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 第一讲价格原理和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 内容提要 这节课我们要讲解第一章第一节价格原理和第二节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难点 价格的基本原理、工程造价的有关概念。 三,内容讲解 大纲要求 (一)熟悉价值、价格的概念和支配价格运动的规律 (二)熟悉工程造价的有关基本概念: 第一章工程造价管理概论 第一节价格原理 价格的形成 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商品价值。 (一)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商品生产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消耗得越多,商品中所含的价值量就越 大;反之,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的价值量就越低 商品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商品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二是生产过程中 活劳动所创造出的价值。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补偿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价值。价值构成与价格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 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在价格中表现为物质资料耗费的货币支出:劳动 者创造的补偿劳动力的价值V,表现为价格中的劳动报酬货币支出: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m,在价格中表现为盈利。前两部分货币支出形成商品价格中的成本。由此可见,价格形成 的基础是价值 例:价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供求关系 B、价值 币值 D、土地的级差收 益 答案:B (二)价格形成中的成本 1、成本的经济性质 成本是指商品在生产和流通中所消耗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它属补偿价值的性质,是 商品价值中C和V的货币表现。生产领域的成本称为生产成本,流通领域的成本称为流通成 本 价格形成中的成本不同于个别成本。价格形成中的成本是社会平均成本,但企业的
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 第一讲 价格原理和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 一.内容提要 这节课我们要讲解第一章第一节价格原理和第二节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难点 价格的基本原理、工程造价的有关概念。 三.内容讲解 大纲要求: (一)熟悉价值、价格的概念和支配价格运动的规律; (二)熟悉工程造价的有关基本概念; 第一章 工程造价管理概论 第一节 价 格 原 理 一、价格的形成 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商品价值。 (一)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商品生产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消耗得越多,商品中所含的价值量就越 大;反之,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的价值量就越低。 商品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商品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二是生产过程中 活劳动所创造出的价值。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补偿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价值。价值构成与价格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 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在价格中表现为物质资料耗费的货币支出;劳动 者创造的补偿劳动力的价值 V,表现为价格中的劳动报酬货币支出;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m,在价格中表现为盈利。前两部分货币支出形成商品价格中的成本。由此可见,价格形成 的基础是价值。 例:价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供求关系 B、价值 C、币值 D、土地的级差收 益 答案:B (二)价格形成中的成本 1、成本的经济性质 成本是指商品在生产和流通中所消耗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它属补偿价值的性质,是 商品价值中 C 和 V 的货币表现。生产领域的成本称为生产成本,流通领域的成本称为流通成 本。 价格形成中的成本不同于个别成本。价格形成中的成本是社会平均成本,但企业的
个别成本确系形成社会成本的基础。社会成本是反映企业必要的物质消耗支出和工资报酬支 出,是各个企业成本开支的加权平均数。企业只能以社会成本作为商品定价的基本依据, 社会成本作为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2、成本在价格形成中的地位 成本在价格形成中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是价格形成中的最重要的因素 (2)成本是价格最低的经济界限 (3)成本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 、价格形成中的成本是正常成本 从理论上讲,正常成本是指反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消耗的成本,也即商品价值中的 C和V的货币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 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正常成本是指新产品正式投产成本,或是新老产品在生产能力 正常、效率正常条件下的成本。非正常因素形成的企业成本开支属非正常成本。非正常成本 一般是指:新产品试制成本,小批量生产成本,其他非正常因素形成的成本。在价格形成中 不能考虑非正常成本的影响。 (三)价格形成中的盈利 价格形成中的盈利是价值构成中的m的货币表现,它由企业利润和税金两部分组成。 四)影响价格形成的其他因素 价格的形成除取决于其价值基础之外,还受到供求和币值等因素的影响。 1、供求对价格形成的影响 商品供求状况对价格形成的影响,是通过价格波动对生产的调节来实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有两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含义是商品的社会需 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市场供求状况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社会总产品中的分配 是否和社会需要相一致。从短时期看,供求决定价格:而从长时期看,则是价格通过对生产 的调节决定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 2、币值对价格形成的影响 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这就决定影响价格变动的内在因素有二:一是商品 的价值量,二是货币的价值量。在币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值量增加,必然导致价格的 上升:反之价格就会下降。在价值量不变的条件下,货币的价值量增加,价格就会下降;反 之价格则会上升。因此,币值稳定,价格也会稳定。 除币值和供求对价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之外,土地的级差收益和汇率等也会在一定的 条件下对商品价格的形成产生影响,甚至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格的 形成 例:支配造价运动的经济规律是() A、商品供求规律 B、货币流通规律 C、需求规律 D、价值规律 E、生产供销规律 答案:A,B,D 、价格的职能 所谓价格职能,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在国民经济中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就 其生成机制来看,商品价格职能可分为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两部分
