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1诗文名句填空。(12分) (1) 后车戒。 (2)最者暗于成事 (3)殷勤谢红叶 (4) ,绿柳才黄半未匀。 (5)况属高风晚, (6)何当共剪西窗烛, (7)爱惜芳心莫轻吐, (8) ,各领风骚数百年。 (9)李商隐《无题》中的“ 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 (10)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点出自己求学时甘于粗食敝衣原因的句子是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 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que跃之心,身不由己,xun声而去,不觉渐 高渐幽,已入山中。 (1)给加点字注音:泠泠淙淙 进跳 ong beng (2)根据拼音写汉字:que 跃 声雀循 (3)文中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清朗微越)清朗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C A.4月6日各地高速迎来了返城高峰,高速路上的堵车长龙,真让人叹为观止。 B.我校师生代表来到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下车伊始他们就被教官幽默风趣的 谈吐所吸引。 C.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 D.近日,“江苏流动科技馆”巡展走进盐都,我校八年级全体同学首当其冲到展馆进行了 参观。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D A.听到盐城内环高架已经开工的消息,市民们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 B.自公共自行车推广和使用以来,缓解了我市的交通拥堵 C.美国业界调查机构认为,到2021年,世界3D打印机销售额将扩大至2012年的5倍
1 八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 分) 1.诗文名句填空。(12 分) (1) ▲ ,后车戒。 (2)愚者暗于成事, ▲ 。 (3)殷勤谢红叶, ▲ 。 (4) ▲ ,绿柳才黄半未匀。 (5)况属高风晚, ▲ 。 (6)何当共剪西窗烛, ▲ 。 (7)爱惜芳心莫轻吐, ▲ 。 (8) ▲ ,各领风骚数百年。 (9)李商隐《无题》中的“ ▲ , ▲ ” 描 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 (10)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点出自己求学时甘于粗食敝衣原因的句子是 ▲ , ▲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 分) 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 ), 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 què跃之心,身不由己,xún 声而去,不觉渐 高渐幽,已入山中。 (1)给加点字注音:泠泠淙淙. ▲ 迸.跳 ▲ cóng bèng (2)根据拼音写汉字:què ▲ 跃 xún ▲ 声雀 循 (3)文中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清朗/激越)清朗 3.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C A.4 月 6 日各地高速迎来了返城高峰,高速路上的堵车长龙,真让人叹为观止 ....。 B.我校师生代表来到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下车伊始 ....他们就被教官幽默风趣的 谈吐所吸引。 C.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 ....。 D.近日,“江苏流动科技馆”巡展走进盐都,我校八年级全体同学首当其冲 ....到展馆进行了 参观。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D A.听到盐城内环高架已经开工的消息,市民们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 B.自公共自行车推广和使用以来,缓解了我市的交通拥堵。 C.美国业界调查机构认为,到 2021 年,世界 3D 打印机销售额将扩大至 2012 年的 5 倍
大约可达108亿美元左右 D.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 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5.下面一段话选自郭沫若《在萧红基前的五分钟讲演》,正确的顺序是(▲)(2 分)B ①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 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 ②便是“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③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 甚至活的木乃伊 ④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 龄 ⑤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 A.④⑤②③①B.⑤③①④②C.②⑤①③④D.⑤①③②④ 6.名著阅读。(6分) (1)下面是《黄永玉大画水浒》中的三幅画,请写出人物的姓名或绰号。(3分) 祥指堡拦真 科只考 4x没 台早授 问: A了 A A(花和尚)鲁智深B(青面兽)杨志c(白日鼠)白胜 (2)《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遇险后,计算时间、记日记、阅读《圣经》成为他生活 的重要部分。请选择其中一种行为,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这种行为对鲁滨孙在荒岛
2 大约可达 108 亿美元左右。 D.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 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5.下面一段话选自郭沫若《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正确的顺序是( ▲ )(2 分)B ①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 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 ②便是“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③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 甚至活的木乃伊。 ④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 龄。 ⑤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 A.④⑤②③① B. ⑤③①④② C. ②⑤①③④ D. ⑤①③②④ 6.名著阅读。(6 分) (1)下面是《黄永玉大画水浒》中的三幅画,请写出人物的姓名或绰号。(3 分) A B C A ▲ B ▲ C ▲ A(花和尚)鲁智深 B( 青 面兽)杨志 C( 白日鼠)白胜 (2)《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遇险后,计算时间、记日记、阅读《圣经》成为他生活 的重要部分。请选择其中一种行为,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这种行为对鲁滨孙在荒岛
生存有何意义。(3分) 计算时间:—鲁滨逊计算时间是为了竭力保持与文明世界的联系,不至于沦为野蛮人。 记日记—鲁滨逊记日记是对自己存在的一种思考即使沦落荒岛,他还是热爱生活, 尊重自己的生命存在。 阅读《圣经》—鲁滨逊坚持阅读《圣经》通过阅读和祈祷在灵魂上与文明世界保持 联系,从而拥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不沦为野蛮人 7.气象物候专题练习。(6分) (1)请写出有关气象物候的两个成语和一条谚语。(3分) 成语 谚语: 成语:示例:春暖花开秋高气爽(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答出2个,2分) 谚语:示例: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1分 (2)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后,同学们对探究古诗词中的物候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 任选下面,道题回答。(3分)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这句诗说明了 怎样的物候规律?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的《清明》中提到江南清明时节多阴雨天气的物候现象,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其中的原因。 我选第题 ①答:揭示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蕴涵生物循环规律。 ②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 因而清明时节江南一带多是阴雨连绵的天气 、综合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分)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8.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2分)
3 生存有何意义。(3 分) ▲ 计算时间:——鲁滨逊计算时间是为了竭力保持与文明世界的联系,不至于沦为野蛮人。 记日记——鲁滨逊记日记是对自己存在的一种思考,即使沦落荒岛,他还是热爱生活, 尊重自己的生命存在。 阅读《圣经》——鲁滨逊坚持阅读《圣经》通过阅读和祈祷在灵魂上与文明世界保持 联系,从而拥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不沦为野蛮人。 7.气象物候专题练习。(6 分) (1)请写出有关气象物候的两个成语和一条谚语。(3 分) 成语: ▲ ▲ 谚语: ▲ 成语:示例: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答出 2 个,2 分) 谚语:示例: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1 分) (2)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后,同学们对探究古诗词中的物候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 任选下面一道题 .......回答。(3 分)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这句诗说明了 怎样的物候规律?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的《清明》中提到江南清明时节多阴雨天气的物候现象,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其中的原因。 我选第 题: ▲ ①答:揭示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蕴涵生物循环规律。 ②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 因而清明时节江南一带多是阴雨连绵的天气。 二、综合阅读。(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 分)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8.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2 分) ▲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8.气势宏大,高耸,幽深(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分)。(2分) 9.