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 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 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激越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 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 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螂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 文,用“一”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 宅,直观、形象 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 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 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学会本课 13 个生字,认识 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 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 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 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 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 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 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 100 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 “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 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 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 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 安”,从哪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 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 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 、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 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 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 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 安”,从哪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 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 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 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 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 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 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 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 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 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 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 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査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 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 受 教学重点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 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 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 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 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 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 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 8 生字,会写 12 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 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 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 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2.生字卡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 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O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 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 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O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 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2.生字卡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 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 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 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第三声,不要读成rin、yo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1.研读课文第二三一八段。 2.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O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O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 O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续读第二三一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O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O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O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O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 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
1.出示生字“溢 、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 y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 、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1.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2.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 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