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语文·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 7回忆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分析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美好品格。 2.紧密联系全文,结合具体事例,深刻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3.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核心·思维激活 激活①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用 想品质? 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答案:①庚子年(1900)前后,特别是 口思维激活 乙未(1895)那一年,在遭遇威胁退佃,被 文章的段落层次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 逼搬家后,又遇天灾以致庄稼没收成,母亲 序、地点的转换、思想情感的变化等方面划 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 分。在概括各部分大意时,既要抓住重点, 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一表现了母亲坚强 完整概括,不缺少重要情节;又要注意语言 不屈、爱憎分明的思想品质。②光绪三十一 的准确、简洁,不能过于烦琐。 年(1905),父母节衣缩食,东挪西借,供 答案:(示例)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 “我”读书一表现了母亲有远见,有摆脱贫 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 困和压迫的骨气。③光绪三十四年(1908), 亲“勤劳一生”的回忆;第二部分(第2~ 母亲支持“我”参加革命,给“我”许多慰 13段)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 勉一表现了母亲的深明大义。④民国八年 第三部分(第1417段)以抒情、议论的 (1919),“我”把父母接出来,但父母劳动 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 激活2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找 家。父亲在回家途中离世,母亲继续劳 出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在这些时间里 动一表现了母亲坚忍顽强、热爱劳动、勤 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 劳的思想品质。 素能·达标训练 0基础积累 溺死(ni) 榨油(zhá)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 B.调料(tio) 妯娌(yóu) 项是(D) 豪绅(shen) 菜籽(zi) A.祖籍(ji) 马鞍(an) C.佃农(tian) 劳碌(ù) 26
第二单元 私塾(shú) 周济() 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十三四 D.仁慈(ci) 慰勉(midn) 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不辍(chuò) 宽厚(hou) 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就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 (1)母亲是个好劳动。 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 答案:劳动的好手。 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 (2)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 答案: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 (3)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 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 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答案: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好心肠。 ⑤“不怎么。”她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 (4)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 怔,走开了。 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 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 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 答案: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什么?”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 3.填空。 有说。 朱德(1886一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 ⑦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 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 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 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 候,她已经病逝了。 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 。阅读理解 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 母亲的目光 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 小乔 光,只属于母亲。 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 觉。看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 光给他带来了美梦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 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 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 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 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 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 ②我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 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 也是这么在母亲的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快 受孩子的心情? 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 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 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 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象 27
家庭作业·语文·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 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 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 答案:既有失去母亲的衰伤,又有对当 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 时不解母亲深情的懊悔 温暖的目光包襄,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那 6.文章第①段写道:“你会知道,这种小小 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 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 母亲。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 深的幸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答案:被母亲温暖的目光爱抚着,你是 (有删改) 幸福的;母亲欣赏并用目光爱抚着自己 4.文章第⑦段中两个画线的部分在表意上 的孩子,这对母亲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和 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幸福。(意思对即可) 答案:前一部分说的是“我”的感觉, 7.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我”觉得母亲没有再看过“我”;后一 答案:(略) 部分是说母亲看“我”的睡颜并未因 。表达应用 “我”的烦怪而停止,只是做得更隐 8.感受母亲对你的爱,并仿照课文的写作 蔽了。 手法,将母亲爱你的方式写出来。(不少 5.品读文章第⑧段,回答问题。 于200字,请另附纸书写) (1)这段文字把母亲比作天空、礁石、 答案:(略) 河床,突出了母亲目光的执着和深情。 (2)“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 8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2.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核心·思维激活 激活①作者认为列夫·托尔斯泰的 找准描写人物形象的关键词或关键语句。 外貌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语 答案: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句作答) 激活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O思维激活 来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是能在文章中 答案: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描 28
第二单元 写,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 体、生动的描绘,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 法。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描写生动形象、特 完善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作品主题,增 征突出,如“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 强作品的艺术魅力,等等。 堆在额头上”。夸张手法的运用使描写对象 答案:联系全文看,写列夫·托尔斯泰 特征突出、形象鲜明,让人产生无尽的联 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心灵 想,如“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 的美丽,反衬他的眼睛非同寻常。这样运用 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 激活3课文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 损害列夫·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使列夫·托尔 O思维激活 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是指对描写对象做逼真、细腻、具 素能·达标训练 0基础积累 作主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1.根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汉字。 娜》等。 yǒu(黝)黑 qi(崎)岖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zhì(滞)留 愚dùn(钝) (1)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 蒙mei(昧) 酒si(肆) 识(意识认识注意)到自己这副嘴 jiāng(缰)绳 Xuān(轩)昂 脸是不讨人喜欢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 (1)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 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 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 动弹,无法躲避(躲藏闪避躲避)。 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3)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 答案: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 秒钟,接着便刀剑人鞘,代之以柔和 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柔和温和)的目光与和蔼(和善和 (2)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 蔼)的笑容。 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颌首 (4)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 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 的伪装扯掉(拉掉扯掉),把浅薄的信 惶诚恐的地步。 条撕烂(撕烂撕下)。 答案: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 O阅读理解 样子。 蒙文通:儒者豪迈 3.填空。 徐百柯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的代表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 29
家庭作业·语文·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 他曾告诉儿子蒙默,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 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 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 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 蒙默说,父亲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 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开始详加 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 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 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 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 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 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曾对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知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 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 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在 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 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 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 去文学院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 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令再谈一 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难 阵,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 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 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 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 教九流,一视同仁。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 做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 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一顿。” 另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 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 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 聘。但一千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 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 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 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 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 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 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 肉嘛!” 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 许多学者都曾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 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 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 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 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 者、尊者之风。” 先生还这么豪迈。”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 (选自2004年9月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 【注释】①恂恂:恭谨温颜的样子。 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 5.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 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 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 答案: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 而去。 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 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意思对 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 即可)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