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石拱长度不同,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 拱之间有石彻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个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 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 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没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 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6、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 17、本文段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是 18、这段文字介绍桥长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介绍桥面石栏石柱时运用的表达方式 是 19、请给“联拱石桥”下一个定义。 [答]联拱石桥是 0、“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从没出过事”这句话运用的说 明方法是 说明卢沟桥 的特征 21、本文段的语言特点是 ,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1) 22、这段文字共有九句话,层次划分正 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 D⑤/⑥/⑦8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 39 ⑤⑥⑦/⑧⑨ 【七】(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 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 但是奴隶门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 部释放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 有一百三十五亿四千六百万吨氯化钠(食盐);有六十三亿七千万吨氯化钙;有二十亿吨氯化钾。 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这样,就使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 比重,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游 ②安然无恙 2、“死海不死”这个短语中的两个“死”字在文中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 3、“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中的“各种盐类”具体 指 4、文段在说明死海浮力大的现象时,引用了传说,用意如何? [答] 5、死海的显著特征是 说明这一特征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6、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 恶习,先知音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音特,叫 他携带家春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 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音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 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喲,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岀现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 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 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 有淡水种庄稼。 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威水湖,它的形成是 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 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 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 形成今天世界上最威的威水湖——死海 7、解释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6 每个石拱长度不同,自 16 米到 21.6 米。③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 拱之间有石彻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个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 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 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没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 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6、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 。 17、本文段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是 。 18、这段文字介绍桥长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介绍桥面石栏石柱时运用的表达方式 是 。 19、请给“联拱石桥”下一个定义。 [答] 联拱石桥是 。 20、“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从没出过事”这句话运用的说 明方法是 ;说明卢沟桥 的特征。 21、本文段的语言特点是 ,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1) (2) 22、这段文字共有九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七】(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6 题。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 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 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 但是奴隶门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 部释放。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 有一百三十五亿四千六百万吨氯化钠(食盐);有六十三亿七千万吨氯化钙;有二十亿吨氯化钾。 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这样,就使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 比重,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游弋 : ② 安然无恙: 2、“死海不死”这个短语中的两个“死”字在文中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 。 3、“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中的“各种盐类”具体 指 。 4、文段在说明死海浮力大的现象时,引用了传说,用意如何? [答] 。 5、死海的显著特征是 ,说明这一特征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6、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7—12 题。 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 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 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 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 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 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 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 有淡水种庄稼。 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 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 75 公里, 东西宽 5 至 16 公里,海水平均深度 146 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 400 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 河水 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 形成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7、解释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东屏中学语文学案 初三年级 执笔:顾立华审核: 审批: 课题:《说明文阅读训练二》使用日期:2006年月日学时:二学时 第二学时 (1)执迷不悟 (2)改邪归正 8、原文用横线划出本文段的中心句 9、文段在说明死海形成的原因时引用了一个传说,用意是什么? 答] 10、文段中说“它(死海)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请具体说明形成死海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答] 11、文段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2、解释下列文句的意思。 东西宽5至16公里。 [答] 【八】( 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 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 怎么办? 办法甲:洗妤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 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妤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荼壶荼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 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等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 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 文段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统筹方法的特征?利 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开水”的时间来做。 [答] 2、本文文字第二自然段在结构的作用是 3、“都可以应用”和“主要把工序安排好”中的“都”和“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文段列举甲、乙、丙三种办法,其用意是 5、应用统筹方法的关键一步是 6、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是的,这好像是废话,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 懂得。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在近代工业的错綜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 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错综复杂, 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 器的出厂时间。或往往因为抓的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 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环节才能装配 洗茶壶,洗茶杯,或先或后,关系不大,而且同是一个人的活儿,因而可以合并成为 7
