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案 年月日 教学 目的 习题课 教学内容 教学 重点: 重点 难点 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或配合应用多媒体课件 及 多举例说明紧扣概念定义讲解 画矢量图分析 作业 作业:详见教案P29作业清单:教材P15 思 题讨 1号本:3,5,7题 思考题:P151,2,4,6题: 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材料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课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作业完成情况: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④未交 注: 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大学物理 教 案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教 学 内 容 习题课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或配合应用多媒体课件 多举例说明 紧扣概念定义讲解 画矢量图分析 作业 思考 题讨 论题 阅读 材料 作业:详见教案 P29 作业清单;教材 P15 1 号本:3,5,7 题 思考题:P15 1,2,4,6 题; 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 教学内容深、广度: ①合适 √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 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大学物理教案 年月日 深刻理解描述简谐振动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的物理意义及各量间的关系: 掌握旋转矢量法及其应用; 督斋 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对质点的一维振动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 微分方程,以确定是否是简谐振动:能根据给定一维谐振动的初始条件建立振动方程 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第4章机械振动 4.1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教学 4.1.1弹簧振子模型 4.1.2微振动的简谐近似 4.2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 容 4.2.1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 4.2.2描述简谐振动的三个重要参量 4.2.3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教学 重点: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 重点 难点: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或配合应用多媒体课件 及 多举例说明紧扣概念定义讲解 教学 方法 作业 作业:详见教案P29作业清单;教材P15 思考 题讨 论题 思考题:P15 预习下节内容 阅续材料:同前。 阅读 材料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课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④未交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大学物理 教 案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深刻理解描述简谐振动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的物理意义及各量间的关系; 掌握旋转矢量法及其应用; 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对质点的一维振动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 微分方程,以确定是否是简谐振动;能根据给定一维谐振动的初始条件建立振动方程, 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教 学 内 容 第 4 章机械振动 4.1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4.1.1 弹簧振子模型 4.1.2 微振动的简谐近似 4.2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 4.2.1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 4.2.2 描述简谐振动的三个重要参量 4.2.3 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 难点: 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或配合应用多媒体课件 多举例说明 紧扣概念定义讲解 作业 思考 题讨 论题 阅读 材料 作业:详见教案 P29 作业清单;教材 P15 1 号本:3,5,7 题 思考题:P15 1,2,4,6 题; 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 教学内容深、广度: ①合适 √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 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大学物理教案 年月日 教学 掌握同方向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 目的 了解不同方向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 第4章机械振动 教 4.3简谐振动的能量 4.4简谐振动的合成 4,4.1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款 4.2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4.4.4两个互相垂直的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4.4.5两个互相垂直的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教学 重点:1.简谐振动的能量2.同方向简谐振动的合成 重点 难占,同方向简些 动的合成 难占 教学方法:讲授法或配合应用多媒体课件 教等 方法 作业作业:详见教案P29作业清单:教材P15 思 题过 1号本:3,5,7题 思考题:P151,2,4,6题: 预习下节内容 论题 阅读材料:同前。 阅读 材料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作业完成情况: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④未交 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大学物理 教 案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同方向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 了解不同方向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 教 学 内 容 第 4 章机械振动 4.3 简谐振动的能量 4.4 简谐振动的合成 4.4.1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4.4.2 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4.4.4 两个互相垂直的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4.4.5 两个互相垂直的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 1.简谐振动的能量 2. 同方向简谐振动的合成 难点: 同方向简谐振动的合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或配合应用多媒体课件 作业 思考 题讨 论题 阅读 材料 作业:详见教案 P29 作业清单;教材 P15 1 号本:3,5,7 题 思考题:P15 1,2,4,6 题; 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 教学内容深、广度: ①合适 √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 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大学物理教案 年月 日 教学 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目的 理解共振现像 第4章机械振动 4.5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教学内 4.5.3共振 习题讲解 教学 重点·共振 重点 难点:共振 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或配合应用多媒体课件 方法 作业作业:详见教案P29作业清单:教材P15 思 讨 1号本:3,5,7题 思考题:P151,2,4,6题: 预习下节内容。 论题 阅读材料:同前。 阅读 材料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课后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作业完成情况: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④未交 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大学物理 教 案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理解共振现像 教 学 内 容 第 4 章机械振动 4.5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4.5 .1 阻尼振动 4.5.2 受迫振动 4.5.3 共振 习题讲解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 共振 难点: 共振 教学方法:讲授法或配合应用多媒体课件 作业 思考 题讨 论题 阅读 材料 作业:详见教案 P29 作业清单;教材 P15 1 号本:3,5,7 题 思考题:P15 1,2,4,6 题; 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 教学内容深、广度: ①合适 √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 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大学物理教案 年月日 教学 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目的 的方法,以及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曲线 第5章机械波 5.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5.1.1机械波的产生 51.2横波和纵波 5.1.3波线和波面 色 5.1.4简谐波 5.1.6描述波动的几个物理量 5.2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5.2.1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5.2.2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教学 重点:1.描述波动的几个物理量2.波动方程及其物理意义 重点 难点: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或配合应用多媒体课件 及 多举例说明 紧扣概念定义讲解 方法 作业 作业:详见教案P29作业清单;教材P15 思 讨 1号本:3,5,7题 论题 思考题:P151,2,4,6题: 预习下节内容。 读 阅读材料:同前。 材料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课后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②较合适③不合适 4.作业完成情况: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大学物理 教 案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的方法,以及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曲线 教 学 内 容 第 5 章机械波 5.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5.1.1 机械波的产生 5.1.2 横波和纵波 5.1.3 波线和波面 5.1.4 简谐波 5.1.6 描述波动的几个物理量 5.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5.2.1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5.2.2 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1. 描述波动的几个物理量 2. 波动方程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 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或配合应用多媒体课件 多举例说明 紧扣概念定义讲解 作业 思考 题讨 论题 阅读 材料 作业:详见教案 P29 作业清单;教材 P15 1 号本:3,5,7 题 思考题:P15 1,2,4,6 题; 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 教学内容深、广度: ①合适 √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 作业完成情况: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未交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