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一建安才子 B“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 曹丕《典论·酒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 杜康。” 曹操《短歌行》 是举太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伐云梦 之竹以为畬,斩泗滨之梓以为筝,食若填巨壑, 饮若灌漏卮。其乐國难量,非大大夫之乐 哉!” 曹植《与吴季重书》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将进酒》
16 ※ “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 ♠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建安才子 ☞ “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 -- 曹丕《典论ㆍ酒诲》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 杜康。” -- 曹操《短歌行》 ☞ “愿举太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伐云梦 之竹以为笛,斩泗滨之梓以为筝,食若填巨壑, 饮若灌漏卮。其乐固难量,岂非大丈夫之乐 哉!” -- 曹植《与吴季重书》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李白 《将进酒》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 田七子”中孔融曾说:“坐上客常满.尊中 酒不空,吾无忧矣!”并写《难曹公禁酒书》 抗争其禁酒令。 “七子”中王粲写有《酒赋》来赞美饮酒。 “….相与友善,崇尚老庄,行为放达,常 游于竹林,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 贤。’”(《三国志·魏氏春秋》) ※“竹林七贤”嗜酒的心态是复杂的,但 放荡不羁是共同特征。其与老庄精神的沟通, 追求精神自由与个体人格的解放。是其放达的 哲学根源
17 ♠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 ☞ “七子”中孔融曾说:“坐上客常满,尊中 酒不空,吾无忧矣!”并写《难曹公禁酒书》 抗争其禁酒令。 “七子” 中王粲写有《酒赋》来赞美饮酒。 ☞ “…相与友善,崇尚老庄,行为放达,常 游于竹林,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 贤。’ ”(《三国志•魏氏春秋》) ※ “竹林七贤”嗜酒的心态是复杂的,但 放荡不羁是共同特征。其与老庄精神的沟通, 追求精神自由与个体人格的解放,是其放达的 哲学根源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竹林七贤” 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者,藉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晋书·阮籍传》)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世说新语 任诞》) E 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留“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 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世 说新语·任诞》载东晋名士王恭语) 陶渊明“性嗜酒”,创作了大量的以饮酒 为题材的诗歌。寻求酒中的“真味”,即人生 的真谛
18 ♠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竹林七贤” ☞ “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晋书 •阮籍传》) ☞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世说新语 • 任诞》) ☞ “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 “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 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世 说新语 • 任诞》载东晋名士王恭语) ☞ 陶渊明“性嗜酒”,创作了大量的以饮酒 为题材的诗歌,寻求酒中的“真味”,即人生 的真谛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精神实质 ※魏晋文人名士酒缘背后的深层原因:儒 学的衰微与道家思想的流泛使生命的意识与 价值更具多元色彩。 这种醉酒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酒神精神,不 是情欲的狂欢和本能冲力,而是在逃避中寻 找理解,于颓废中求得醒悟,包含着太多的 理性。围绕看酒与醉的是人世的烦忧、人际 的苦痛,更多的则是对人生的理性执著和情 感眷恋,是对人生对世界的一派含蓄温柔 深情脉脉、情理和谐,这也是“魏晋风流” 的一种体现
19 ♠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精神实质 ※ 魏晋文人名士酒缘背后的深层 原因:儒 学的衰微与道家思想的流泛使生命的意识与 价值更具多元色彩。 这种醉酒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酒神精神,不 是情欲的狂欢和本能冲力,而是在逃避中寻 找理解,于颓废中求得醒悟,包含着太多的 理性。围绕着酒与醉的是人世的烦忧、人际 的苦痛,更多的则是对人生的理性执著和情 感眷恋,是对人生对世界的一派含蓄温柔、 深情脉脉、情理和谐,这也是“魏晋风流” 的一种体现
化晋 照人人≈ 生 全 崇尚清 饮中八仙 面静 诠与图 释旬 了然 冰魏 晋追 度诗 表现了魏一 风求了 9A0I6CI016Y016406006491690680645642640640
20 《 饮 中 八 仙 图 》 , 表 现 了 魏 晋 人 崇 尚 清 静 与 自 然 , 追 求 诗 化 人 生 , 全 面 诠 释 了 魏 晋 风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