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古典白话短篇小说》丛书 明 凌 濛
拍案惊奇 前言 继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 言》后,与其同时的凌濛初的拟话本小说《拍案惊奇》与 《二刻拍案惊奇》又随之问世。与“三言”之多依傍宋元旧话 不同,这“二拍”却实在是“中国第一部个人的白话短篇小 说创作集,是文学史上空前的收获”(谭正璧《话本与古剧》)。 历来道着“三言”,无有不提及“二拍”者。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又名凌波,别 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祖约言,官至南京 刑部员外郎;父迪知,曾官大名府通判、常州府同知。他本 人十二岁入泮,十八岁补廪,唯科场失意,四度赴试,均未 中举。晚年,方以副贡授上海县丞,升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 终以仇视农民革命,抗拒李自成的起义军,力疾呕血而死。除 “二拍”外,一生还著有《言诗翼》、《诗逆》、《诗经人物考》 《国门集》、《南音三籁》,及杂剧《虬髯翁》、《北红拂》等诗 文、戏剧、杂著多种。 与冯梦龙的“三言”不同,凌氏的《拍案惊奇》诞生以 来曾迭遭查禁,因其语涉迷信、淫泆等内容,解放以来亦 直评价不高。但它在民间的流播却很广泛,各种翻刻本亦为 数甚多。以至郑振铎在《中国文学论集》里感叹:“在明人话
前 言 继 冯 梦 龙 所 编 纂 的 《 喻 世 明 言 》 、 《 警 世 通 言 》 、 《 醒 世 恒 言 》 后 , 与 其 同 时 的 凌 濛 初 的 拟 话 本 小 说 《 拍 案 惊 奇 》 与 《 二 刻 拍 案 惊 奇 》 又 随 之 问 世 。 与 “ 三 言 ” 之 多 依 傍 宋 元 旧 话 不 同 , 这 “ 二 拍 ” 却 实 在 是 “ 中 国 第 一 部 个 人 的 白 话 短 篇 小 说 创 作 集 , 是 文 学 史 上 空 前 的 收 获 ” ( 谭 正 璧 《 话 本 与 古 剧 》 ) 。 历 来 道 着 “ 三 言 ” , 无 有 不 提 及 “ 二 拍 ” 者 。 凌 濛 初 ( 1 5 8 0 — 1 6 4 4 ) , 字 玄 房 , 号 初 成 , 又 名 凌 波 , 别 号 即 空 观 主 人 。 浙 江 乌 程 ( 今 吴 兴 ) 人 。 祖 约 言 , 官 至 南 京 刑 部 员 外 郎 ; 父 迪 知 , 曾 官 大 名 府 通 判 、 常 州 府 同 知 。 他 本 人 十 二 岁 入 泮 , 十 八 岁 补 廪 , 唯 科 场 失 意 , 四 度 赴 试 , 均 未 中 举 。 晚 年 , 方 以 副 贡 授 上 海 县 丞 , 升 徐 州 通 判 并 分 署 房 村 。 终 以 仇 视 农 民 革 命 , 抗 拒 李 自 成 的 起 义 军 , 力 疾 呕 血 而 死 。 除 “ 二 拍 ” 外 , 一 生 还 著 有 《 言 诗 翼 》 、 《 诗 逆 》 、 《 诗 经 人 物 考 》 、 《 国 门 集 》 、 《 南 音 三 籁 》 , 及 杂 剧 《 虬 髯 翁 》 、 《 北 红 拂 》 等 诗 文 、 戏 剧 、 杂 著 多 种 。 与 冯 梦 龙 的 “ 三 言 ” 不 同 , 凌 氏 的 《 拍 案 惊 奇 》 诞 生 以 来 曾 迭 遭 查 禁 , 因 其 语 涉 迷 信 、 淫 泆 等 内 容 , 解 放 以 来 亦 一 直 评 价 不 高 。 但 它 在 民 间 的 流 播 却 很 广 泛 , 各 种 翻 刻 本 亦 为 数 甚 多 。 以 至 郑 振 铎 在 《 中 国 文 学 论 集 》 里 感 叹 : “ 在 明 人 话 拍 案 惊 奇 · 1 ·
