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杆菌(有毒株)历经13年,230次传代,从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中筛选获得了减毒株,其 丧失对人类的致病能力,但仍保持有足够高的免疫原性,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结核的疫 苗,称为“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erin,简称BCG)。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尽管找到了结核病的元凶一一结核杆菌,结核病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特别是1895年伦琴发明了Ⅹ射线,为肺结核的诊断与病情观察提供了更大便利,然而 肺结核仍然在大量流行,结核的临床治疗停滞不前。结核病硏究先驱科赫也在孜孜不倦的钻硏 中,1890年,他从结核杆菌中提取物质制备出一种命名为koch’ s lymph物质,期望用于结核 病人的治疗,结果被证明无效,并对重症病人还是有害的。这一令人沮丧的结果在科学牛人面 前实在不是个事,很快他就发现,这一物质虽不能用于治疗,却仍然大有可为,因为它可以可 用于结核病诊断,即结核菌素,我们熟知的OT试验,就来源于此。 鉴于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的结核病人苛求接受治疗,需求的旺盛为各色医生及医疗手段提 供了机遇,萌生了诸多不可思议的治疗方法,如用石炭酸液、金、碘仿、砒霜、薄荷油等口 服、吸入或直接注射入肺;或者喝木瓜汁、灌硫黄气、吃带血馒头等无奇不有,人为制造气 胸、肺萎陷以达到肺休养的目的,以及切除肋骨以减少胸腔容量等手术治疗也一度盛行。从1 9世纪中期开始,基于呼吸新鲜空气的休养疗法日益在欧洲和美国盛行,一些专为富人开设的 疗养院应运而生,政府也开始捐资创办疗养院,在疗养院里,这些奇特疗法的应用也达到了顶 点。上海最早的结核病院始建于1933年6月,由医学专家、国立上海医学院颜福庆院长(上 海医学院的创始人)等人倡议募捐筹建,浙江巨富叶澄衷之子叶子衡先生慨然捐出其建造仅1 5年的私人叶家花园作为院址(位于现在的上海市肺科医院)。然而世界范围内,对受到更大 影响的劳工人群,却极少具有进行疗养的机会和物质条件 在二次大战期间结核病治疗出现重大突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一直致力于提取能遏 制结核杆菌生长的抗生素,1943年终于获得了链霉素,病人使用后病程发展停止,结核杄菌 也在病人的痰液中消失,最终痊愈。瓦克斯曼获得了成功。随后又相继问世了异烟肼(INH, 1952年)、乙胺丁醇(EMB,1961年)、利福平(RFP,1966年),结核病的治疗迎来了前所 未有的春天。疫苗及结核特效药物的应用,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条件、卫生条件 的改善,结核病的疫情从欧美国家开始下降,一度使美国的科学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预言20 世纪末可消灭结核,然而事实证明结核杆菌远比科学家预想的要顽强得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结核病在全球“死灰复燃”,许多国家包括结核病疫情控制较好的 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疫情下降缓慢或严重反弹的局面,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增 长,结核病再次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并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的经济社 会问题。因此,WHO于1993年第4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紧 接着于1995年,决定把每年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增强对结核病防治的重视
病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6 杆菌(有毒株)历经 13 年,230 次传代,从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中筛选获得了减毒株,其 丧失对人类的致病能力,但仍保持有足够高的免疫原性,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结核的疫 苗,称为“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简称 BCG)。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尽管找到了结核病的元凶——结核杆菌,结核病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特别是 1895 年伦琴发明了 X 射线,为肺结核的诊断与病情观察提供了更大便利,然而 肺结核仍然在大量流行,结核的临床治疗停滞不前。结核病研究先驱科赫也在孜孜不倦的钻研 中,1890 年,他从结核杆菌中提取物质制备出一种命名为 koch’s lymph 物质,期望用于结核 病人的治疗,结果被证明无效,并对重症病人还是有害的。这一令人沮丧的结果在科学牛人面 前实在不是个事,很快他就发现,这一物质虽不能用于治疗,却仍然大有可为,因为它可以可 用于结核病诊断,即结核菌素,我们熟知的 OT 试验,就来源于此。 鉴于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的结核病人苛求接受治疗,需求的旺盛为各色医生及医疗手段提 供了机遇,萌生了诸多不可思议的治疗方法,如用石炭酸液、金、碘仿、砒霜、薄荷油等口 服、吸入或直接注射入肺;或者喝木瓜汁、灌硫黄气、吃带血馒头等无奇不有,人为制造气 胸、肺萎陷以达到肺休养的目的,以及切除肋骨以减少胸腔容量等手术治疗也一度盛行。从 1 9 世纪中期开始,基于呼吸新鲜空气的休养疗法日益在欧洲和美国盛行,一些专为富人开设的 疗养院应运而生,政府也开始捐资创办疗养院,在疗养院里,这些奇特疗法的应用也达到了顶 点。上海最早的结核病院始建于 1933 年 6 月,由医学专家、国立上海医学院颜福庆院长(上 海医学院的创始人)等人倡议募捐筹建,浙江巨富叶澄衷之子叶子衡先生慨然捐出其建造仅 1 5 年的私人叶家花园作为院址(位于现在的上海市肺科医院)。然而世界范围内,对受到更大 影响的劳工人群,却极少具有进行疗养的机会和物质条件。 在二次大战期间结核病治疗出现重大突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一直致力于提取能遏 制结核杆菌生长的抗生素,1943 年终于获得了链霉素,病人使用后病程发展停止,结核杆菌 也在病人的痰液中消失,最终痊愈。瓦克斯曼获得了成功。随后又相继问世了异烟肼(INH, 1952 年)、乙胺丁醇(EMB,1961 年)、利福平(RFP,1966 年),结核病的治疗迎来了前所 未有的春天。