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者的身世,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表 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理解“夙、凶、薄、息、寻、除、 听、卒”等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2.理解把握本文融情于事、以情动人的特色;体会作者 复杂真挚的感情,学习本文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 ·3.了解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亲情,对朝廷恩遇的感激 及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揣摩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以及抒发思想感情的技巧
• 1.结合作者的身世,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表” 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理解“夙、凶、薄、息、寻、除、 听、卒”等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 2.理解把握本文融情于事、以情动人的特色;体会作者 复杂真挚的感情,学习本文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 • 3.了解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亲情,对朝廷恩遇的感激 及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揣摩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以及抒发思想感情的技巧
课前预习
课 前 预 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 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西晋文学家。父早死,母何氏改 嫁,由祖母刘氏抚养。少时师事 谯周,通《春秋左氏传》,以文 学见称。在蜀汉做官,任尚书郎, 曾数次出使东吴,极有辩才,为 吴人所称赞
• 1.走近作者 •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 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西晋文学家。父早死,母何氏改 嫁,由祖母刘氏抚养。少时师事 谯周,通《春秋左氏传》,以文 学见称。在蜀汉做官,任尚书郎, 曾数次出使东吴,极有辩才,为 吴人所称赞。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蜀亡后,晋武帝多次征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 遂上书陈情,辞不赴召,是为《陈情表》。后祖母死,李 密才出仕晋朝,历任太子洗马、尚书郎、河内温县令、汉 中太守等职。因怀怨赋诗,得罪权贵,遂免官。后老死于 家中 ·2.了解背景 晋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 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 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 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 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 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 养祖母的要求
•蜀亡后,晋武帝多次征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 遂上书陈情,辞不赴召,是为《陈情表》。后祖母死,李 密才出仕晋朝,历任太子洗马、尚书郎、河内温县令、汉 中太守等职。因怀怨赋诗,得罪权贵,遂免官。后老死于 家中。 • 2.了解背景 • 晋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 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 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 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 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 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 养祖母的要求
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心,作 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 “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 命的苦况,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以及孝顺祖母的拳拳 衷情 3.开阔视野 文体知识:表 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 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 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意思是:“章”是用来谢 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 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心,作 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 “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 命的苦况,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以及孝顺祖母的拳拳 衷情。 • 3.开阔视野 • 文体知识:表 • 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 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 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意思是:“章”是用来谢 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 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