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1分),对正直、坦荡品格的赞美(1分),对追名逐利行 为的厌弃(1分) (二)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尊,门人弟孑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昢,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 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日:“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 日:“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善学贵善思,君但志①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3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日:“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 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 忌,莫逾自 厌,盍改之乎?不然,迨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日:“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者》) 【注释】①志:通“记”记住。②还:通“旋”,掉转身。念“wudn”③盍:何不?④迫:等到 ⑤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着戒。炯戒:明显的警戒 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学 (2)援疑质理▲ (3)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4)冀闻道也 (1)特别爱好(2)提出(3)以……为耻(4)希望 11.下面选项中的“以”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C 例句: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D.不用,则以纸帖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1)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有学问的前幸请教问题。(2)学习最忌 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4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 8. 气势宏大,高耸,幽深(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分)。(2 分) 9. 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1 分),对正直、坦荡品格的赞美(1 分),对追名逐利行 为的厌弃(1 分) (二)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 分)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 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 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善学贵善思,君但志①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 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 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 厌,盍③改之乎?不然,迨④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 (《李生论善学者》) 【注释】①志:通“记”,记住。 ②还:通“旋”,掉转身。念“xuán”。③盍:何不? ④迨:等到。 ⑤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炯戒:明显的警戒。 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 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援.疑质理 ▲ (3)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 (4)冀.闻道也 ▲ (1)特别爱好 (2)提出 (3)以……为耻(4)希望 11.下面选项中的“以”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C 例句: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A.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D.不用,则以纸帖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 (1)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问题。(2)学习最忌 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13.(1)【甲】文中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之 间的矛盾决定的(可用原文回答)。(2分) 嗜学家贫 (2)【乙】文说“王生好学而不得法”,请结合乙文说说怎样才能“得法”。(2分) 善学贵善思,学习时应不断思考,坚决改掉只记答案不动脑思考的不良习惯(1分);不 耻下问,经常向别人请教,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1分)。(答到2点,大意 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13分) 知足就是幸福 陈乃举 ⑨没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干种回答 ②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 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 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自云南文山牡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 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 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千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 感到幸福 ④《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 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我们在感 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雒望太高了? ⑤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 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 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 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 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 平常心对待生活。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⑥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 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古人云:“知足常 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 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 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 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 ⑦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在现实生 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 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 丽的成就
5 13.(1)【甲】文中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 ”与“ ▲ ”之 间的矛盾决定的(可用原文回答)。(2 分) 嗜学 家贫 (2)【乙】文说“王生好学而不得法”,请结合乙文说说怎样才能“得法”。(2 分) ▲ 善学贵善思,学习时应不断思考,坚决改掉只记答案不动脑思考的不良习惯(1 分);不 耻下问,经常向别人请教,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1 分)。(答到 2 点,大意 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13 分) 知足就是幸福 陈乃举 ①没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 ②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 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 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③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 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 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 感到幸福。 ④《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 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我们在感 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 ⑤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 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 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 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 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 平常心对待生活。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⑥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 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古人云:“知足常 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 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 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 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 ⑦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在现实生 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 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 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