疫苗及结核特效药物的应用,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条件、卫生条件 的改善,结核病的疫情从欧美国家开始下降,一度使美国的科学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预言 20 世纪末可消灭结核,然而事实证明结核杆菌远比科学家预想的要顽强得多。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结核病在全球“死灰复燃”,许多国家包括结核病疫情控制较好的 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疫情下降缓慢或严重反弹的局面,发病率以每年 1.1%的速度增 长,结核病再次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并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的经济社 会问题。因此,WHO 于 1993 年第 46 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紧 接着于 1995 年,决定把每年 3 月 24 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增强对结核病防治的重视
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我国积极响应WHO号召,推出结核病防治徽标。徽标以“结核”的英文简写字母“TB” 为主要设计元素,通过图形演化出“中国”的英文首字母“C”及英文“预防、控制”的首字 母“P、C”共同形成徽标主要图形。此外,字母经变化组合又构成“人”的形象,体现了人 人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意蕴。徽标整体由蓝、白两色组成。白色是为了提醒人们时刻不忘曾 有“白色瘟疫”之称的肺结核的危害;蓝色则寓意宁静和谐,表示最终人类将免受结核病的威 胁 罗伯·科睡实现结植杆蛋一百周年 n 8 【结核病的流行现状】 结核病又称为“痨病”或“白色瘟疫”,是危害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WHO在《2013年 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提到结核病是全世界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致死中的第二位病因,仅次于艾 滋病(HIV)。据估计,2012年,共出现860万结核新病例(其中包括110万HV患者,且 75%发生在非洲),130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32万HIV阳性患者),41万女性死于结核病 (其中把控16万HV阳性女患者),在全部HV阳性的结核死亡病例中,女性占50%。53 万儿童罹患结核病(其中74万HV阴性的儿童死于结核病)。2012年,全球范围内据估计有 45万人发展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17万人死于MDR-TB。2012年全球范围内诊断为 MDR-TB的人数几乎达到2011年的两倍,约有94万。其中包括84万MDR-B确诊患者和1 万通过 Xpert MTB/RF检测出的利福平耐药患者。但2012年全球 MDR-TB负担重的国家不到 四分之一。2012年超过77万的MDR-TB患者开始二线治疗,另外至少有1.6万的患者没有接 受治疗。部分国家确诊患者接受治疗的覆盖范围还有很大缺口,特别是非洲地区(51%接受治 疗),其次还有中国、巴基斯坦和南非。截止2012年底,有92个国家报道出现过至少1例广 泛抗药性结核病(XDR-TB)。据估计,MDR-TB中平均有9.6%的病例为XDR-TB。 大多数结核病例在发展中国家,其中非洲的人均发病率最高,达255十万,是全球平均水 平122什万的两倍多,以非洲东南部国家斯威士兰的发病率最高,南非其次,达1%以上:超 过半数的病例在6个亚洲国家:印度(约占全球26%)、中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巴基斯
病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7 。我国积极响应 WHO 号召,推出结核病防治徽标。徽标以“结核”的英文简写字母“TB” 为主要设计元素,通过图形演化出“中国”的英文首字母“C”及英文“预防、控制”的首字 母“P、C”共同形成徽标主要图形。此外,字母经变化组合又构成“人”的形象,体现了人 人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意蕴。徽标整体由蓝、白两色组成。白色是为了提醒人们时刻不忘曾 有“白色瘟疫”之称的肺结核的危害;蓝色则寓意宁静和谐,表示最终人类将免受结核病的威 胁。 【结核病的流行现状】 结核病又称为“痨病”或“白色瘟疫”,是危害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WHO 在《2013 年 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提到结核病是全世界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致死中的第二位病因,仅次于艾 滋病(HIV)。据估计,2012 年,共出现 860 万结核新病例(其中包括 110 万 HIV 患者,且 75%发生在非洲),130 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 32 万 HIV 阳性患者),41 万女性死于结核病 (其中把控 16 万 HIV 阳性女患者),在全部 HIV 阳性的结核死亡病例中,女性占 50%。53 万儿童罹患结核病(其中 7.4 万 HIV 阴性的儿童死于结核病)。2012 年,全球范围内据估计有 45 万人发展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17 万人死于 MDR-TB。2012 年全球范围内诊断为 MDR-TB 的人数几乎达到 2011 年的两倍,约有 9.4 万。其中包括 8.4 万 MDR-TB 确诊患者和 1 万通过 Xpert MTB/RIF 检测出的利福平耐药患者。但 2012 年全球 MDR-TB 负担重的国家不到 四分之一。2012 年超过 7.7 万的 MDR-TB 患者开始二线治疗,另外至少有 1.6 万的患者没有接 受治疗。部分国家确诊患者接受治疗的覆盖范围还有很大缺口,特别是非洲地区(51%接受治 疗),其次还有中国、巴基斯坦和南非。截止 2012 年底,有 92 个国家报道出现过至少 1 例广 泛抗药性结核病(XDR-TB)。据估计,MDR-TB 中平均有 9.6%的病例为 XDR-TB。 大多数结核病例在发展中国家,其中非洲的人均发病率最高,达 255/十万,是全球平均水 平 122/十万的两倍多,以非洲东南部国家斯威士兰的发病率最高,南非其次,达 1%以上;超 过半数的病例在 6 个亚洲国家:印度(约占全球 26%)、中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巴基斯