个别成本确系形成社会成本的基础。社会成本是反映企业必要的物质消耗支出和工资报酬支 出,是各个企业成本开支的加权平均数。企业只能以社会成本作为商品定价的基本依据,以 社会成本作为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2、成本在价格形成中的地位 成本在价格形成中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是价格形成中的最重要的因素。 (2)成本是价格最低的经济界限。 (3)成本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 3、价格形成中的成本是正常成本 从理论上讲,正常成本是指反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消耗的成本,也即商品价值中的 C 和 V 的货币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 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正常成本是指新产品正式投产成本,或是新老产品在生产能力 正常、效率正常条件下的成本。非正常因素形成的企业成本开支属非正常成本。非正常成本 一般是指:新产品试制成本,小批量生产成本,其他非正常因素形成的成本。在价格形成中 不能考虑非正常成本的影响。 (三)价格形成中的盈利 价格形成中的盈利是价值构成中的 m 的货币表现,它由企业利润和税金两部分组成。 (四)影响价格形成的其他因素 价格的形成除取决于其价值基础之外,还受到供求和币值等因素的影响。 1、供求对价格形成的影响 商品供求状况对价格形成的影响,是通过价格波动对生产的调节来实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有两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含义是商品的社会需 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市场供求状况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社会总产品中的分配 是否和社会需要相一致。从短时期看,供求决定价格;而从长时期看,则是价格通过对生产 的调节决定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 2、币值对价格形成的影响 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这就决定影响价格变动的内在因素有二:一是商品 的价值量,二是货币的价值量。在币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值量增加,必然导致价格的 上升;反之价格就会下降。在价值量不变的条件下,货币的价值量增加,价格就会下降;反 之价格则会上升。因此,币值稳定,价格也会稳定。 除币值和供求对价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之外,土地的级差收益和汇率等也会在一定的 条件下对商品价格的形成产生影响,甚至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格的 形成。 例:支配造价运动的经济规律是( )。 A、商品供求规律 B、货币流通规律 C、需求规律 D、价值规律 E、生产供销规律 答案:A,B,D 二、价格的职能 所谓价格职能,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在国民经济中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就 其生成机制来看,商品价格职能可分为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两部分
(一)价格的基本职能 1、表价职能 价格的最基本职能就是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表价职能是价格本质的反映 表价职能虽然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货币媒介产生的,但价格执行表价职能既在商品 交换中,又不在商品交换中。表价职能在商品交换中,使价格成为交换双方完成经济行为的 主要条件,也可以衡量商品交换经济效果和功能要求的满足程度。在非现实的商品交换中, 价格的表价职能则主要是向市场主体传递信息,是提供他们进行市场行为决策的主要依据 调节职能 如果说价格的表价职能是价格本质的反映,那么,价格的调节职能就是价格本质的 要求,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 所谓价格的调节职能,是指它在商品交换中承担着经济调节者的职能。一方面,它 使生产者确切地而不是模糊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了解了自己商品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之 间的差别:了解了商品价值实现的程度,也即商品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另一方面,价格的 调节职能对消费者而言,既能刺激需求,也能抑制需求 例:1、表价职能是商品价格的() A、基本职能 派生职能 C、一般职能 D、特殊职能 2、商品价格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 A、表价职能 B。核算职能 C。分配职能 D、调节职能 E、派生职能 答案:A, (二)商品价格的派生职能 商品价格的派生职能是从上述两项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它包括价格的核算职能和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职能。 1、核算职能 价格的核算职能是以表价职能为基础的。 2、分配职能 价格的分配职能是由价格的表价职能和调节职能所派生的。所谓价格的分配职能,是指它对 国民收人有再分配的职能。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把低于价值出售商品的企业、部门创造的 国民收入,部分地分配给高于价值出售商品的企业和部门。国民收人的价值形态是V+m 因此,价格的分配职能只能在表价职能的基础上产生。 (三)价格的作用 实现价格职能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效果就是价格的作用。价格作用是指价格职能的 外化,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格是实现交换的纽带 2、价格是衡量商品和货币比值的手段 3、价格是市场信息的感应器和传导器 4、价格是调节经济利益和市场供需的经济手段 总之,价格在同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经济杠杆作用
(一)价格的基本职能 1、表价职能 价格的最基本职能就是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表价职能是价格本质的反映 表价职能虽然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货币媒介产生的,但价格执行表价职能既在商品 交换中,又不在商品交换中。表价职能在商品交换中,使价格成为交换双方完成经济行为的 主要条件,也可以衡量商品交换经济效果和功能要求的满足程度。在非现实的商品交换中, 价格的表价职能则主要是向市场主体传递信息,是提供他们进行市场行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节职能 如果说价格的表价职能是价格本质的反映,那么,价格的调节职能就是价格本质的 要求,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 所谓价格的调节职能,是指它在商品交换中承担着经济调节者的职能。一方面,它 使生产者确切地而不是模糊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了解了自己商品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之 间的差别;了解了商品价值实现的程度,也即商品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另一方面,价格的 调节职能对消费者而言,既能刺激需求,也能抑制需求。 例:1、表价职能是商品价格的( )。 A、基本职能 B、派生职能 C、一般职能 D、特殊职能 答案:A 2、商品价格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 )。 A、表价职能 B。核算职能 C。