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次检测题 第一部分诗歌默写检测 两朝开济老臣心。 ,铁马秋风大散关 3、天姥连天向天横, 4、谢公宿外今尚在, 5、熊咆龙吟殷岩泉 ,失向来之烟霞 使我不得开心颜。 8、炉边人似月 -,莫使金樽空对月。 但愿长醉不复醒 11、陈王昔时宴平乐, 12、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三峡星河影动摇 ,老鱼跳波瘦蛟舞。 15、吴质不眠倚桂树, 只是朱颜改。 17、五月渔郎相忆否?-- 梦入芙蓉浦 知来者之可追。 临清流而赋诗
高二语文第二次检测题 第一部分诗歌默写检测 1、------------------,两朝开济老臣心。 2、------------------------------------,铁马秋风大散关 3、天姥连天向天横,-----------------------------。 4、谢公宿外今尚在,-------------------------------。 5、熊咆龙吟殷岩泉,--------------------------------。 6、-----------------------------,失向来之烟霞。 7、--------------------------------------,使我不得开心颜。 8、炉边人似月,-----------------------------。 9、---------------------------,莫使金樽空对月。 10、-------------------------------,但愿长醉不复醒。 11、陈王昔时宴平乐,-------------------------------。 12、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13、------------------------------,三峡星河影动摇。 14、--------------------------------,老鱼跳波瘦蛟舞。 15、吴质不眠倚桂树,--------------------------------- 16、----------------------------,只是朱颜改。 17、五月渔郎相忆否?---------------------,梦入芙蓉浦。 18、 ,知来者之可追。 19、 ,临清流而赋诗
烟光凝而暮山紫。 21、雁阵惊寒 2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23、泻水置平地 。人生亦有命 2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5、况 大块假我以文章。 ,序天伦之乐事 夷歌数处起渔樵。 27、丞相祠堂何处寻? 。映阶碧草自春色, 栗深林兮惊层颠。云青青兮欲雨, 29、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各抱地势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不知西东 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 32、吴丝蜀桐张高秋 李凭中国弹箜篌。 33春水碧于天 34、燎沉香,消溽暑。 芙蓉泣露香兰 36、千岩万转路不定,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往事知多少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9、卧龙跃马终黄土 40、帝子降兮北渚, 41、我欲因之梦吴越, ,送我至剡溪
20、 ,烟光凝而暮山紫。 21、雁阵惊寒, 。 2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 23、泻水置平地, 。人生亦有命, ? 2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 25、况 ,大块假我以文章。 ,序天伦之乐事。 26、 ,夷歌数处起渔樵。 27、丞相祠堂何处寻?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28、 ,栗深林兮惊层颠。云青青兮欲雨, 。 29、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各抱地势, 。 30、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不知西东。 31、 ,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 ? 32、吴丝蜀桐张高秋, 。 ,李凭中国弹箜篌。 33 春水碧于天, 。 34、燎沉香,消溽暑。 , 。 35、 ,芙蓉泣露香兰笑。 36、千岩万转路不定, 。 37、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8、 ?往事知多少。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9、卧龙跃马终黄土, 。 40、帝子降兮北渚, 。 , 。 41、我欲因之梦吴越, 。 ,送我至剡溪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弃掷迤邇,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 第二部分文言文知识检测 第四单元 、文言实词 解释下列词意思 (1)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 (2)道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②行道之人弗受 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④伐无道,诛暴秦 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⑥道芷阳间行 (3)过 ①故尝与过宋将军 ②过与不及 ③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 (4)怜 ①可怜身上衣正单 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省 ①省兄河南 ②七省好事者 (6)善 ①嘻,善哉!技盍至此乎②善刀而藏之③素善留侯张良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许 ①引之长丈许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③时人莫之许也 (8)族 ①族庖月更刀,折也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③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卒 ①卒买鱼烹食②鲁肃闻刘表卒 ③然今卒困于此 ④五万兵难卒合 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1)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3)吾闻汉购我金千斤,邑万户 (4)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5)骊山北构而西折 (6)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8)六王毕,四海一 (9)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 (10)西门豹簪笔磬折 (11)十二渠经绝驰道 (12)苦为河伯娶妇 (13)不冠不袜 (14)吾数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15)技盖至此乎 (16)如宝装屏风
42、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3、 , ,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 45、 ,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 。 第二部分文言文知识检测 第四单元 一、文言实词 1 解释下列词意思 (1) 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 (2)道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②行道之人弗受 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④伐无道,诛暴秦 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⑥道芷阳间行 (3)过 ①故尝与过宋将军 ②过与不及 ③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 (4)怜 ①可怜身上衣正单 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省 ①省兄河南 ②七省好事者 (6)善 ①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②善刀而藏之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许 ①引之长丈许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③时人莫之许也 (8)族 ①族庖月更刀,折也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卒 ①卒买鱼烹食 ②鲁肃闻刘表卒 ③然今卒困于此 ④五万兵难卒合 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1)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3)吾闻汉购我金.千斤,邑.万户 (4)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5)骊山北.构而西.折 (6)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8)六王毕,四海一. (9)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 (10)西门豹簪笔磬.折 (11)十二渠经.绝驰道 (12)苦.为河伯娶妇 (13)不冠.不袜. (14)吾数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15)技盖.至此乎 (16)如宝.装屏风
