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诉讼代理概说 (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二)委托诉讼代理的特点 1.诉讼代理权基于委托人的授权而产生 2.诉讼代理事项和诉讼代理权限,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由委托人决定。 3.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均有诉讼行为能力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和人数 (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1.律师 2.当事人的近亲属 3.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4.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数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 (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 (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诉讼地位 四、委托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变更、解除和消灭 (一)委托诉讼代理权取得的方 (二)变更和解除委托诉讼代理权的要求 (三)委托诉讼代理权消灭的原因 1.诉讼结束,代理人已经履行完毕诉讼代理职责 2.代理人死亡或者丧失诉讼行为能力 3.被代理人死亡 4.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双方自动解除委托诉讼代理关系 五、关于转委托诉讼代理 (一)转委托诉讼代理的含义和成立条件 (二)适用转委托诉讼代理应当注意的问题 六、关于律师代理诉讼的几个问题
一、委托诉讼代理概说 (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二)委托诉讼代理的特点 1.诉讼代理权基于委托人的授权而产生。 2.诉讼代理事项和诉讼代理权限,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由委托人决定。 3.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均有诉讼行为能力。 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和人数 (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1.律师。 2.当事人的近亲属。 3.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4.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数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 (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 (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诉讼地位 四、委托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变更、解除和消灭 (一)委托诉讼代理权取得的方式 (二)变更和解除委托诉讼代理权的要求 (三)委托诉讼代理权消灭的原因 1.诉讼结束,代理人已经履行完毕诉讼代理职责; 2.代理人死亡或者丧失诉讼行为能力; 3.被代理人死亡; 4.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双方自动解除委托诉讼代理关系。 五、关于转委托诉讼代理 (一)转委托诉讼代理的含义和成立条件 (二)适用转委托诉讼代理应当注意的问题 六、关于律师代理诉讼的几个问题
第八章民事诉讼证据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作用、种类和分类:领会证据能力的含义和确定我国民事诉讼证 据证明力的规则 本章计划讲授2学时 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概说 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特征: (一)客观性 (二)关联性 (三)合法性 民事诉讼证据立法 第二节民事诉讼证据的学理分类 本证与反证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三节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形式 (一)书证的概念 (二)书证的特征 (三)书证的分类 1.公文书与私文书 2.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
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作用、种类和分类;领会证据能力的含义和确定我国民事诉讼证 据证明力的规则。 本章计划讲授 2 学时。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概说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特征: (一)客观性 (二)关联性 (三)合法性 二、民事诉讼证据立法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学理分类 一、本证与反证 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形式 一、书证 (一)书证的概念 (二)书证的特征 (三)书证的分类 1.公文书与私文书 2.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
3.普通文书与特别文书 4.原本、缮本、正本、副本与节本 (一)物证的概念 (二)物证的特征 1.稳定性。 2.可靠性。 (三)物证与书证的区别 1.书证是以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而物证(包括作为物证的书面文件)则以 它的存在、外形和特性等去证明案件事实。 2.法律对书证的规定,有的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才能够产生某种法律后果:对物证 般没有这种要求 3.书证一般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书面形式,而物证一般是有形的物体,不包含人的意思 的内容 4.审査物证时,应当对物证进行鉴定或勘验,而书证一般是进行鉴定确定其真伪。 三、证人证言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 (二)证人和证人证言的特点 (三)证人的范围 1.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2.诉讼代理人在同一案件中不得作为证人 3.办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和检察人员,不能同时是本 案的证人。 (四)证人的诉讼权利 1.有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提供证言 2.对于自己的证言笔录,有权申请补充或者更正 3.因作证而侮辱、诽谤、殴打或者其他方法被打击报复时,有权要求法律给予保护; 4.有权要求人民法院给予因出庭作证所支付的费用和影响的收入 5.有权接受审判人员和当事人的询问