7 东屏中学语文学案 初三年级 执笔:顾立华 审核: 审批: 课题:《说明文阅读训练二》 使用日期:2006 年 月 日 学时:二学时 第二学时 (1)执迷不悟: (2)改邪归正: 8、原文用横线划出本文段的中心句 9、文段在说明死海形成的原因时引用了一个传说,用意是什么? [答] 。 10、文段中说“它(死海)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请具体说明形成死海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答] 。 11、文段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12、解释下列文句的意思。 东西宽 5 至 16 公里。 [答] 。 【八】(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6 题。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 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 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 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 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等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 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 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 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 4 分钟,大可利用“等开水”的时间来做。 文段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统筹方法的特征? [答] 。 2、本文文字第二自然段在结构的作用是 。 3、“都可以应用”和“主要把工序安排好”中的“都”和“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 4、文段列举甲、乙、丙三种办法,其用意是 。 5、应用统筹方法的关键一步是 。 6、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7—12 题。 是的,这好像是废话,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 懂得。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 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错综复杂, 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 器的出厂时间。或往往因为抓的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 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环节才能装配。 洗茶壶,洗茶杯,或先或后,关系不大,而且同是一个人 的活儿,因而可以合并成为:
洗水壶 烧开水 泡茶 洗茶壶茶杯、拿茶叶 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写成为 15 看来这是“大题小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 这里讲的主要是时间方面的事,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他方面的许多事。而我们利用这种方 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这种方法,需要通力合作,因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7、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卑之无甚高论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8、“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中“这些”在文段中具体指 9、文段哪句话与“在近代工业的错綜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这句 话的意思最接近。 10、文段图表中的①②③④和1、15、4各表示什么意思?“—≯”符号又是什么意思。 [答] 11、“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这句话强调了 的重要性。 12、下列几种说明方法,本文段没有使用的一项是( A、列数字B、分类别C、举例子D、画图表 【九】(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题。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 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 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 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 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5 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 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毎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 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 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 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1、本文段的中心句是 2、“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中的“种”字的读音是,这个字还有另外一种读音是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答]肆虐 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在本文段结构上的作用是 5、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6、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7、请给“沙丘链”下一个定义。 答]沙丘链是 8、请在文段中用横线划出说明“阵地战”危害性大的句子。 9、“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和“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这两句话中的“主要” 和“常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5题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会减小70% 一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
8 1 15 4 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写成为: 1 15 4 看来这是“大题小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 这里讲的主要是时间方面的事,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他方面的许多事。而我们利用这种方 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这种方法,需要通力合作,因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7、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卑之无甚高论 :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8、“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中“这些”在文段中具体指 9、文段哪句话与“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这句 话的意思最接近。 [答] 10、文段图表中的①②③④和 1、15、4 各表示什么意思?“ ”符号又是什么意思。 [答] 11、“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这句话强调了 的重要性。 12、下列几种说明方法,本文段没有使用的一项是( ) A、列数字 B、分类别 C、举例子 D、画图表 【九】(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9 题。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 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 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 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 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 100 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 5 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 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 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 并不快,每年不过 5 米到 10 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 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1、本文段的中心句是 。 2、“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中的“种”字的读音是 ,这个字还有另外一种读音是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答]肆虐: 。 4、“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在本文段结构上的作用是 。 5、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6、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7、请给“沙丘链”下一个定义。 [答]沙丘链是 。 8、请在文段中用横线划出说明“阵地战”危害性大的句子。 9、“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和“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这两句话中的“主要” 和“常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0—15 题。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会减小 70% —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 20 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 洗水壶 烧开水 洗茶壶茶杯、拿茶叶 泡茶 1 2 3 4
东屏中学语文学案 初三年级 执笔:顾立华审核: 审批: 课题:《说明文阅读训练三》使用日期:2006年月日学时:二学时 第一学时 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 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 地了。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 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的厚度一般不 超过十厘米。十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四十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百分之二以上, 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 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 水。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 水源。 10、文段第1自然段共有7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11、培植防护林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 12、征服沙漠最重要的条件是」 13、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4、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15、“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中的“主要”体现了说明文」 的语言特点。 【十】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 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 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 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 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凉枋间彩画绚 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本文段两节内容的什么对象分别是 2、太和殿的外观特点是 3、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4、本文段说明太和殿内部情况的的两个立足点分别是 5、作者详细介绍殿内各个地方,各种各样的龙的目的是 6、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十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 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 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至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串编起来,叫 “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 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毎天批阅的简牍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 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 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 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1、本文段的说明对象分别是_」 2、请给下列事物下定义, (1)“竹简和木牍”是