拍案惊奇 前言 继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 言》后,与其同时的凌濛初的拟话本小说《拍案惊奇》与 《二刻拍案惊奇》又随之问世。与“三言”之多依傍宋元旧话 不同,这“二拍”却实在是“中国第一部个人的白话短篇小 说创作集,是文学史上空前的收获”(谭正璧《话本与古剧》)。 历来道着“三言”,无有不提及“二拍”者。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又名凌波,别 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祖约言,官至南京 刑部员外郎;父迪知,曾官大名府通判、常州府同知。他本 人十二岁入泮,十八岁补廪,唯科场失意,四度赴试,均未 中举。晚年,方以副贡授上海县丞,升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 终以仇视农民革命,抗拒李自成的起义军,力疾呕血而死。除 “二拍”外,一生还著有《言诗翼》、《诗逆》、《诗经人物考》 《国门集》、《南音三籁》,及杂剧《虬髯翁》、《北红拂》等诗 文、戏剧、杂著多种。 与冯梦龙的“三言”不同,凌氏的《拍案惊奇》诞生以 来曾迭遭查禁,因其语涉迷信、淫泆等内容,解放以来亦 直评价不高。但它在民间的流播却很广泛,各种翻刻本亦为 数甚多。以至郑振铎在《中国文学论集》里感叹:“在明人话
本 集 中 , 三 百 年 来 得 以 享 受 这 种 不 休 不 息 的 欢 迎 者 , 《 今 古 奇 观 》 之 外 , 便 当 首 屈 这 部 创 作 集 《 拍 案 惊 奇 》 了 。 ” 究 其 原 因 , 这 不 仅 应 从 作 品 内 容 本 身 , 而 且 亦 应 从 作 者 的 创 作 宗 旨 与 创 作 方 法 上 去 作 双 向 的 分 析 考 察 。 据 《 初 刻 拍 案 惊 奇 · 序 》 云 : 近 世 承 平 日 久 , 民 佚 志 淫 。 一 二 轻 薄 恶 少 , 初 学 拈 笔 , 便 思 污 蔑 世 界 , 广 摭 诬 造 , 非 荒 诞 不 足 信 , 则 亵 秽 不 忍 闻 。 得 罪 名 教 , 种 业 来 生 , 莫 此 为 甚 ! 而 且 纸 为 之 贵 , 无 翼 飞 , 不 胫 走 。 有 识 者 为 世 道 忧 之 , 以 功 令 厉 禁 , 宜 其 然 也 。 独 龙 子 犹 氏 所 辑 《 喻 世 》 等 诸 言 , 颇 存 雅 道 , 时 著 良 规 , 一 破 今 时 陋 习 , 而 宋 元 旧 种 , 亦 被 蒐 括 殆 尽 。 肆 中 人 见 其 行 世 颇 捷 , 意 余 当 别 有 秘 本 , 图 出 而 衡 之 。 不 知 一 二 遗 者 , 皆 其 沟 中 之 断 , 芜 略 不 足 陈 已 。 因 取 古 今 来 杂 碎 事 可 新 听 睹 、 佐 谈 谐 者 , 而 畅 之 , 得 若 干 卷 。 其 事 之 真 与 饰 , 名 之 实 与 赝 , 各 参 半 。 文 不 足 征 , 意 殊 有 属 。 凡 耳 目 前 怪 怪 奇 奇 , 当 亦 无 所 不 有 , 总 以 言 之 者 大 罪 , 闻 之 者 足 以 为 戒 , 则 可 谓 云 尔 已 矣 。 由 此 , 我 们 可 以 知 道 : 第 一 , 因 晚 明 社 会 的 “ 承 平 日 久 , 民 佚 志 淫 ” , 著 者 对 流 行 的 “ 荒 诞 不 足 信 ” 、 “ 亵 秽 不 忍 闻 ” 一 类 作 品 深 恶 痛 绝 。 他 的 创 作 《 拍 案 惊 奇 》 , 虽 是 应 了 书 贾 的 请 求 , 但 他 确 实 是 以 冯 梦 龙 为 榜 样 , 在 他 的 作 品 里 贯 彻 惩 世 劝 俗 的 宗 旨 。 因 而 决 定 了 其 作 品 虽 每 多 令 人 厌 嫌 的 封 建 说 教 , 却 亦 不 乏 积 极 的 进 步 的 内 容 。 