3.普通文书与特别文书 4.原本、缮本、正本、副本与节本 二、物证 (一)物证的概念 (二)物证的特征 1.稳定性。 2.可靠性。 (三)物证与书证的区别 1.书证是以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而物证(包括作为物证的书面文件)则以 它的存在、外形和特性等去证明案件事实。 2.法律对书证的规定,有的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才能够产生某种法律后果;对物证, 一般没有这种要求。 3.书证一般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书面形式,而物证一般是有形的物体,不包含人的意思 的内容。 4.审查物证时,应当对物证进行鉴定或勘验,而书证一般是进行鉴定确定其真伪。 三、证人证言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 (二)证人和证人证言的特点 (三)证人的范围 1.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2.诉讼代理人在同一案件中不得作为证人。 3.办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和检察人员,不能同时是本 案的证人。 (四)证人的诉讼权利 1.有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提供证言。 2.对于自己的证言笔录,有权申请补充或者更正; 3.因作证而侮辱、诽谤、殴打或者其他方法被打击报复时,有权要求法律给予保护; 4.有权要求人民法院给予因出庭作证所支付的费用和影响的收入。 5.有权接受审判人员和当事人的询问
(五)证人的诉讼义务 1.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 2.如实作证的义务 3.不得作虚假陈述,不得作伪证 4.遵守法庭秩序。 四、当事人陈述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分类 1.对案件事实的陈述,是当事人就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事实的说明。 2.当对案件事实的承认,即当事人自认,是一方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作相同的 陈述或者肯定或者认可对方陈述的事实 (二)当事人陈述的特点 五、鉴定结论 (一)鉴定制度概说 1.鉴定和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点 2.申请鉴定和重新鉴定 3.鉴定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4.鉴定书的内容 (二)鉴定人的法律地位 (三)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确定 1.英美法系国家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确定 2.大陆法系国家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确定 (1)法院指定鉴定人制度 (2)当事人选任鉴定人制度 3.我国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确定 六、勘验笔录 (一)勘验的功能 (二)勘验笔录的制作 (三)勘验笔录与书证的区别 七、视听资料
(五)证人的诉讼义务 1.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 2.如实作证的义务。 3.不得作虚假陈述,不得作伪证。 4.遵守法庭秩序。 四、当事人陈述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分类 1.对案件事实的陈述,是当事人就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事实的说明。 2.当对案件事实的承认,即当事人自认,是一方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作相同的 陈述或者肯定或者认可对方陈述的事实。 (二)当事人陈述的特点 五、鉴定结论 (一)鉴定制度概说 1.鉴定和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点 2.申请鉴定和重新鉴定 3.鉴定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4.鉴定书的内容 (二)鉴定人的法律地位 (三)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确定 1.英美法系国家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确定 2.大陆法系国家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确定 (1)法院指定鉴定人制度 (2)当事人选任鉴定人制度 3.我国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确定 六、勘验笔录 (一)勘验的功能 (二)勘验笔录的制作 (三)勘验笔录与书证的区别 七、视听资料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 (二)视听资料的特点 (三)视听资料与书证、物证的区别 八、电子证据及其立法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二)电子证据的属性 (三)关于电子证据的立法 1.国外电子证据的立法 2.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 第四节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证据能力 (一)证据能力的概念 (二)我国证据能力的规则 1.证人资格 2.禁止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3.调解或者和解中的让步不具有证据能力 4.证据或者证人证言须接受讯问、质证 证明力 (一)证明力的概念和分类 (二)判断证据证明力的立法模式 (三)确定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证明力的规则 1.有完全证明力的证据 2.不具有完全证明力的证据 3.证明力大小需要综合判断的证据 4.最佳证据 第九章民事诉讼证明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 (二)视听资料的特点 (三)视听资料与书证、物证的区别 八、电子证据及其立法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二)电子证据的属性 (三)关于电子证据的立法 1.国外电子证据的立法 2.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 第四节 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一、证据能力 (一)证据能力的概念 (二)我国证据能力的规则 1.证人资格。 2.禁止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3.调解或者和解中的让步不具有证据能力。 4.证据或者证人证言须接受讯问、质证。 二、证明力 (一)证明力的概念和分类 (二)判断证据证明力的立法模式 (三)确定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证明力的规则 1.有完全证明力的证据 2.不具有完全证明力的证据 3.证明力大小需要综合判断的证据 4.最佳证据 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