分配职能 D、调节职能 E、派生职能 答案:A, D (二)商品价格的派生职能 商品价格的派生职能是从上述两项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它包括价格的核算职能和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职能。 1、核算职能 价格的核算职能是以表价职能为基础的。 2、分配职能 价格的分配职能是由价格的表价职能和调节职能所派生的。所谓价格的分配职能,是指它对 国民收人有再分配的职能。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把低于价值出售商品的企业、部门创造的 国民收入,部分地分配给高于价值出售商品的企业和部门。国民收人的价值形态是 V+m, 因此,价格的分配职能只能在表价职能的基础上产生。 (三)价格的作用 实现价格职能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效果就是价格的作用。价格作用是指价格职能的 外化,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格是实现交换的纽带 2、价格是衡量商品和货币比值的手段 3、价格是市场信息的感应器和传导器 4、价格是调节经济利益和市场供需的经济手段 总之,价格在同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经济杠杆作用
三、价格的构成 (一)价格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 商品价格一般由4个因素构成,即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和税金 价格构成以价值构成为基础,是价值构成的货币表现。价格构成中的成本和流通费 用,是价值中C+V的货币表现:价格构成中的税金和利润,是价值中m的货币表现 (二)流通费用 流通费用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它包括由产地到销地的运输、保管 分类、包装等费用,也包括商品促销和管理费用。它是商品一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 流通费用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1)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2)按照与商品流转额关系分类,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3)按照计入价格的方法分类,可分为从量费用和从值费用。 (三)价格构成中的利润和税金 1、利润 利润是盈利中的一部分,是价格与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和税金之间的差额。价格中 的利润可分为生产利润和商业利润两部分 (1)生产利润。生产利润包括工业利润和农业利润两部分 (2)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是商业销售价格扣除进货价格、流通费用和税金以后的余 额。包括批发价格中的商业利润和零售价格中的商业利润。 2、税金 税金是国家根据税法向纳税人无偿征收的一部分财政收入。从它和商品价格的关系 来看,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外税一般以收益额为课税对象,不计入商品价格,如所得 税等。价内税一般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计入商品价格 价内税是价格构成中的一个独立要素。由于商品的价格种类很多,价内税的种类也 很多。主要有 (1)营业税。它以营业额为课税对象 (2)消费税。 四、支配价格运动的规律 价格运动是由价格形成因素的运动性决定的。价格运动受一定规律支配。支配价格 运动的经济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一)价值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价格总是通过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形式来实现价值规律。 (二)商品供求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是共同对价格发生影响的。供求规律要求社会总劳动应按社会 需求分配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供求关系就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运动过程,也就 是价格从偏离价值到趋于价值,再到偏离价值的运动过程 (三)纸币流通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纸币流通规律就是流通中所需纸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达 式如下
三、价格的构成 (一)价格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 商品价格一般由 4 个因素构成,即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和税金。 价格构成以价值构成为基础,是价值构成的货币表现。价格构成中的成本和流通费 用,是价值中 C+V 的货币表现;价格构成中的税金和利润,是价值中 m 的货币表现。 (二)流通费用 流通费用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它包括由产地到销地的运输、保管、 分类、包装等费用,也包括商品促销和管理费用。它是商品一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 流通费用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1)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2)按照与商品流转额关系分类,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3)按照计入价格的方法分类,可分为从量费用和从值费用。 (三)价格构成中的利润和税金 1、利润 利润是盈利中的一部分,是价格与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和税金之间的差额。价格中 的利润可分为生产利润和商业利润两部分。 (l)生产利润。生产利润包括工业利润和农业利润两部分。 (2)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是商业销售价格扣除进货价格、流通费用和税金以后的余 额。包括批发价格中的商业利润和零售价格中的商业利润。 2、税金 税金是国家根据税法向纳税人无偿征收的一部分财政收入。从它和商品价格的关系 来看,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外税一般以收益额为课税对象,不计入商品价格,如所得 税等。价内税一般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计入商品价格。 价内税是价格构成中的一个独立要素。由于商品的价格种类很多,价内税的种类也 很多。主要有: (1)营业税。它以营业额为课税对象。 (2)消费税。 四、支配价格运动的规律 价格运动是由价格形成因素的运动性决定的。价格运动受一定规律支配。支配价格 运动的经济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一)价值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价格总是通过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形式来实现价值规律。 (二)商品供求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是共同对价格发生影响的。供求规律要求社会总劳动应按社会 需求分配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供求关系就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运动过程,也就 是价格从偏离价值到趋于价值,再到偏离价值的运动过程。 (三)纸币流通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纸币流通规律就是流通中所需纸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达 式如下:
