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大举庆祝参战胜利。李大钊针对那参战年余而未出一兵 一卒的将军段祺瑞,对那先主张德国必胜、后来又主张对德宣 钱的攻客梁启超之流,感到无比气愤。他透过喧嚣的锣鼓声和 凯歌声,听到了全世界工人阶级、庶民群众对胜利的欢呼。他 向中国人民指出:这次胜利是劳工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 利。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而一切历史的残余一皇帝、资族、 官僚、军国主义和资本主义,都要被群众的革命巨流彻底摧 毁,“试春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的跟光是多么 的远大,他的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啊!这两篇文章虽然没有谈到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但它们的立场十分鲜明,不仅和帝国主 义、军阀、官僚针锋相对,就是和蔡元培高唱劳工神圣的立场 也迥然不同,它?已经是在为无产阶级说话了。可以说,这时 的李大钊已经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早 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经通过幸德秋水、河上肇等人的著 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那时中国的社会条件和他本人的亲 身经历,使他不可能立即接受马克思主义。但到1918年秋后, 世界的革命形势,中国的社会状况,使饱经忧患之后的李大 钊,经过深刻的反省、探素和认真的学习、研究,才终于找到 和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救国教民的真 理。 从1918年下半年起到1919年,随着国内外形势和新文化 运动的发展,在北京(以至全国各主要城市),各种爱国团体、 新文化团体和传播新思潮的报刊,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由 于李大钊极其热情地参加、支持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北京 各团体差不多都请他去指导或当顾问。例如1918年6月发起 的少年中国学会,其中如曾琦等倾向国家主义的人领不少,但 1
因李大钊是七个发起人之一,并在初期担任了《少年中国》的 编辑主任,而且随后又有毛泽东、邓中夏、挥代英、黄日葵、 高君宇等参加进去,所以在五四时期,它主要是起了进步作 用。由于它的人数较多,分布较广,因此影响也较大。至于它 的分化,那是以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事了,又如1918 年10月成立的国民社,它是由反对中日密约的学生救国会发展 而成立起来的。它一开始就请李大钊任导师。他不仅积极为 《国民》撰稿,而且实际上是这个杂志的总顾问。在李大钊正 确的指导和影响下,国民社的多数成员,特别是它的骨干分子 如许德珩,邓中夏、高君宇、黄日葵等,在随后的五四爱国运 动中成为积极的参加者和领导者。和国民社差不多同时成立的 新潮社,由傅斯年、罗家伦等人负主要责任,他们受胡适的影 响较大,因而后来向右翼发展的人较多。但因李大钊当时被学 生们公认为最接近他们的导师,就连新潮社也于12月聘请他 为顾何,并约他为《新潮,写稿。特别是当五四爱国运动期 间,胡适不在北京,陪着他的老师杜威到全国各地去贩卖实验 主义哲学,这时新潮社的人,基本上是随着李大钊的指导前进 的。至于由邓中夏等发起,以左翼学生为主,于1919年3月 成立起来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它与李大钊的关系就更为密切 了。 1918年12月,李大钊与陈独秀特地创刊了《每周评论, 这是因为《新青年》每月一期,多半是长篇文章,已不能完全 适应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了。《每周评论,登的是短文,着里 批评时政,推动当前的政治斗争。1919年元旦,李大钊号了 一篇社论,题名《新纪元)。这篇文章主张劳工阶级联合起 来,“打破国界,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要“一步一步的 8
向前奋斗,直到世界大同。”同年2月,在李大钊的帮助下, 《晨钟,第七版(副刊)设立了“自由论坛”,作为新文化的 觉地,他在这上面发表了一系列政论性的文章。这时,帝国主 义分赃的巴黎和会正在进行着。平民教育讲演团从4月起,就 开始跨出校门、走上衔头去宣传,“抵抗强权”、“争回青 岛”的呼声,随时振动北京市民的耳鼓。这时,团结在李大钊 周围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已经在频繁地议论 他所提出来的“直接行动”的问题。所谓直接行动,就是不受 反动法律限制的革命行动。爱国的青年志士们正在跃跃欲试, 革命的暴风雨即将到来了。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这个运动 没有统一的和严密的组织领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一次自发的 群众运动。但是,它受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受世界革命高涨 的影响,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五四当天,身 为大会指挥之一的傅斯年,害怕游行的群众“越轨”,曾极力 阻止队伍向东单曹宅前进。