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洋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2018级二班李麟凤 【课程标准】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中的第二课,是辛亥 革命后的历史时期,这一课的内容对于理解辛亥革命后的影响和社会现状具有重 要的作用,学好这一课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民主与专制斗争的艰难。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己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 归纳、概括的能力。因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距离现在比较近,关于这段历史的专 业书籍和野史小说特别多,被拍成影视剧的内容也特别多。学生对这段历史特别 感兴趣。但是,由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小说和影视剧大都存在夸张和戏说的成分, 尤其是对于北洋军阀黑暗的统治方面,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特别多。作为历史老 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本清源,为学生提供更科学的解读,让学生通过学习这节 课得到更多的启发。 【教学目标】 1.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护国战争:1917年“府 院之争”:1915年新文化运动。 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3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4.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新文化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 一步发展,经济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5.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特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 20 课 北洋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2018 级二班李麟凤 【课程标准】 1.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中的第二课,是辛亥 革命后的历史时期,这一课的内容对于理解辛亥革命后的影响和社会现状具有重 要的作用,学好这一课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民主与专制斗争的艰难。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 归纳、概括的能力。因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距离现在比较近,关于这段历史的专 业书籍和野史小说特别多,被拍成影视剧的内容也特别多。学生对这段历史特别 感兴趣。但是,由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小说和影视剧大都存在夸张和戏说的成分, 尤其是对于北洋军阀黑暗的统治方面,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特别多。作为历史老 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本清源,为学生提供更科学的解读,让学生通过学习这节 课得到更多的启发。 【教学目标】 1.通达时空观念掌握 1914 年《中华民国约法》;1915 年护国战争;1917 年“府 院之争”;1915 年新文化运动。 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3.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4.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新文化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 一步发展,经济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5.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特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革故异 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 的支持下玩弄反革命的两面手法,最终窃取了政权,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 到复习旧知、渴求新知的目的,同时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教师展示PPT: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历史概念:什么是北洋军阀? 188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米,逐渐形成了以他为首的 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 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 束。袁世凯死后,各路军阀割据一方,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 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所以当时的北京政府又称北洋军阀政府(简 称北洋政府)。 教师过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 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结束,我们这节课涉及到的主要是到1919年五 四运动以前的这段历史。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 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图片展示“北洋政府的祭天活动”1914年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祭天活动是封建专制的象征,袁世凯身着衮服,表现他企图复辟帝制的野心。通 过教材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进程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革故鼎 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 的支持下玩弄反革命的两面手法,最终窃取了政权,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 到复习旧知、渴求新知的目的,同时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教师展示 PPT: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历史概念:什么是北洋军阀? 1885 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他为首的 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 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称为北洋政府,从 1912 年开始到 1928 年结 束。袁世凯死后,各路军阀割据一方,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 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所以当时的北京政府又称北洋军阀政府(简 称北洋政府)。 教师过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 1912 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 到 1928 年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结束,我们这节课涉及到的主要是到 1919 年五 四运动以前的这段历史。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 1912 年 2 月 15 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2 年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 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图片展示“北洋政府的祭天活动”1914 年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祭天活动是封建专制的象征,袁世凯身着衮服,表现他企图复辟帝制的野心。通 过教材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进程
1.复辟帝制的进程 (1)修改宪法 ①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②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同年底发 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师】此时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年8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欧洲列强无瑕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 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被迫 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2)接受“二十一条”: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 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1915年5 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由袁世领签字的中民四条 【师】通过图片与解读了解“中日民四条约”。 “中日民四条约”又称“中日北京条约”,是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 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的。 【师】通过历史纵横了解“宋教仁案” 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中国同盟会及其他政党 组成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初选和复选中获得巨大胜利。接替孙中山代理国民 党理事长的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 教仁由上海启程前往北京,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宋教仁案”是在临时政 府即将向正式政府过渡的背景下发生的,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责任内阁 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政治势力激烈斗争导致的结果,对后来的政局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宋教仁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 【师】大权独揽的袁世凯,很快走上帝制之路。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 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
