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善土壤及耕层结构 2. 创造深厚的耕层和适宜的播床 3. 清除残茬杂草肥料,消灭病菌 一、土壤耕作的任务
1. 改善土壤及耕层结构 2. 创造深厚的耕层和适宜的播床 3. 清除残茬杂草肥料,消灭病菌 一、土壤耕作的任务
1. 改善土壤及耕层结构 调整各种孔隙数量及比例, 使固 相、液相和气相具有持久良好的比例 关系,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 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养分转化
1. 改善土壤及耕层结构 调整各种孔隙数量及比例, 使固 相、液相和气相具有持久良好的比例 关系,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 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养分转化
耕作土壤的层次及适宜孔隙度 1. 耕作层: 距地面0-25cm(总孔隙度50- 60%, 通气孔隙>8-10%) 表土层 0 – 3cm 总孔隙55%,通气15-20% 种床层 3 -10cm 稳定层 10-25cm 总孔隙50%,通气10% 2. 犁底层(5-10cm) 3. 心土层(生土层) 4. 底土层:距地面50cm以下
耕作土壤的层次及适宜孔隙度 1. 耕作层: 距地面0-25cm(总孔隙度50- 60%, 通气孔隙>8-10%) 表土层 0 – 3cm 总孔隙55%,通气15-20% 种床层 3 -10cm 稳定层 10-25cm 总孔隙50%,通气10% 2. 犁底层(5-10cm) 3. 心土层(生土层) 4. 底土层:距地面50cm以下
2. 创造深厚耕层及适宜的播床。 加厚耕作层(25-30cm)。整平地面, 松碎土块,使表土层上虚下实。 3. 翻埋残茬杂草肥料,消灭病菌。 将前作残茬及绿肥植株残体埋入土中, 混融土肥;消灭害虫和虫卵,掩埋病菌 的带菌体,防止病虫害繁殖蔓延
2. 创造深厚耕层及适宜的播床。 加厚耕作层(25-30cm)。整平地面, 松碎土块,使表土层上虚下实。 3. 翻埋残茬杂草肥料,消灭病菌。 将前作残茬及绿肥植株残体埋入土中, 混融土肥;消灭害虫和虫卵,掩埋病菌 的带菌体,防止病虫害繁殖蔓延
土壤的肥力因素包括水、肥、气、 热,各因素相互协调,则表现为肥力高, 利于作物生长。 水和空气同处在土壤的总孔隙中,水 多则气少,气多则水少。土壤水分还直 接影响到土壤的温度状况。 二、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土壤的肥力因素包括水、肥、气、 热,各因素相互协调,则表现为肥力高, 利于作物生长。 水和空气同处在土壤的总孔隙中,水 多则气少,气多则水少。土壤水分还直 接影响到土壤的温度状况。 二、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