筹 规划。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规划多次的“科技馆”“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