作 者 对 诸 如 狠 戾 凶 悍 、 谋 财 害 命 、 奸 淫 邪 恶 、 嫌 贫 爱 富 、 贪 赃 枉 法 、 贪 财 好 色 等 恶 行 的 谴 责 鞭 · 2 · 拍 案 惊 奇 前 言 继 冯 梦 龙 所 编 纂 的 《 喻 世 明 言 》 、 《 警 世 通 言 》 、 《 醒 世 恒 言 》 后 , 与 其 同 时 的 凌 濛 初 的 拟 话 本 小 说 《 拍 案 惊 奇 》 与 《 二 刻 拍 案 惊 奇 》 又 随 之 问 世 。 与 “ 三 言 ” 之 多 依 傍 宋 元 旧 话 不 同 , 这 “ 二 拍 ” 却 实 在 是 “ 中 国 第 一 部 个 人 的 白 话 短 篇 小 说 创 作 集 , 是 文 学 史 上 空 前 的 收 获 ” ( 谭 正 璧 《 话 本 与 古 剧 》 ) 。 历 来 道 着 “ 三 言 ” , 无 有 不 提 及 “ 二 拍 ” 者 。 凌 濛 初 ( 1 5 8 0 — 1 6 4 4 ) , 字 玄 房 , 号 初 成 , 又 名 凌 波 , 别 号 即 空 观 主 人 。 浙 江 乌 程 ( 今 吴 兴 ) 人 。 祖 约 言 , 官 至 南 京 刑 部 员 外 郎 ; 父 迪 知 , 曾 官 大 名 府 通 判 、 常 州 府 同 知 。 他 本 人 十 二 岁 入 泮 , 十 八 岁 补 廪 , 唯 科 场 失 意 , 四 度 赴 试 , 均 未 中 举 。 晚 年 , 方 以 副 贡 授 上 海 县 丞 , 升 徐 州 通 判 并 分 署 房 村 。 终 以 仇 视 农 民 革 命 , 抗 拒 李 自 成 的 起 义 军 , 力 疾 呕 血 而 死 。 除 “ 二 拍 ” 外 , 一 生 还 著 有 《 言 诗 翼 》 、 《 诗 逆 》 、 《 诗 经 人 物 考 》 、 《 国 门 集 》 、 《 南 音 三 籁 》 , 及 杂 剧 《 虬 髯 翁 》 、 《 北 红 拂 》 等 诗 文 、 戏 剧 、 杂 著 多 种 。 与 冯 梦 龙 的 “ 三 言 ” 不 同 , 凌 氏 的 《 拍 案 惊 奇 》 诞 生 以 来 曾 迭 遭 查 禁 , 因 其 语 涉 迷 信 、 淫 泆 等 内 容 , 解 放 以 来 亦 一 直 评 价 不 高 。 但 它 在 民 间 的 流 播 却 很 广 泛 , 各 种 翻 刻 本 亦 为 数 甚 多 。 以 至 郑 振 铎 在 《 中 国 文 学 论 集 》 里 感 叹 : “ 在 明 人 话 拍 案 惊 奇 · 1 ·
拍案惊奇 笞,及对温良和善、仗义疏财、除暴安良、清明廉洁、行善 修道等品行的认同赞扬,无疑与广大民众的某些理想和愿望 息息相通,从而能广泛地引起共鸣 第二,小说“无翼飞,不胫走”,其关乎世道人心的重大 作用,远较六经正史为甚。对此,不仅冯梦龙《古今小说 序》中有着清醒的认识,凌濛初同样看到了“小道可观” (《拍案惊奇序》)的非凡作用。因而自觉地运用小说警世劝 俗,转移人心,并采用人民大众所喜爱熟悉的话本形式,“取 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充分注意到 民众普遍的欣赏习惯,做到语言晓畅,内容丰富,情节完整, 主题明晰,所以翼飞胫走,风行天下,较之“拈髭呕血,笔 冢砚穿”之作,贏得了更多的读者 显然,凌濛初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落后的,并且充满着 矛盾。比如,凌氏既在序言里痛斥“亵秽”,主张锄芟禁止这 类东西,却又使自己的作品沾染淫风,充斥大量的色情描写。 他既反对宿娼,又描写通妓;既诬蔑农民起义的女首领唐赛 儿,又颂美绿林中也有仗义疏财的匪魁盗首乌将军。如此等 等,均非斥以“虛伪”二字所能概括的,而恰恰反映了作者 在传统道德与新兴的市民意识之中的徘徊不定。而类似“万 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顽铁生辉”, 以及所宣扬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等宿命论、因果报应 思想,在书中比比皆是,其渲染封建迷信或颂扬封建的忠孝 节义的文字,于书中亦触目可见。这就大大妨碍了他的艺术 创造,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降低了小说的品位格调。 然而,《拍案惊奇》毕竟是文人创作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