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平均周转次数 当流通中的货币多于需要量,作为货币的黄金就会退出流通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当流通中的货币不能满足需要时,货币又会从贮藏手段转化为支付手段进入流通。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强制通用的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 付手段。但纸币没有贮藏职能,如果纸币流通量超过需要量,纸币就会贬值。此时,它所代 表的价值就会低于金属货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格就会随之提高。纸币流通量不能满足需要 时,它所代表的价值就会高于金属货币的价值,此时价格就会下降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必要量/流通中纸币总量 第二节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 工程造价及其特点 (一)工程造价的含义 工程造价有如下两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费用。显然,这一含义是从投资者一一业主的角度来定义的。在投资活动中所支付的全部费 用形成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有这些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造 价就是工程投资费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就是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种含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士地市场 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 工程总价格。显然,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是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前提的 通常,人们将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应该肯定,承发包价 格是工程造价中一种重要的,也是最典型的价格形式。它是在建筑市场通过招投标,由需求 主体—一投资者和供给主体一一承包商共同认可的价格。工程承发包价格被界定为工程造价 的第二种含义。 所谓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是以不同角度把握同一事物的本质。对建设工程的投资 者来说,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造价就是项目投资,是“购买”项目要付出的价格:对 于承包商,供应商和规划、设计等机构来说,工程造价是他们作为市场供给主体出售商品和 劳务的价格的总和,或是特指范围的工程造价,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在市场追求的经济利益 不同,因而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目标不同。从管理性质看,前者属于投资管理范畴,后者属于 价格管理范畴。但二者又互相交叉。从管理目标看,作为项目投资或投资费用,投资者在进 行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中,首先追求的是决策的正确性。其次,在项目实施中完善项目功能 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投资费用,按期或提前交付使用,是投资者始终关注的问题。因此,降 低工程造价是投资者始终如一的追求。作为工程价格,承包商所关注的是利润和高额利润 为此,他追求的是较高的工程造价。 区别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其理论意义在于为投资者和以承包商为代表的供应商的 市场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区别二重含义的现实意义在于,为实现不同的管理目标,不断充实 工程造价的管理内容,完善管理方法,更好地为实现各自的目标服务,从而有利于推动全面 的经济增长 例:工程造价是指()。 A、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平均周转次数 当流通中的货币多于需要量,作为货币的黄金就会退出流通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当流通中的货币不能满足需要时,货币又会从贮藏手段转化为支付手段进入流通。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强制通用的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 付手段。但纸币没有贮藏职能,如果纸币流通量超过需要量,纸币就会贬值。此时,它所代 表的价值就会低于金属货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格就会随之提高。纸币流通量不能满足需要 时,它所代表的价值就会高于金属货币的价值,此时价格就会下降。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必要量/流通中纸币总量 第二节 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 一、工程造价及其特点 (一)工程造价的含义 工程造价有如下两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费用。显然,这一含义是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来定义的。在投资活动中所支付的全部费 用形成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有这些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造 价就是工程投资费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就是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种含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士地市场、 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 工程总价格。显然,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是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前提的。 通常,人们将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应该肯定,承发包价 格是工程造价中一种重要的,也是最典型的价格形式。它是在建筑市场通过招投标,由需求 主体——投资者和供给主体——承包商共同认可的价格。工程承发包价格被界定为工程造价 的第二种含义。 所谓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是以不同角度把握同一事物的本质。对建设工程的投资 者来说,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造价就是项目投资,是“购买”项目要付出的价格;对 于承包商,供应商和规划、设计等机构来说,工程造价是他们作为市场供给主体出售商品和 劳务的价格的总和,或是特指范围的工程造价,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在市场追求的经济利益 不同,因而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目标不同。从管理性质看,前者属于投资管理范畴,后者属于 价格管理范畴。但二者又互相交叉。从管理目标看,作为项目投资或投资费用,投资者在进 行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中,首先追求的是决策的正确性。其次,在项目实施中完善项目功能, 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投资费用,按期或提前交付使用,是投资者始终关注的问题。因此,降 低工程造价是投资者始终如一的追求。作为工程价格,承包商所关注的是利润和高额利润, 为此,他追求的是较高的工程造价。 区别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其理论意义在于为投资者和以承包商为代表的供应商的 市场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区别二重含义的现实意义在于,为实现不同的管理目标,不断充实 工程造价的管理内容,完善管理方法,更好地为实现各自的目标服务,从而有利于推动全面 的经济增长。 例:工程造价是指( )。 A、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