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安文学取得的成就 1、创作主体队伍庞大: 以三曹为中心,可谓“俊才云蒸,佳作霞 蔚 2、创作形式多样: 诗歌为主要形式,推动了五言体诗的成熟 形成了第一次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 章、奏、表、檄各体文章写作气势酣畅 文笔兼美;书、疏、辞、赋抒情写心,文采 缤纷; 3、文学批评肇始发端: 涉及作家才性、作品风格、文体和文章审 美价值等,有力推动和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 文学创作活动
26 三、建安文学取得的成就 1、创作主体队伍庞大: 以三曹为中心,可谓“俊才云蒸,佳作霞 蔚” 。 2、创作形式多样: 诗歌为主要形式,推动了五言体诗的成熟, 形成了第一次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 章、奏、表、檄各体文章写作气势酣畅, 文笔兼美;书、疏、辞、赋抒情写心,文采 缤纷; 3、文学批评肇始发端: 涉及作家才性 、作品风格、文体和文章审 美价值等,有力推动和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 文学创作活动
四、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1、动乱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 创作素材,许多作家的作品成为汉末战乱不绝 的真实写照: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27
27 四、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1、动乱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 创作素材,许多作家的作品成为汉末战乱不绝 的真实写照: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2、对社会苦准的感慨和个人内心失意的相 互激荡,使建安文人一方面创作出反映社会 现实、同情人民疾苦及抒发其建功立业、拯 救生民理想的积极的作品,另一方面这些作 品又总是覆盖看一层难以排造的悲凉梗概哀 楚之气,反映了文人一种志不获骋的政治理 想挫折感。 3、儒家恩想的动摇,文学思潮改变,文学 得到自由发展
28 四、 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2、 对社会苦难的感慨和个人内心失意的相 互激荡,使建安文人一方面创作出反映社会 现实、同情人民疾苦及抒发其建功立业、拯 救生民理想的积极的作品,另一方面这些作 品又总是覆盖着一层难以排遣的悲凉梗概哀 楚之气,反映了文人一种志不获骋的政治理 想挫折感。 3、 儒家思想的动摇,文学思潮改变,文学 得到自由发展
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4、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并加以发畏改 造 继承:五言体式;语言风格;诗题。 改造:多抒情之作;率先引用了辞赋的 某些特点,如语言华丽、对仗等,强调“诗 赋欲丽”(曹丕语 5、执政的曹氏集团的推动和引导。 邺下创作集团
29 四、 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4、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并加以发展改 造。 继承:五言体式;语言风格;诗题。 改造:多抒情之作;率先引用了辞赋的 某些特点,如语言华丽、对仗等,强调“诗 赋欲丽”(曹丕语)。 5、 执政的曹氏集团的推动和引导。 “邺下创作集团”
第二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e“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总体的艺术 风貌,即在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基础 上所表现出来的明朗刚健、简练有力、富 于气势的特色。 创作主题之一: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政治 理想 创作主题之二: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艺术表征之一:鮮明的个性特征; 艺术表征之二:浓郁的悲剧色彩;
30 第二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 “建安风骨” :指建安诗歌总体的艺术 风貌,即在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基础 上所表现出来的明朗刚健、简练有力、富 于气势的特色。 创作主题之一: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政治 理想; 创作主题之二: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艺术表征之一:鲜明的个性特征; 艺术表征之二:浓郁的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