(17)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18)项王军壁垓下 (19)岸上赤而壁立 (20)砉然向然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1)所见无非牛者 (2)依乎天理 3)虽然,每至于族 (4)因其固然 (5)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6)吾知公长者 (7)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8)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文言虚词 辨别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焉 (1)盘盘焉,困困焉 (2)且焉置土石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或师焉,或不焉 2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2)不敢言而敢怒 (3)谁得而族灭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夫 (1)夫大国,难测也 (2)予观夫巴陵胜状 4为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吾见其难为 (3)视为止,行为迟 (4)霓为衣兮,风为马 (5)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于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视为止,行为迟。 4吾闻汉购我头金千斤,邑万户,吾为若德。 四、文言句式 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1籍独不愧于心乎 2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人 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4乃谓其骑曰:“何如?”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7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 8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9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10方期我决斗某所 11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17)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18)项王军壁.垓下 (19)岸上赤而壁.立 (20)砉然向.然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1)所见无非..牛者 (2)依乎天理.. (3)虽然..,每至于族 (4)因其固然.. (5)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6)吾知公长者.. (7)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8)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二、文言虚词 辨别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焉 (1)盘盘焉.,囷囷焉. (2)且焉.置土石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或师焉.,或不焉. 2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不敢言而.敢怒 (3)谁得而.族灭也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 夫 (1)夫.大国,难测也 (2)予观夫.巴陵胜状 4 为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吾见其难为. (3)视为止,行为.迟 (4)霓为.衣兮,风为马 (5)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 于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三、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2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3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视为止,行为迟。 4 吾闻汉购我头金千斤,邑万户,吾为若德。 四、文言句式 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1 籍独不愧于心乎 2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人 3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4 乃谓其骑曰:“何如?” 5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6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7 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 8 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9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10 方期我决斗某所 11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第五单元 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可谓智力孤危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而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义不赂秦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李牧连却之 理固宜然 小则获邑,大者得城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洎牧以谗诛 5、赵尝五战于秦 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四).写出下列虚词的含义 1、而:①赂秦而力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③而秦兵又至矣 ④二败而三胜 ⑤某所,而母立于兹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选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之:①破灭之道也 ②诸侯之所亡 ③子孙视之不甚惜 ④此言得之 ⑤苟以天下之大 ⑥句读之不知 ⑦顷之,烟炎张天 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 ③、以地事秦 ④、洎牧以谗诛⑤、至丹以荆卿为计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⑦、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⑧、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0、子孙视之 不甚惜,举以予人 5.下列各组句中均有“以”,其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如不能守以终丧 B、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C、以求升斗之禄 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D、则遂取以来 汝殁以六月二日 6、与:①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②与战胜而得者③六国与秦皆诸侯 (五)、一词多义 1、乃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第五单元 一.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可谓智力孤危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而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义不赂秦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李牧连却之 理固宜然 小则获邑,大者得城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洎牧以谗诛 5、赵尝五战于秦 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四).写出下列虚词的含义 1、而: ①赂秦而力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③而秦兵又至矣 ④二败而三胜 ⑤某所,而母立于兹 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选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之: ①破灭之道也 ②诸侯之所亡 ③子孙视之不甚惜 ④此言得之 ⑤ 苟以天下之大 ⑥句读之不知 ⑦顷之,烟炎张天 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 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秦以攻取之外 ③、以地事秦 ④、洎牧以谗诛 ⑤、至丹以荆卿为计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⑦、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⑧、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0、子孙视之 不甚惜,举以予人 5.下列各组句中均有“以”,其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如不能守以终丧 B、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C、以求升斗之禄 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D、则遂取以来 汝殁以六月二日 6、与: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与战胜而得者 ③六国与秦皆诸侯 (五)、一词多义 1、乃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