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核磁共振波谱仪 1.仪器发展过程 (1)二十世纪60年代出现了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仪(连续波)。 (2)二十世纪0年代出现了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3)二十世纪80年代末600MHz的超导谱仪。 (4)现在磁场强度为1000MHz的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也制成。 (5)计算机技术极大促进了三维核磁共振(2DNMR)方法 的发展。用于解决复杂结构问题
1. 仪器发展过程 (1)二十世纪60年代出现了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仪(连续波)。 (2)二十世纪70年代出现了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3)二十世纪80年代末600MHz的超导谱仪。 (4)现在磁场强度为1000MHz的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也制成。 (5)计算机技术极大促进了二维核磁共振(2D-NMR)方法 的发展。用于解决复杂结构问题。 13.2 核磁共振波谱仪
2.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CW-NMR) 射频接收 调频 磁 磁 铁 扫场线圈 射频发射
2. 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CW-NMR)
主要部件 ()磁体:提供强而稳定、均匀的外磁场,要求不均匀 性小于六千万分之一。 永久磁铁和电磁铁: 射频振荡器 ☑射频接受器 磁场强度2.5① 超导磁体:铌钛或铌 锡合金等超导材料制 永久 永久 备的超导线圈;在低 磁铁 磁铁 温4K,处于超导状 扫场线圈 态;磁场强度>10T 核磁共振仪原理
主要部件 (1) 磁体:提供强而稳定、均匀的外磁场,要求不均匀 性小于六千万分之一。 永久磁铁和电磁铁: 磁场强度<2.5 T 超导磁体:铌钛或铌 锡合金等超导材料制 备的超导线圈;在低 温4K,处于超导状 态;磁场强度>10T
(超导磁体) 开始时,大电流一次性励磁后, 闭合线圈,产生稳定的磁场,长年 液氨入口 液氮入口 保持不变;温度升高,“失超”, 重新励磁。 真 储罐 采用双层杜瓦瓶,外层放置液 e 氨,内层放置液氨,以保持低温。 试样管 日常维护费用高。 室温 超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探头 核磁共振仪超导磁体结构 200≈400MHz,600≈1000MHz
(超导磁体) 开始时,大电流一次性励磁后, 闭合线圈,产生稳定的磁场,长年 保持不变;温度升高,“失超”; 重新励磁。 采用双层杜瓦瓶,外层放置液 氮,内层放置液氦,以保持低温。 日常维护费用高。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200~400MHz,600~1000MHz
液氨导管 磁体空腔 液氨导管 线圈插座 液氨 真空层 超导线圈 液氨 金属罐体 室温均场线圈 超导磁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