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坦、菲律宾(以上依照总病例数排序,若依人均发病率排序,则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 拉、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全球22个结核高负担国家,病例数占全球结核发病的80% 与此同时,2012年,仅有570万新诊断病例纳入国家结核病规划中。有将近300万结核病人, 因未被诊断出或未被上报而被“忽略”。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 杆菌,大部分处于结核潜伏感染状态,其中5~10%将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在免疫力低下的 特殊人群,患病的风险还将大大增多,因此,目前仍需加大力度进行结核的检测(包括结核潜 伏感染人群的筛查)、治疗和病例通报。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的治疗已经大大进步,1995-2012年间,参与WHO 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国家中,有5600万人成功接受了结核病治疗,并因此挽救了2200万人的性 命。全球结核的发病率以每年2%的趋势在缓慢下降,自2000年至2012年,发病率从148/十 万下降至122/十万,死亡率从22什万下降至13/十万,有望达到2006年终止结核策略中提出 的“到2015年:在1990年基线上降低50%的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目标,并最终达到 “到2050年:消除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结核病(每100万人口中1个病人)”的一个无结核威胁 的世界(ATB- free world)。 我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 位,每年发病患者约90~110万,约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2%,全国估计有55亿人感染过结核 病,占总人口的44.5%。自190年起,中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肺结核控制的投入,开始实行 肺结核的免费诊断与免费治疗,同时实施世卫组织提倡的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方案并加大以 社区为主的疾病防控范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过去21年间的结核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发病率从1992年的12910万人降至2012年的77/10万人。其中在2000至2010年期间,中国 的肺结核发病率下降了57%,下降幅度是前10年的三倍。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发病率在逐 年下降,然发病总人数仍不可小觑,再加上人口流动频繁、耐药结核菌的蔓延、结核杆菌与艾 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以及政府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不足、民众卫生意识缺失等问题,结核病的 防治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病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8 坦、菲律宾(以上依照总病例数排序,若依人均发病率排序,则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 拉、巴基斯坦、印度、中国)。 全球 22 个结核高负担国家,病例数占全球结核发病的 80%。 与此同时,2012 年,仅有 570 万新诊断病例纳入国家结核病规划中。有将近 300 万结核病人, 因未被诊断出或未被上报而被“忽略”。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全球约有 1/3 的人口感染了结核 杆菌,大部分处于结核潜伏感染状态,其中 5~10%将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在免疫力低下的 特殊人群,患病的风险还将大大增多,因此,目前仍需加大力度进行结核的检测(包括结核潜 伏感染人群的筛查)、治疗和病例通报。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的治疗已经大大进步,1995-2012 年间,参与 WHO 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国家中,有 5600 万人成功接受了结核病治疗,并因此挽救了 2200 万人的性 命。全球结核的发病率以每年 2%的趋势在缓慢下降,自 2000 年至 2012 年,发病率从 148/十 万下降至 122/十万,死亡率从 22/十万下降至 13/十万,有望达到 2006 年终止结核策略中提出 的“到 2015 年: 在 1990 年基线上降低 50%的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目标,并最终达到 “到 2050 年: 消除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结核病 (每 100 万人口中 1 个病人) ”的一个无结核威胁 的世界(A TB-free world)。 我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 22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 位,每年发病患者约 90~110 万,约占全球疾病负担的 12%,全国估计有 5.5 亿人感染过结核 病,占总人口的 44.5%。自 1990 年起,中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肺结核控制的投入,开始实行 肺结核的免费诊断与免费治疗,同时实施世卫组织提倡的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方案并加大以 社区为主的疾病防控范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过去 21 年间的结核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发病率从 1992 年的 129/10 万人降至 2012 年的 77/10 万人。其中在 2000 至 2010 年期间,中国 的肺结核发病率下降了 57%,下降幅度是前 10 年的三倍。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发病率在逐 年下降,然发病总人数仍不可小觑,再加上人口流动频繁、耐药结核菌的蔓延、结核杆菌与艾 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以及政府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不足、民众卫生意识缺失等问题,结核病的 防治形势依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