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中学奥赛部高一语文上学期考前模拟试卷 命题:王荣刚审校:马攀峰2011年12月 第丨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18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A.坍圮(pi)狙击(j)摽掠(pia 虔诚(qian) B.亘古(geng)熨帖(y) 隽秀(juan)妃嫔(pin C.呕哑(ya)蓓蕾(lei)逦迤(yi) 离间(jian) D.纶巾(guan)吴天(hao) 翘首(qiao)慰藉(jie)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沧桑震撼坐落缘分 B.弥漫管制桅竿肆虐 C.纷纭襁褓窒闷锱珠 D.祈求苔藓暴燥运 3.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的、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 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足,用他冰冷的手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惟妙惟肖,深黄的颜色,古希腊、 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 王项羽,但他自己功亏一篑,并没有让自己的话成为现实。 D.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快乐程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 B.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能否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 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C.我现在才想起,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怎样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 D.对我来说,四季的盛景是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它的情节从我的 指尖一幕幕滑过。 5.下列句中加词语的意义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可谓智力孤危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奉之弥繁,侵之弥急 燕赵之收藏 B.不赂者以赂者丧 作师说以贻之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赵尝五战于秦 多于在庾之粟粒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写手好字,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 黄尘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 宿豫中学奥赛部高一语文上学期考前模拟试卷 命题:王荣刚 审校:马攀峰 2011 年 12 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选择题(18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坍圮 ( pǐ ) 狙击 (jū ) 摽掠( piāo ) 虔诚( qiān ) B.亘古 ( gèng) 熨帖 (yù ) 隽秀( juàn ) 妃嫔( pín ) C.呕哑(yā ) 蓓蕾(léi) 逦迤(yǐ) 离间(jiàn) D.纶巾(guān) 昊天(hào) 翘首(qiáo) 慰藉(jiè)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沧桑 震撼 坐落 缘分 B.弥漫 管制 桅竿 肆虐 C.纷纭 襁褓 窒闷 锱珠 D.祈求 苔藓 暴燥 厄运 3.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的、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 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足,用他冰冷的手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惟妙惟肖 ....,深黄的颜色,古希腊、 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 王项羽,但他自己功亏一篑 ....,并没有让自己的话成为现实。 D.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是到了废寝忘食 ....的快乐程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 B.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能否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 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C.我现在才想起,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怎样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 D.对我来说,四季的盛景是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它的情节从我的 指尖一幕幕滑过。 5.下列句中加词语的意义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可谓智力..孤危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奉之弥繁,侵之.弥急 燕赵之.收藏 B.不赂者以.赂者丧 作师说以.贻之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赵尝五战于.秦 多于.在庾之粟粒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 分) 写手好字,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 黄 尘
(1)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 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书法的式微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书 法进课堂”的呼吁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2)据说,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老师会悄悄地站在旁边,冷不 丁地去抽学生的毛笔,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铆足了劲写字。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 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3现在的学生们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了,但是,由此而起的书 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失落为如今日渐 式微的纯粹小众艺术。学生们避免了戒尺之苦,却丢了文化之魂。南昌市某少儿 书画培训中心的位老师说,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 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4)与我们的生生丢弃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日 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 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书法黯然 失色,很多学生甚至字体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 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现在写“天书”的不仅仅 是医生,“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5)此前学校之所以对书法教育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跟功利化教育有关。如 今,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关心的是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排名。既 然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书法,那学它干吗?畸形的教育形势和功利的求学思维之下, 书法也就成了个别“票友”的私人爱好了 (6)其实,即便是在功利化的考试思维下,书法也大有裨益。很多高考阅卷老 师都透露,字写得好,卷面清晰干净,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倾斜 而如果在纸上涂鸦,卷子—片狼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 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成绩不也就有保证了吗? (7)再者,俗话说“字如其人”,如果自己写一手烂字,有何颜面示人?如果 别人能写一笔潇洒的字体,你难道不会对他另眼相看? (8)书法的失落,还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仿佛传统的就是糟 粕,现代的才是精华,传统与现代是永恒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传统 都与“现代”水火不容。比如,“现代”的西装取代了“传统”的旗袍,但唐装、 旗袍不也日益走俏,风光依旧吗?摩天大楼够“现代”了吧,但每逢假期,大家 还不是一股脑地往名胜古迹跑,以一睹那些“传统”建筑的真容为快吗? (丛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 就得反“传统”。就拿书法来说,其研习过程对情操的陶冶,对良好品性的塑造 对文化修养的养成,无论古今,成效依然。 0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将不是画家,而是书法家。人 家一代绘画宗师尚有改行研习书法之念,犹如一张白纸的中小学生们,何必要拒 而远之呢?也正因如此,广东率先让书法走进课堂的做法才值得期许。 7.在作者看来,我国书法失落的原因有哪些?(3分) 8.文章写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 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请谈谈你对作者这句话的理解。(3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 ⑴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 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书法的式微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书 法进课堂”的呼吁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⑵据说,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老师会悄悄地站在旁边,冷不 丁地去抽学生的毛笔,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铆足了劲写字。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 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⑶现在的学生们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了,但是,由此而起的书 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失落为如今日渐 式微的纯粹小众艺术。学生们避免了戒尺之苦,却丢了文化之魂。南昌市某少儿 书画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说,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 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⑷与我们的生生丢弃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日 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 年时间足 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书法黯然 失色,很多学生甚至字体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 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现在写“天书”的不仅仅 是医生,“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⑸此前学校之所以对书法教育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跟功利化教育有关。如 今,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关心的是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排名。