1.复辟帝制的进程 (1)修改宪法 ①1913 年 11 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②1914 年 5 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同年底发 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师】此时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 年 8 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 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被迫 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2)接受“二十一条”:1915 年 1 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 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1915 年 5 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师】通过图片与解读了解“中日民四条约”。 “中日民四条约”又称“中日北京条约”,是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 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的。 【师】通过历史纵横了解“宋教仁案” 1912 年 12 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中国同盟会及其他政党 组成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初选和复选中获得巨大胜利。接替孙中山代理国民 党理事长的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1913 年 3 月 20 日夜晚,宋 教仁由上海启程前往北京,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宋教仁案”是在临时政 府即将向正式政府过渡的背景下发生的,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责任内阁 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政治势力激烈斗争导致的结果,对后来的政局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宋教仁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 【师】大权独揽的袁世凯,很快走上帝制之路。1915 年 10 月参政院以“尊 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
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3)复辟帝制: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 成”君主立宪。袁世凯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师】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 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 烈反对。随后爆发了护国战争,通过教材找出护国战争爆发的过程、结果。 2.护国战争 (1)爆发: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宜布独立,并组织护 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2)结果: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袁世凯于1916 年3月宜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师】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 流,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师】北洋时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相继爆发。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 分崩离析,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难 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 战与割据的局面。 1.政局: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出现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 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北洋军阀”这个历史概念? 北洋军阀主要指伴随袁世凯的崛起而发展起米的军事政治集团。1895年袁 世凯在天津小站用西法编练新式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李鸿章死后, 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到1905年,北洋军扩建为六镇,每镇12万余人,成为清末陆军主要力量。袁在 其中培植了一大批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袁世凯任大总统后,势力不断扩 张,形成控制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这一时期的政府也被称为“北
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 1916 年为洪宪元年。 (3)复辟帝制:1915 年 10 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 成”君主立宪。袁世凯当上了皇帝,以 1916 年为洪宪元年。 【师】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 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 烈反对。随后爆发了护国战争,通过教材找出护国战争爆发的过程、结果。 2.护国战争 (1)爆发:1915 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 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2)结果: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袁世凯于 1916 年 3 月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师】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 流,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师】北洋时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相继爆发。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 分崩离析,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难 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 战与割据的局面。 1.政局: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出现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 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北洋军阀”这个历史概念? 北洋军阀主要指伴随袁世凯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1895 年袁 世凯在天津小站用西法编练新式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 年李鸿章死后, 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到 1905 年,北洋军扩建为六镇,每镇 12 万余人,成为清末陆军主要力量。袁在 其中培植了一大批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袁世凯任大总统后,势力不断扩 张,形成控制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这一时期的政府也被称为“北
洋政府”。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无人有足够能力统驭整个北洋派,内 部的派系纷争,很快演化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主要形成直系、皖系、奉系 等三大派系。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战争。 此一时期的北洋政府也先后由不同的军阀控制。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 北伐,揭开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8年北伐完成,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的 势力,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也扩展到全国。 【师】通过教材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总结归纳北洋军阀的三 大派系、代表人物及占领区域 2.北洋军阀三大派系 派系 人物区域 直系军阀冯国璋 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军阀段棋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间、鲁、陕各省 奉系军阀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师】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 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 展并不顺利。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 “府院之争”。随后,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 废帝溥仪复辟。 3.府院之争: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
洋政府”。1916 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无人有足够能力统驭整个北洋派,内 部的派系纷争,很快演化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主要形成直系、皖系、奉系 等三大派系。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战争。 此一时期的北洋政府也先后由不同的军阀控制。1926 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 北伐,揭开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8 年北伐完成,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的 势力,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也扩展到全国。 【师】通过教材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总结归纳北洋军阀的三 大派系、代表人物及占领区域。 2.北洋军阀三大派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师】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 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 展并不顺利。1917 年 5 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 “府院之争”。随后,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 废帝溥仪复辟。 3.府院之争:1917 年 5 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 派系 人物 区域 直系军阀 冯国璋 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军阀 段祺瑞 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军阀 张作霖 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