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分) 5、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 的情感。(2分) 答案:4、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 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5、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温州市 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甲】 【乙】 绝句宋·志南 渭城曲唐·王维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字点出了纯雨的细小迷蒙。 C.乙诗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 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情。 答案:D 湖北省宜昌市 边的古诗、联、文,表现了古代的高雅之士对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请借助 工具书,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谷题。(本题共7小题,计14分) 【材料1】 书湖阴先生壁①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材料2】 【材料3】 画眉鸟口欧阳修 对联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屋后松竹添秀色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a)林间自在啼。 【材料4】 养鸟有道□郑板桥 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岛国马家 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片啁啾( zhou ji),如《云门》、《咸池》之奏;及(b) 披衣而起……(1)扬翚振彩③,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笼一羽(2)乐而已。 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 分) 5、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 分) 答案:4、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 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5、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温州市 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甲】 【乙】 绝句 宋·志南 渭城曲 唐·王维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 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字点出了纯雨的细小迷蒙。 C.乙诗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 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情。 答案:D 湖北省宜昌市 边的古诗、联、文,表现了古代的高雅之士对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请借助 工具书,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本题共7小题,计 14 分) 【材料1】 书湖阴先生壁①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材料2】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a)林间自在啼。 【材料4】 养鸟有道 □郑板桥 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zhōu jiū),如《云门》、《咸池》之奏;及.(b) 披衣而起……见 (1) 扬翚振彩③,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 (2) 乐而已。 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 【材料3】 对 联 屋后松竹添秀色 门前梅兰
注释】①这是作者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②排闼(t)意思是 推门(而入 ③扬翚(hu)振彩扇动五彩翅膀, 1.材料1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你也用2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2 分) 2.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3个字。(2分) 3.将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2个逗号把它断开。(2分) 4.文言文中“之”、“其”、“而”、“以”……这样的词语很多,多读便能读顺口、读明 白。请你凭语感,在所给的文言词中,选择2个分别填入材料4的(1)、(2)处,使文句通畅。 (2分 5.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2和材料4中加点的“及”字的意思。(2分) 6.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是一种读书方法。请你在材料2中选择恰 当诗句对材料4进行概括。(2分) 7.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 句子。(2分) 1、(2分)评分说明:能用2个字概括出后两句是写自然环境美的意思即可。答案示例: 景美”或“景秀”、“境美”等,答案不必强求与“人勤”二字对仗, 2、(2分)评分说明:不考虑平仄因素,基本能对上即可;第1个字为动词即得1分:所 填内容基本符合对联意境即得全分。答案示例:“吐幽香”、“着新装”等。 3、(2分)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评分说明:对一处得1分。 4、(2分)(1)其;(2)之。评分说明:对一个得1分 5、(2分)及(a):比得上;及(b):等到。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6、(2分)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评分说明:只写出后一句得1分 7、(2分)评分说明:本题答案不唯一。考査的核心能力点:记诵积累。答案示例: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盐城市 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3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 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1分)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 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2分) 答案:①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注释】①这是作者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②排闼(tà):意思是 推门(而入)。 ③扬翚(huì)振彩:扇动五彩翅膀。 1. 材料1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你也用 2 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2 分) 2. 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 3 个字。(2分) 3. 将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 2 个逗号把它断开。(2分) 4. 文言文中“之”、“其”、“而”、“以”……这样的词语很多,多读便能读顺口、读明 白。请你凭语感,在所给的文言词中,选择 2 个分别填入材料 4 的⑴、⑵处,使文句通畅。 (2分) 5. 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 2 和材料 4 中加点的“及”字的意思。(2 分) 6. 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是一种读书方法。请你在材料 2 中选择恰 当诗句对材料4进行概括。(2 分) 7. 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 句子。(2分) 1、(2 分)评分说明:能用 2 个字概括出后两句是写自然环境美的意思即可。答案示例: “景美”或“景秀”、“境美”等,答案不必强求与“人勤”二字对仗。 2、(2 分)评分说明:不考虑平仄因素,基本能对上即可;第 1 个字为动词即得 1 分;所 填内容基本符合对联意境即得全分。答案示例:“吐幽香”、“着新装”等。 3、(2 分)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评分说明:对一处得 1 分。 4、(2 分)(1)其;(2)之。评分说明:对一个得 1 分。 5、(2 分)及(a):比得上;及(b):等到。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6、(2 分)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评分说明:只写出后一句得 1 分。 7、(2 分)评分说明:本题答案不唯一。考查的核心能力点:记诵积累。答案示例: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盐城市 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3 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 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 ....回答。(1 分) ②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 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2 分) 答案:①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或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花”。(如两题都做,以答得较好的一题给分。)②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 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岀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 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 斜”)等,给1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的给1分,共2分。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 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 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 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 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苏州市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13.冋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 “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谷案: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
花”。(如两题都做,以答得较好的一题给分。) ②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 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 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 “斜”)等,给 1 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的给 1 分,共 2 分。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 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 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 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 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苏州市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 11~13 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 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2 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 “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 分) [答] 答案: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