笞 , 及 对 温 良 和 善 、 仗 义 疏 财 、 除 暴 安 良 、 清 明 廉 洁 、 行 善 修 道 等 品 行 的 认 同 赞 扬 , 无 疑 与 广 大 民 众 的 某 些 理 想 和 愿 望 息 息 相 通 , 从 而 能 广 泛 地 引 起 共 鸣 。 第 二 , 小 说 “ 无 翼 飞 , 不 胫 走 ” , 其 关 乎 世 道 人 心 的 重 大 作 用 , 远 较 六 经 正 史 为 甚 。 对 此 , 不 仅 冯 梦 龙 《 古 今 小 说 · 序 》 中 有 着 清 醒 的 认 识 , 凌 濛 初 同 样 看 到 了 “ 小 道 可 观 ” ( 《 拍 案 惊 奇 序 》 ) 的 非 凡 作 用 。 因 而 自 觉 地 运 用 小 说 警 世 劝 俗 , 转 移 人 心 , 并 采 用 人 民 大 众 所 喜 爱 熟 悉 的 话 本 形 式 , “ 取 古 今 来 杂 碎 事 可 新 听 睹 、 佐 谈 谐 者 , 演 而 畅 之 ” , 充 分 注 意 到 民 众 普 遍 的 欣 赏 习 惯 , 做 到 语 言 晓 畅 , 内 容 丰 富 , 情 节 完 整 , 主 题 明 晰 , 所 以 翼 飞 胫 走 , 风 行 天 下 , 较 之 “ 拈 髭 呕 血 , 笔 冢 砚 穿 ” 之 作 , 赢 得 了 更 多 的 读 者 。 显 然 , 凌 濛 初 的 世 界 观 基 本 上 还 是 落 后 的 , 并 且 充 满 着 矛 盾 。 比 如 , 凌 氏 既 在 序 言 里 痛 斥 “ 亵 秽 ” , 主 张 锄 芟 禁 止 这 类 东 西 , 却 又 使 自 己 的 作 品 沾 染 淫 风 , 充 斥 大 量 的 色 情 描 写 。 他 既 反 对 宿 娼 , 又 描 写 通 妓 ; 既 诬 蔑 农 民 起 义 的 女 首 领 唐 赛 儿 , 又 颂 美 绿 林 中 也 有 仗 义 疏 财 的 匪 魁 盗 首 乌 将 军 。 如 此 等 等 , 均 非 斥 以 “ 虚 伪 ” 二 字 所 能 概 括 的 , 而 恰 恰 反 映 了 作 者 在 传 统 道 德 与 新 兴 的 市 民 意 识 之 中 的 徘 徊 不 定 。 而 类 似 “ 万 事 分 已 定 , 浮 生 空 自 忙 ” 、 “ 运 退 黄 金 失 色 , 时 来 顽 铁 生 辉 ” , 以 及 所 宣 扬 的 “ 一 饮 一 啄 , 莫 非 前 定 ” 等 宿 命 论 、 因 果 报 应 思 想 , 在 书 中 比 比 皆 是 , 其 渲 染 封 建 迷 信 或 颂 扬 封 建 的 忠 孝 节 义 的 文 字 , 于 书 中 亦 触 目 可 见 。 这 就 大 大 妨 碍 了 他 的 艺 术 创 造 , 削 弱 了 作 品 的 思 想 意 义 , 降 低 了 小 说 的 品 位 格 调 。 然 而 , 《 拍 案 惊 奇 》 毕 竟 是 文 人 创 作 的 第 一 部 白 话 短 篇 小 拍 案 惊 奇 · 3 ·
拍案惊奇 说集,它掀开了明末腐败社会帷幕的一角,向人们展示了当 时的世态人情,淋漓尽致地描摹了那个“而今总是混帐的世 界”。小说中突出表现明代城市市民生活与意识的某些篇章 (如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充溢着 浓厚的商品经济的信息,给人以很强的时代感受,从中可看 到明代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端芽 传世的《拍案惊奇》四十卷,原由尚友堂刊行于明崇祯 元年(1628),与冯氏《醒世恒言》的出版相距甚近。但原刻 早佚,仅日本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法库藏有天下孤本。