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2018级一班刘思嘉 【课程标准】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 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机所作的努 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 本课所依据 的教材是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一《中外史纲要》(上)中第 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中的第一课。本节课上承第四单元清 朝前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君主专制不断走向顶峰。下启中国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开始融入工业文明。自此,课本 分为两条主线: 一是中华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二是各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期 间既表现有历史的宽度:中国与世界联系:也有历史的深度:中国从封建社会开 始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教学思路设计】 依据新课标的的理念,我对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适当重组和拓展,把鸦片战 争放到历史的纵深,那么从1793年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就已经孕育着中英两大文 明的中突,其大历中的背是两大变局,国经历业革合,新兴的丁业文明 向成 而同 的中 成熟农业文 明由盛转 本节课与以往教材相比增加了战争的背景和影响,尤其是加大了战争前中英 双方的对比,弱化了战争的过程。教材的内容组织应该说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但也中规中矩。针对此,依据课程立意的原则,对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适当重组 和拓展。本节课的立意为“冲突”,包括鸦片战争前的冲突 -战争前双方的对比: 战后的冲击 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被迫卷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不一,对于鸦片战争的相关史 实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在材料分析和归纳概括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本次教 学在要求学生堂据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之外,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概括 的能力, 添历中科核小、去差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解读、列表比较等方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经济根源是工业革 命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原料产地和世界市场的需求。(时空观念、历史 解释) 2通过对《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解读,辩证地看待不平等条 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及深远的影响。(家国情怀)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反应,反思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真正 意义在于“中国必须近代化” 教学重占:认识两次鸡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向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晚清积弱列强垂涎
《第 16 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2018 级一班刘思嘉 【课程标准】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 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机所作的努 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教材是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史纲要》(上)中第 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中的第一课。本节课上承第四单元 清 朝前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君主专制不断走向顶峰。下启中国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开始融入工业文明。自此,课本 分为两条主线:一是中华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二是各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期 间既表现有历史的宽度:中国与世界联系;也有历史的深度:中国从封建社会开 始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教学思路设计】 依据新课标的的理念,我对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适当重组和拓展,把鸦片战 争放到历史的纵深,那么从 1793 年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就已经孕育着中英两大文 明的冲突,其大历史的背景是两大变局:英国经历工业革命,新兴的工业文明走 向成熟,而同期的中国经历康乾盛世,成熟农业文明由盛转衰。 本节课与以往教材相比增加了战争的背景和影响,尤其是加大了战争前中英 双方的对比,弱化了战争的过程。教材的内容组织应该说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但也中规中矩。针对此,依据课程立意的原则,对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适当重组 和拓展。本节课的立意为“冲突”,包括鸦片战争前的冲突—战争前双方的对比; 战后的冲击——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被迫卷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不一,对于鸦片战争的相关史 实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在材料分析和归纳概括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本次教 学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之外,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概括 的能力,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解读、列表比较等方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经济根源是工业革 命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原料产地和世界市场的需求。(时空观念、历史 解释) 2.通过对《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解读,辩证地看待不平等条 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及深远的影响。(家国情怀)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反应,反思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真正 意义在于“中国必须近代化” 教学重点: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晚清积弱 列强垂涎
鸦片战争炮火连年 一八四二浊浪滔天 胁迫清廷割地赔款 占我香港掠我银 静海律寺康华丽舰 南京条约于此议签 近代历史兹为起点 有碑为证 有钟为鉴 一静海寺警世钟铭文(节选) 思考:静海寺警世钟铭文见证了怎样的历史? 课前预习 19什纪中期的册界与中国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 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 的格局 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 等国逐新占据 地位。 英国 飞谏增长,对 _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的斗争日 趋激烈。当时,英国掌握着 的霸权。英国在 夺取殖民地的同 时,把目标对准 从越南打开侵入 的缺口。19世纪40年代, 热 力得及中国 地区。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 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 2、19世纪中期的中国形势:当欧洲进入 发展时代, 作为中国固 的统治者对 的变化浑然不觉。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 统治 仍很顽固。自给自足的 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处在状态。武备落 作战能力很差,使用的武器主要是 远远落后于英国的 社会 矛盾正在激化中,各地 此起彼伏 二、两次鸦片战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前,外国 逐年打大对华走私,使中国 年流失的在1000万两以上。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 前往广州严厉 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士2万多箱 公开销毁。此举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 的 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通过决议批准政府对 (2)战争经时与结果:1840年,英国元征军总司今 (G.Eiot)率军p 40余艘,士兵4000多名, 开进 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 这场反击英国侵略的战争,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 结束。这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的 _条约,中国被迫割让 培款 万银元、接受 以及开放 等。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 ,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 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 待遇以及通滴口 内河航行 片战争由此成为 的开端,《南京条约》等 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 的进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原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