既 然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书法,那学它干吗?畸形的教育形势和功利的求学思维之下, 书法也就成了个别“票友”的私人爱好了。 ⑹其实,即便是在功利化的考试思维下,书法也大有裨益。很多高考阅卷老 师都透露,字写得好,卷面清晰干净,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倾斜; 而如果在纸上涂鸦,卷子一片狼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 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成绩不也就有保证了吗? ⑺再者,俗话说“字如其人”,如果自己写一手烂字,有何颜面示人?如果 别人能写一笔潇洒的字体,你难道不会对他另眼相看? ⑻书法的失落,还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仿佛传统的就是糟 粕,现代的才是精华,传统与现代是永恒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传统” 都与“现代”水火不容。比如,“现代”的西装取代了“传统”的旗袍,但唐装、 旗袍不也日益走俏,风光依旧吗?摩天大楼够“现代”了吧,但每逢假期,大家 还不是一股脑地往名胜古迹跑,以一睹那些“传统”建筑的真容为快吗? 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 就得反“传统”。就拿书法来说,其研习过程对情操的陶冶,对良好品性的塑造, 对文化修养的养成,无论古今,成效依然。 ⑽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将不是画家,而是书法家。人 家一代绘画宗师尚有改行研习书法之念,犹如一张白纸的中小学生们,何必要拒 而远之呢?也正因如此,广东率先让书法走进课堂的做法才值得期许。 7.在作者看来,我国书法失落的原因有哪些?(3 分) 8.文章写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 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请谈谈你对作者这句话的理解。(3 分)
9.“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你认为又必要吗?请简述你的看法。(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 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 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 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 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 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 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 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 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 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 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 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 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 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 9.“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你认为又必要吗?请简述你的看法。(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9 分)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 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 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 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 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 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 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 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 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 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 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 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 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 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上元敕府市淅灯 市:购买 B.违制之坐 坐:判罚 C.尾属于城 属:隶属 D.以虞水之再至 虞:防备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3分)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 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 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 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 坡居士” 第卷(非选择题共124分) 四、(25分) 13.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3分) (2)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3分) (3)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鉴上人 【唐】左偃 队从携手阻戈鋋④,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注释:①指战争。 冬夜听雨戏作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4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 市:购买 B.违制之坐. 坐:判罚 C.尾属.于城 属:隶属 D.以虞.水之再至 虞:防备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3 分)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 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 该撤回诏令。 B. 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 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 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 坡居士”。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4 分) 四、(25 分) 13.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3 分) (2)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3 分) (3)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3 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寄鉴上人 【唐】 左偃 一从携手阻戈鋋①,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注释:①指战争。 冬夜听雨戏作
【宋】陆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1)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境?(2分) (2)这两首诗所写的“听雨”,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 分析。(6分) 15.名言名句默写。(8分) (1)人间如梦, (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 被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苏洵《六国论》) (5)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6)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共20分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史铁生 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夜一夜地耐心地等我。 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一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 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理解,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步步告别这个世界。 这样的时候,不知别人会怎么想,我则尤其想起自己轻轻地来的神秘。 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都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 的铺盖趟着雪走到医院,走到产房的窗檐下,站了半宿,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轻 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奶奶说,母亲为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好久, 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亮。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一层黑皮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5 【宋】陆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1)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境?(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所写的“听雨”,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 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名言名句默写。(8 分) (1)人间如梦, 。(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 被,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苏洵《六国论》) (5)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6)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共 20 分)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史铁生 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一夜一夜地耐心地等我。 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一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 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理解,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一步步告别这个世界。 这样的时候,不知别人会怎么想,我则尤其想起自己轻轻地来的神秘。 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都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 的铺盖趟着雪走到医院,走到产房的窗檐下,站了半宿,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轻 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奶奶说,母亲为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好久, 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亮。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一层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