其次, 别有三十九卷本,然书名改作《初刻拍案惊奇》。书中三十八 卷虽皆尚友堂原刻,但佚缺第二十三卷,而以重刻的原第四 十卷取而代之以行世,今藏日本广岛大学。此外,尚有覆尚 友堂本、清闲居本、松鹤斋本、聚锦堂本、同人堂本等多种 清刊本,惜均多脱误,且皆佚缺原刊之最后四卷。 所幸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与两国文化交流的开 展,上海复旦大学章培恒教授于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O年应 邀赴日本讲学期间,得日本友人热情帮助,获得了分藏于广 岛大学和东京大学的珍贵孤本。其四十卷足本已由上海古籍 出版社影印出版,使国内读者首次得以一窥全豹,了却了不 少著名学者近百年来未曾了得的心愿。这次我们即以尚友堂 足本为底本,予以重新标点分段,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不 当之处,尚祈广大读者不吝赐正。 冷时峻 九九二年二月二日夜
说 集 , 它 掀 开 了 明 末 腐 败 社 会 帷 幕 的 一 角 , 向 人 们 展 示 了 当 时 的 世 态 人 情 , 淋 漓 尽 致 地 描 摹 了 那 个 “ 而 今 总 是 混 帐 的 世 界 ” 。 小 说 中 突 出 表 现 明 代 城 市 市 民 生 活 与 意 识 的 某 些 篇 章 ( 如 卷 一 “ 转 运 汉 遇 巧 洞 庭 红 , 波 斯 胡 指 破 鼍 龙 壳 ” ) 充 溢 着 浓 厚 的 商 品 经 济 的 信 息 , 给 人 以 很 强 的 时 代 感 受 , 从 中 可 看 到 明 代 中 叶 以 后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发 展 的 端 芽 。 传 世 的 《 拍 案 惊 奇 》 四 十 卷 , 原 由 尚 友 堂 刊 行 于 明 崇 祯 元 年 ( 1 6 2 8 ) , 与 冯 氏 《 醒 世 恒 言 》 的 出 版 相 距 甚 近 。 但 原 刻 早 佚 , 仅 日 本 日 光 山 轮 王 寺 慈 眼 堂 法 库 藏 有 天 下 孤 本 。 其 次 , 别 有 三 十 九 卷 本 , 然 书 名 改 作 《 初 刻 拍 案 惊 奇 》 。 书 中 三 十 八 卷 虽 皆 尚 友 堂 原 刻 , 但 佚 缺 第 二 十 三 卷 , 而 以 重 刻 的 原 第 四 十 卷 取 而 代 之 以 行 世 , 今 藏 日 本 广 岛 大 学 。 此 外 , 尚 有 覆 尚 友 堂 本 、 清 闲 居 本 、 松 鹤 斋 本 、 聚 锦 堂 本 、 同 人 堂 本 等 多 种 清 刊 本 , 惜 均 多 脱 误 , 且 皆 佚 缺 原 刊 之 最 后 四 卷 。 所 幸 随 着 中 日 邦 交 正 常 化 的 实 现 与 两 国 文 化 交 流 的 开 展 , 上 海 复 旦 大 学 章 培 恒 教 授 于 一 九 七 九 年 至 一 九 八 ○ 年 应 邀 赴 日 本 讲 学 期 间 , 得 日 本 友 人 热 情 帮 助 , 获 得 了 分 藏 于 广 岛 大 学 和 东 京 大 学 的 珍 贵 孤 本 。 其 四 十 卷 足 本 已 由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影 印 出 版 , 使 国 内 读 者 首 次 得 以 一 窥 全 豹 , 了 却 了 不 少 著 名 学 者 近 百 年 来 未 曾 了 得 的 心 愿 。 这 次 我 们 即 以 尚 友 堂 足 本 为 底 本 , 予 以 重 新 标 点 分 段 , 以 满 足 广 大 读 者 的 需 要 。 不 当 之 处 , 尚 祈 广 大 读 者 不 吝 赐 正 。 冷 时 峻 一 九 九 二 年 二 月 二 日 夜 · 4 · 拍 案 惊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