9 东屏中学语文学案 初三年级 执笔:顾立华 审核: 审批: 课题:《说明文阅读训练三》 使用日期:2006 年 月 日 学时:二学时 第一学时 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 20 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 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 地了。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 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的厚度一般不 超过十厘米。十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四十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百分之二以上, 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 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 水。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 水源。 10、文段第 1 自然段共有 7 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1、培植防护林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 。 12、征服沙漠最重要的条件是 。 13、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14、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15、“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中的“主要”体现了说明文 的语言特点。 【十】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6 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 米,面积 2380 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 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 彩画。正面是 12 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 6 根高 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 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 6 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凉枋间彩画绚 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本文段两节内容的什么对象分别是 ; 。 2、太和殿的外观特点是 。 3、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 4、本文段说明太和殿内部情况的的两个立足点分别是 、 。 5、作者详细介绍殿内各个地方,各种各样的龙的目的是 。 6、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十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7 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 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 5 寸至 2 尺长),削平表面, 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 8 至 14 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串编起来,叫 “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 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书有 120 斤重。西汉的时 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 3000 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 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 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1、本文段的说明对象分别是 、 。 2、请给下列事物下定义。 (1)“竹简和木牍”是
(2)“策”是 3、本文段主要运用的 明方法是 4、这段文字中,作者写孔子读书的传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 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文章的事,是为了说明 5、“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这里所引用的典故是 6、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7、“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3题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做“视盘”,它的外行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 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象和声影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录象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象 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论文, 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卖。视盘既可 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 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物也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有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 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是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刂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侯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 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 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8、段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的书籍? [答] 9、“视盘”一词所使用的引号的作用是 10、本文段介绍“缩微图书”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1、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12、“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一句中的“一般”二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 【十二】(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 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 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 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 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 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请用“//”给文段分成三个层次,并概括大意 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文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其中的 字,贯穿全文,具体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3、文段从哪四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答](1) (2) (3) 4、“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句中的“这个目的”指的是 “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一句的“他们”指代 “愿望”指的是 5、“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这句话是一个双重否定 句,请将它改为肯定句。 [答] 6、“败笔”一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二)语文度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
10 (2)“策”是 。 3、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4、这段文字中,作者写孔子读书的传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 ;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文章的事,是为了说明 。 5、“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这里所引用的典故是 。 6、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 7、“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8—13 题。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做“视盘”,它的外行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 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象和声影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录象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象 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论文, 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卖。视盘既可 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 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物也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有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 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 1/48。使用是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 19 世纪普法战争时侯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 3000 多页的 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 1 万种每种 15 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 5 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 15 公斤。 8、段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的书籍? [答] 。 9、“视盘”一词所使用的引号的作用是 。 10、本文段介绍“缩微图书”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11、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 12、“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 1/48”一句中的“一般”二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 。 【十二】(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6 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 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 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 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 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请用“//”给文段分成三个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文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其中的 二字,贯穿全文,具体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3、文段从哪四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答](1) (2) (3) (4) 4、“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句中的“这个目的”指的是 ,“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一句的“他们”指代 ,“愿望”指的是 。 5、“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这句话是一个双重否定 句,请将它改为肯定句。 [答] 。 6、“败笔”一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 (二)语文度下面文字,回答 7—12 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