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二部分 题号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1~6题,24分)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1)张皇失错()(2)薇不足道()(3)无动于中()(4)穷困缭倒() 2.古诗文默写。(7分) (1) 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 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4)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青山横北郭 (李白《送友人》) (6)梅尧臣在《鲁山山行》中活灵活现地描写了熊和鹿的诗句 是 3.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自古燕(yan)赵多悲歌慷慨之士。() (2)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cuan)了一蹿。() (3)机动车限号出行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堵塞(se)的状况。()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那一座座从地下突兀而起的山柱,你必定会臣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B.最后一个隧洞竣工以后,这条耗资巨大、历时两年多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贯通 C.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八面玲珑的人 D.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 2015-2016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第 一 部 分(1~6 题,24 分)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 分) (1)张皇失错( ) (2)薇不足道( )(3)无动于中( )(4)穷困缭倒( ) 2.古诗文默写。(7 分)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 ,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4)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青山横北郭, 。(李白《送友人》) (6)梅尧臣在《鲁山山行》中活灵活现地描写了熊和鹿的诗句 是: , 。 3.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 分) (1)自古燕.(yàn)赵多悲歌慷慨之士。( ) (2)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cuàn)了一蹿。( ) (3)机动车限号出行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堵塞.(sè)的状况。(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面对那一座座从地下突兀而起的山柱,你必定会臣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B.最后一个隧洞竣工以后,这条耗资巨大、历时两年多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贯通 ....。 C.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八面玲珑 ....的人。 D.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①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②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④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⑤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A.③⑤①④② B.⑤①③②④ C.⑤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⑤ 6.元旦快到了,学校要召开“庆2016年元旦文艺联欢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 段开场白。(不超过50字)(4分) 第二部分(7~22题,4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本诗的作者是 (1分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绘了 的景象。(2分)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_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②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④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⑤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 物”做起 A.③⑤①④② B.⑤①③②④ C.⑤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⑤ 6.元旦快到了,学校要召开“庆 2016 年元旦文艺联欢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 段开场白。(不超过 50 字)(4 分) 第 二 部 分(7~22 题,46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7——9 题。(5 分)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本诗的作者是: 。(1 分)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绘了 的景象。(2 分)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 10——14 题。(14 分) 【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 (2)故人不独亲其亲 (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 (4)停数日,辞去 去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12.【乙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 想生活?(2分) 第①句 13.【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 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6题。(11分 ①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 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②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 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 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 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③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 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 缩成S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S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 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 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 白天鹅相媲美。 ④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 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白鹭栖 息最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 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⑤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 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 ⑵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 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 ⑷停数日,辞去. 去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 ⑵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12.【乙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 想生活?(2 分) 第①句 第②句 13.【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 于哪种表达方式?(4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4——16 题。(11 分) ①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 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②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 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 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 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③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 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 缩成 S 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 S 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 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 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 白天鹅相媲美。 ④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 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白鹭栖 息最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 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⑤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 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
“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 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⑥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 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 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 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⑦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 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 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 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 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14.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3分) 15.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4分) 16.你怎样理解第⑥“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我们怎样做?(4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8题。(4分)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 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 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 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 早舂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 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
“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 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⑥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 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 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 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⑦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 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 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 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 ,福建、浙 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14.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3 分) 答: 15.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4 分) 答: 16.你怎样理解第⑥“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我们怎样做?(4 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7——18 题。(4 分)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 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 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 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 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 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
轻声地说。母亲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 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17.这段文字节选自名著《 》,作者是 (2分) 18.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2题。(12分) 黑发底下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②年轻时,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 轻轻地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 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油亮油亮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 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在黔南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天天麻麻亮,父亲就 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 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晩饭,一只杏儿大的杯子已经善解 人意地倒上酒立在了他面前。他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放下了,又端起吸了一口, 滋溜有声。直到饭吃完了,酒喝尽了,脸变红了,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累也被一阵风消 走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哟,你都有白头发 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 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 就像牧人盯着两只瑟瑟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 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 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察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 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 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拔,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 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 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 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 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地 化疗、放疗,头发快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
轻声地说。母亲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 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17.这段文字节选自名著《 》,作者是 (2 分) 18.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2 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9——22 题。(12 分) 黑发底下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②年轻时,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 轻轻地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 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油亮油亮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 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在黔南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天天麻麻亮,父亲就 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 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一只杏儿大的杯子已经善解 人意地倒上酒立在了他面前。他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放下了,又端起吸了一口, 滋溜有声。直到饭吃完了,酒喝尽了,脸变红了,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累也被一阵风消解 走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哟,你都有白头发 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 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 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 就像牧人盯着两只瑟瑟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 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 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察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 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 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拔,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 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 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 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 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地 化疗、放疗,头发快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