鸦片战争 炮火连年 一八四二 浊浪滔天 胁迫清廷 割地赔款 占我香港 掠我银元 静海律寺 康华丽舰 南京条约 于此议签 近代历史 兹为起点 …… 有碑为证,有钟为鉴。 ——静海寺警世钟铭文(节选) 思考:静海寺警世钟铭文见证了怎样的历史? 课前预习 一、19 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19 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19 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___的格局。 ________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_______等国逐渐占据____地位。 英国_______飞速增长,对_______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________的斗争日 趋激烈。当时,英国掌握着_________的霸权。英国在___、___夺取殖民地的同 时,把目标对准了___。___从越南打开侵入___的缺口。19 世纪 40 年代,___势 力侵及中国___和____地区。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____。____ 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____。 2、19 世纪中期的中国形势:当欧洲进入______发展时代,_____作为中国 的统治者对_______的变化浑然不觉。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______,______统治 仍很顽固。自给自足的_______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处在____状态。武备落 后,________作战能力很差,使用的武器主要是_____,远远落后于英国的_____。 社会____矛盾正在激化中,各地______此起彼伏。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前,外国______逐年扩大对华___走私,使中国一 年流失的___在 1000 万两以上。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 督_____前往广州严厉___。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 2 万多箱, 在______公开销毁。此举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______的_____。英 国________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___通过决议批准政府对 华_______。 (2)战争经过与结果:1840 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____(G.Elliot)率军舰 40 余艘,士兵 4000 多名,开进____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___。 这场反击英国侵略的战争,以 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_______而 结束。这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________的____条约,中国被迫割让_____、 赔款____万银元、接受______以及开放______等。1843 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 订________。1844 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_____。通 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_______、________待遇以及通商口 岸_____、内河航行_____等。鸦片战争由此成为_______的开端,《南京条约》等 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__________的进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原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
到 的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他们便要求。清政府以《南京 条约》不是商约为由,拒绝修约。 (2)战争经过与结果: 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面耳 出现.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 两国签订 次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炮台,遭到清军反击, 英军损失很大。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 后,讲入 城,迫 使清政府答订 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暗款」 开放 大权。鸡片以“ ”名义,纳微讲口,实 合法化」 俄国借机 使清政府签 并承认 100 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 制诰根据。 3、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 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 中国从一个独立的 演变为 社会。 “师夷长技以制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 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颟预、 与 )表而, (1)林则徐,林刚徐具有 的品格。他面对英美官员交涉 需要 ,便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 收集有关 的 和国际知识, 包括 ,译成 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2)魏源: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 绍各国一,在《四洲志》基础正编成新 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 现状,介绍外国和科技,是近代中国介绍外国历史 地理的书籍之一 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 。魏源在书中提出了 的思想。 (3)徐继畲:福建 徐继舍是又一位 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 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 一书。《瀛寰志略》系 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风土人 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 各国的考察和介绍。这些睁眼看世界的仁 人志士,初步提出了 的主张。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一:阅读《两次鸦片战争时空轴》《1840年前的中国合世界形势图》, 分析18-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 (点拨提示: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2.从西方国家和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 外交等方面进行概括。)
到_________的目的。为进一步打开______,他们便要求____。清政府以《南京 条约》不是商约为由,拒绝修约。 (2)战争经过与结果:_____年,___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___两国以______面目出现。1858 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_______。 次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____炮台,遭到清军反击, 英军损失很大。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______后,进入____城,迫 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 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 开放______等大量权益。鸦片以“____”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______合法化。 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并承认_______,抢占______________100 余 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 占_______制造根据。 3、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 _________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______, 中国从一个独立的_______演变为__________社会。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___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 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颟顸、____与____。 2、表现: (1)林则徐:林则徐具有_____的品格。他面对英美官员交涉______,需要 ______,便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_______的_______和国际知识, 包括________,汇译成_______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2)魏源: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 集_________,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_______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_____介 绍各国___________现状,介绍外国____和科技,是近代中国____介绍外国历史 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_______”。魏源在书中提出了 “___________”的思想。 (3)徐继畬:福建_____徐继畬是又一位_______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 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________一书。《瀛寰志略》系 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___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风土人 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___各国的考察和介绍。这些睁眼看世界的仁 人志士,初步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一:阅读《两次鸦片战争时空轴》《1840 年前的中国合世界形势图》, 分析 18-19 世纪中期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 (点拨提示: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2.从西方国家和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 外交等方面进行概括。)
〔两次鸦片战争时空轴了 18数 《冰南空次片” 18601864 1895 1B57《天车条中》 是型幸袋 应地区 今用 学习任务二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 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是技不熟也
学习任务二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 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是技不熟也
一林则徐《致姚格、 王柏心》(1842) (大清帝同)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 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 贸易史》(1858) 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应当说这三 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80年代) 1.三则材料共同叙述了什么史实? 2.三则材料关于这一事实原因的解释有何不同? 3.说明这些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 4.你认为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何失败? 学习任务三:任选一组,指出清政府合英国对条款的态度:分析该条款给中 国带来的危害。 A组:割香港岛给英国 巴麦尊:“插入中国领土上的一个楔子“良 国 港”。 琦善:“弹丸之地 朝 耆英:荒岛、孤峙海中、贫穷 道光:有伤国体,暂行赏借 B组:协定关税 蓝商讲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数,由国露与蓝园商 国 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须发晓示,以便英 商按例交纳 清 “可省除争执”"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 朝 略高…所以洋洋得意,以为示外交成功
------林则徐《致姚格、 王柏心》(1842) (大清帝同)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 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 贸易史》(1858) 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应当说这 三 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80 年代) 1. 三则材料共同叙述了什么史实? 2. 三则材料关于这一事实原因的解释有何不同? 3. 说明这些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 4.你认为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何失败? 学习任务三:任选一组,指出清政府合英国对条款的态度;分析该条款给中 国带来的危害。 A 组:割香港岛给英国 英 国 巴麦尊:“插入中国领土上的一个楔子”“良 港”。 清 朝 琦善:“弹丸之地” 耆英:荒岛、孤峙海中、贫穷 道光:有伤国体,暂行赏借 B 组:协定关税 英 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 定;“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 商按例交纳” 清 朝 “可省除争执”“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 略高……所以洋洋得意,以为示外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