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总之,第一节的 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 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 绵了。“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 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 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 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 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 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 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 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 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 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 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 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 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 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 反复咏叹的效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 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 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最后“月明星稀”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 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 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 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 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 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 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 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 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 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 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g3 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总之,第一节的 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 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 绵了。“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 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 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 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 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 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 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 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 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 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 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 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 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 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 反复咏叹的效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 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 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最后“月明星稀”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 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 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 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 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 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 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 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 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 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 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的说来,这首诗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 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这种政 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 式表现出来了 归园田居 陶渊明41岁弃官归田,决心退隐和躬耕。一年后,作《归 园田居》五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全诗20句。前6句回忆弃官前。陶渊明“性本爱丘山”, 可是迫于生计当了官,“误落尘网中”,从少年算起“一去三 十年”。一个“误”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沧桑。中10句写 归田园。可是,自己还是本性“爱丘山”,正如“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弃官,回到田园中居住,开荒,守拙,生活在 自己开垦的田园。诗人描绘了田园风光,近景方宅、林园,远 景远村、狗吠。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 余闲”,环境清幽,心境闲适,更知以前“久在樊笼里”,而 现在“复得返自然”,真正回到了自己“性本爱丘山”的田园 生活。 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农家生活,并且 着意对照前后的“误落尘网中”和“久在樊笼里”而发感慨, 这就鲜明地表现“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的品性和喜悦, 更令人深思、回味。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这是这首 诗的成功之处 解题指导 激发学生想像能力,品味诗句的语音效果。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想像,这种想像应该是美好的、神奇的 但也要有根据,学生对这一传说故事并不陌生,应该联系传说 故事,以此为基础进行想像 这首诗共有六个叠音词,有平声有仄声,读起来琅琅上口 有情感深婉细致的效果,适合于这首的表情达意
g3 总的说来,这首诗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 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这种政 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 式表现出来了。 归园田居 陶渊明 41 岁弃官归田,决心退隐和躬耕。一年后,作《归 园田居》五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全诗 20 句。前 6 句回忆弃官前。陶渊明“性本爱丘山”, 可是迫于生计当了官,“误落尘网中”,从少年算起“一去三 十年”。一个“误”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沧桑。中 10 句写 归田园。可是,自己还是本性“爱丘山”,正如“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弃官,回到田园中居住,开荒,守拙,生活在 自己开垦的田园。诗人描绘了田园风光,近景方宅、林园,远 景远村、狗吠。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 余闲”,环境清幽,心境闲适,更知以前“久在樊笼里”,而 现在“复得返自然”,真正回到了自己“性本爱丘山”的田园 生活。 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农家生活,并且 着意对照前后的“误落尘网中”和“久在樊笼里”而发感慨, 这就鲜明地表现“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的品性和喜悦, 更令人深思、回味。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这是这首 诗的成功之处。 解题指导 一 激发学生想像能力,品味诗句的语音效果。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想像,这种想像应该是美好的、神奇的, 但也要有根据,学生对这一传说故事并不陌生,应该联系传说 故事,以此为基础进行想像。 这首诗共有六个叠音词,有平声有仄声,读起来琅琅上口, 有情感深婉细致的效果,适合于这首的表情达意
二考査学生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品味诗句的能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借酒浇愁,似写个人行为 个人感慨、个人心愿。这是诗意的发端,为下面诗意的展开作 铺垫。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还是写 忧愁,但已经想到了解忧的办法和途径,那就是求得贤才,建 功立业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曲折寻求获得贤才之后的欣 喜,或者说经过了忧愁之后的畅快,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很高 的境界。 三考查学生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品味诗句的能力。 诗人笔下的农村,是宁静的,恬美的,一切都那么自然而 然,毫无矫饰造作。这些景物虽不美丽,简简单单,但它们特 有一种“美意”,那是精神田园,是游子回归之乡 诗的各句都或隐或显、程度不同地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 回归自然的心情,只要认真品味,都能体会得到。关键是要说 出表达效果。 四体会诗句语言节奏,品味诗的音韵效果 《诗经》四言诗是两个节拍,二二式的。《离骚》骚体诗 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g3 二 考查学生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品味诗句的能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借酒浇愁,似写个人行为、 个人感慨、个人心愿。这是诗意的发端,为下面诗意的展开作 铺垫。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还是写 忧愁,但已经想到了解忧的办法和途径,那就是求得贤才,建 功立业。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曲折寻求获得贤才之后的欣 喜,或者说经过了忧愁之后的畅快,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很高 的境界。 三 考查学生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品味诗句的能力。 诗人笔下的农村,是宁静的,恬美的,一切都那么自然而 然,毫无矫饰造作。这些景物虽不美丽,简简单单,但它们特 有一种“美意”,那是精神田园,是游子回归之乡。 诗的各句都或隐或显、程度不同地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 回归自然的心情,只要认真品味,都能体会得到。关键是要说 出表达效果。 四 体会诗句语言节奏,品味诗的音韵效果。 《诗经》四言诗是两个节拍,二二式的。《离骚》骚体诗 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 一或二一二。 氓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归园田居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五略。 教学建议 本课用两课时教读和自读。 《迢迢牵牛星》和《归园田居》为一组,一课时。《白 马篇》一课时。 二《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以鉴赏诗句为主,鉴赏 炼字炼句的表达效果,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让学生主持,全 体参与,主持人小结。 三《短歌行》把握诗中深刻的意蕴,抓住诗中思想感情变 化的线索,感受诗诚挚、宽广的胸怀
g3 无食/桑葚! 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归园田居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五 略。 教学建议 本课用两课时教读和自读。 一《迢迢牵牛星》和《归园田居》为一组,一课时。《白 马篇》一课时。 二《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以鉴赏诗句为主,鉴赏 炼字炼句的表达效果,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让学生主持,全 体参与,主持人小结。 三《短歌行》把握诗中深刻的意蕴,抓住诗中思想感情变 化的线索,感受诗诚挚、宽广的胸怀
四比较诵读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让学生体会三种诗 句的节拍、韵律的特点。 有关资料 《古诗十九首》 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 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 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 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 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 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 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 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 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 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 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南朝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 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 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 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 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 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 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 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 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 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 名称。 “古诗”作品在梁代尚存59首(《诗品·古诗》),但今 存仅30多首,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在梁、陈时,对“古 诗”的作者和写作年代,已有异议。刘勰说:“《古诗》佳丽 或称枚叔(即枚乘);其《孤竹》(指“冉冉孤生竹”)一篇,则
g3 四比较诵读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让学生体会三种诗 句的节拍、韵律的特点。 有关资料 一 《古诗十九首》 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 氏所作的 19 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 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 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 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 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 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 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 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 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 其中的 12 首。东晋陶渊明、南朝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 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 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 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 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 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 “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 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 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 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 名称。 “古诗”作品在梁代尚存 59 首(《诗品·古诗》),但今 存仅 30 多首,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在梁、陈时,对“古 诗”的作者和写作年代,已有异议。刘勰说:“《古诗》佳丽, 或称枚叔(即枚乘);其《孤竹》(指“冉冉孤生竹”)一篇,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