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g此,佛经大 量峄成中文,为魏晋南北朝游造了一种 新的文化氛田和端 二等对文学的影购 1本嘴了想象世界画 2如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点生忏反切擅发四声。 4、丰富了奴语锢汇 亐、使文学观念多样化
21 第五节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一、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此后,佛经大 量译成中文,为魏晋南北朝文学营造了一种 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土壤。 二、对文学的影响: 1、丰富了想象世界。 2、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产生了反切,发现了四声。 4、丰富了汉语词汇。 5、使文学观念多样化
※第六节魏晋六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汉末建 魏蜀 正始元年 西 北方:五胡十六 国 安吴 南方:东晋 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东晋文学 文学 北 东魏→北齐 魏 西魏→北周隋统一(589 北朝文学 年) 宋→齐→梁→陈 南朝文学
22 ※ 第六节 魏晋六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汉 末 建 安 魏 蜀 吴 正 始 元 年 西 晋 北方:五胡十六 国 南方:东晋 建 安 文 学 正始文学 西晋 文学 东晋文学 北 魏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宋 → 齐 → 梁 → 陈 隋统一(589 北 朝 文 学 年) 南 朝 文 学
小结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 重要肘期,生长发育了中古最灿烂的文化;又 是一个酝酿看新变的肘期,呈现出自由开放 富于创造力的局面。 文体得到长足发展: 1、五言诗创作达到顶峰; 2、骈文出现并发畏迅速 3、骈赋发畏进入高峰; 4、七言古诗确立并取得可喜成绩; 5、民歌兴盛; 6、小说初具规模; 23
23 小 结: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 重要时期,生长发育了中古最灿烂的文化;又 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呈现出自由开放、 富于创造力的局面。 文体得到长足发展: 1、五言诗创作达到顶峰 ; 2、骈文出现并发展迅速; 3、骈赋发展进入高峰; 4、七言古诗确立并取得可喜成绩; 5、民歌兴盛; 6、小说初具规模;
第二章建安文学(196魏前期)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曹操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曹丕的诗文创作 ※第五节 曹植的文学创作 ※第六节 王粲的《七哀诗》 第七节 蔡琰的《悲愤诗》
24 第二章 建安文学(196—魏前期)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曹操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曹丕的诗文创作 ※ 第五节 曹植的文学创作 ※ 第六节 王粲的《七哀诗》 第七节 蔡琰的《悲愤诗》
第一节概述 时代背景: 军阀割据混战,后曹揉实际把握北方政权, 形成一个文学中心。社会政治格局、思想风貌 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容都迥异于前代。 二、代表作家: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应瑒 刘桢、徐干(得名于《典论·论文》) 女诗人蔡琰等
25 第一节 概 述 一、时代背景: 军阀割据混战,后曹操实际把握北方政权, 形成一个文学中心。社会政治格局、思想风貌、 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容都迥异于前代。 二、代表作家: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应瑒、 刘桢、徐干(得名于《典论·论文》) 女诗人蔡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