但是,各派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 积极分子,带领着游行队伍,不顾一切,奋勇前进,创造了火 烧赵家楼这一页壮烈的历史。五四运动也没有接受资产阶级发 出的“文明抵制”、“切勿暴动”等劝告,而在全国各大城市 举行罢课、罢工和罢市,终于取得了罢免三个卖国贼、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的伟大胜利。五四运动是按照左翼的方向前进的, 右翼的分化是后来的事。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仅在北京,而且在全国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起了领导的作 用和骨干的作用。毛泽东在湖南,恽代英在湖北、马骏(二十年 代末期背叛了共产党)、周恩来在天津,都是大家公认的运动 领袖。至于李大钊对五四运动所起的领导作用,既有他自已当 9
时所写的文章在,又有当事人后来所写的回忆在,无数铁的事 实可资证明,任何人想抹杀都是办不到的。毛泽东在《新民主 主义论?中指出: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 分,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始。所有这些经过精辟分析的科学论断,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愈加证明其正确,愈益为人们所承认,因为它是从纷繁的历 史现象中发掘出来的客观真理,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才能深刻 的理解。 就在5月4日那天,《每周评论》第二十号出版了。它 把帝国主义的巴黎和会与南北军阀的上海和会都称作分赃会 议,说“这两个分赃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人类真正幸福, 隔得不仅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人民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以特大号字体为标题,报道运 动的发展。为了营救被捕的学生,李大钊到各处奔走,为了挽 留辞职的蔡元培,李大钊向各方呼号。5月18日,他在<每周 评论》上发表了《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一文,提出要“改造 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为运动指出了远 大的政治目标。6月3日以后,运动进入新的阶段。学生走入 工人中去了,李大钊在“五四”前发出的“知识阶级与劳工阶 级打成一气”的号召,产生了实际的效果。6月11日,李大钊 和陈独秀分别到外城去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当被捕学生已 获释、三个卖国贼已被罢免之际,《宣言》为人民提出进一步 的要求,推动了运动的发展。陈独秀在“新世界”游艺场散传 单时被捕,李大钊极力营救。这时,胡适乘机把持了《每周评 论》,一连两期几平以全部篇幅刊登了杜威的讲演录,妄图借 此把运动冷下来。6月28日,是巴黎和约签字的日期。李大钊 10
全力支持反对签约的斗争。他把《每周评论》夺回来,在二十 九期上写了许多呕心沥血的短评。这些文章,就是现在读起来 也会令人感动。无怪它在当时能激励广大群众去斗争,逼使北 洋政府于30日公布我国专使未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电报。 正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为着革命斗争的需要,李大钊更加 勤奋地钻研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一整年,他发表 了好几十篇文章,不到一星期就写成一篇。从政治问题、经济 问题到思想道德问题,无论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 举凡工人的生活、农民的疾苦、青年的教育以及其他社会问题 如土兵问题、面包问题、失业问题、自杀问题、废娼问题等 等,其范围之广,几平无所不包、无所不写。在这一系列的文 章中,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一长篇论文为最重要。它系 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并指出这三个部分 “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 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系起来。” 在宣传马列主义的过程中,不能不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想潮 作斗争。众所周知,李大到于1919年6月发表的《再论问题 与主义,对胡适挑起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对胡适鼓吹的一点一滴地改良、反对很本改造的资产阶级改良 主义,批驳得体无完肤。此后,他对各种反动思潮,结合着对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进行批判。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入一样, 观点是鲜明的,态度是和平的,总是从正面阐明道理,很少用 尖刻挖苦的词句。就是对别人的讽刺谩骂,他也是置之不理而 已。这样以理服人,效果反而更大。 1919年9月,经李大钊等人的营救,陈独秀从狱中释放 出来。陈独秀受法兰西资产阶级文明的影响太深,所以他接受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