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2018级二班解舒成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认识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中的第十一课,中国 近代史既是“三座大山”压迫、剥削中因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压 迫的斗争史,更是各阶层人士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史。《太平天国运动》承 接第十课《鸦片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又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内外危机进而开 展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在结构上发挥 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在初中时期学生己学习过,但初中讲述较为简略,太 平天国运动知识点密集,又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课程,需要为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做好教材与知识的衔接。 【教学目标】 1.运用史料进行论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 2.通过了解两大纲领的革命性与局限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3.掌握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历史逻辑思维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史实以及两大纲领文件 难点: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掌握两大纲领文件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鸦片战争的有关内容,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 史的苦难之路,那么,面对沉重的赔款,清政府该如何处理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清政府当然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他们将自身失败的责任 与由此产生的后果全部转嫁给了农民们,同学们想一想,在面对如此无耻的政府
《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2018 级二班解舒成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认识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中的第十一课,中国 近代史既是“三座大山”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压 迫的斗争史,更是各阶层人士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史。《太平天国运动》承 接第十课《鸦片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又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内外危机进而开 展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在结构上发挥 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学情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在初中时期学生已学习过,但初中讲述较为简略,太 平天国运动知识点密集,又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课程,需要为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做好教材与知识的衔接。 【教学目标】 1.运用史料进行论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 2.通过了解两大纲领的革命性与局限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3.掌握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历史逻辑思维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史实以及两大纲领文件 难点: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掌握两大纲领文件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鸦片战争的有关内容,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 史的苦难之路,那么,面对沉重的赔款,清政府该如何处理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清政府当然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他们将自身失败的责任 与由此产生的后果全部转嫁给了农民们,同学们想一想,在面对如此无耻的政府
与沉重的压迫时,农民们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PPT: 金田起义浮雕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教师过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天安门广场上为发起和参与这场斗争的农民 们树立起了浮雕,这表明共和国没有忘记英雄们英勇反抗压迫的伟大精神,今天 我们来学习这场伟大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设计意图】回顾学生在初中以及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又可以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展示浮雕与纪念碑可以在学生心中定下太平天国的 思想基调,使其以正确的历史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 教师讲述:我们刚刚说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压迫具 体体现在哪里呢?我们首先进入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一金田起义。 二、讲授新课: (一)金田起义 教师提问:经过同学们的课前预习,我们知道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国家被 迫割地赔款,那么,被清政府转嫁负担的农民们,此时面临的是什么境遇呢?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PPT并提问:四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此时清朝面临着怎样的局面?清政府 又是如何处置的?为什么最终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重要 原因,而清政府吏治腐败,封建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激化则是,根本原因。两 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大量农民破产,是其直接原因,以上三个原因构成了金 田起义的历史背景。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拜上帝教?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问题。 教师提问:拜上帝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洪秀全为何创立拜上帝教?它与基 督教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不同以及洪秀全 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培养学生把握历史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的能力
与沉重的压迫时,农民们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 PPT: 金田起义浮雕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教师过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天安门广场上为发起和参与这场斗争的农民 们树立起了浮雕,这表明共和国没有忘记英雄们英勇反抗压迫的伟大精神,今天 我们来学习这场伟大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设计意图】回顾学生在初中以及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又可以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展示浮雕与纪念碑可以在学生心中定下太平天国的 思想基调,使其以正确的历史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 教师讲述:我们刚刚说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压迫具 体体现在哪里呢?我们首先进入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金田起义。 二、讲授新课: (一)金田起义 教师提问:经过同学们的课前预习,我们知道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国家被 迫割地赔款,那么,被清政府转嫁负担的农民们,此时面临的是什么境遇呢?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 PPT 并提问:四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此时清朝面临着怎样的局面?清政府 又是如何处置的?为什么最终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重要 原因,而清政府吏治腐败,封建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激化则是,根本原因。两广 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大量农民破产,是其直接原因,以上三个原因构成了金 田起义的历史背景。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拜上帝教?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问题。 教师提问:拜上帝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洪秀全为何创立拜上帝教?它与基 督教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不同以及洪秀全 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培养学生把握历史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的能力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拜上帝教的思想是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 和农民的平均思想融合成为了拜上帝教的思想,它本质上仍然是中国文化与传统 思想下的一次旧时农民起义,并未脱离农民运动的范畴。 教师讲述:在创立拜上帝教以后,洪秀全以及他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们利 用拜上帝教四处传教,起义势力发展壮大,最终在道光30年,也就是1850年, 洪秀全与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人于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史称金田起义。 教师提问:那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起义只是个事件,在发动起义之后,起 义军应该着手于何事呢? 学生回答:… 展示PPT 教师讲述:金田起义以后,起义军北上到达今日的永安,在永安建立政权,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平天国”,这次事件史称:永安建制。 教师提问:结合老师给的材料和教材,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太平天国的五 王都是什么背景?他们体现了太平天国的什么特点? 学生互动:阅读教材和材料,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均出身自农民或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太 平天国的主力军也都是起义路上吸纳的走投无路的农民与流民,这体现了太平天 国是一个由农民阶级领导的政权。 教师过渡:在政权稳固以后,太平天国分别进行了哪些活动?请阅读教材, 总结教材材料的主要观点。 学生活动:学生派代表讲述 (二)天朝田亩制度 教师讲述:在政权稳固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颁布了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天 朝田亩制度》,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PPT的材料,思考以下问题:《天朝田亩制 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 展示PPT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思想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试图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社会,体现了农民阶级对美好社会的朴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拜上帝教的思想是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 和农民的平均思想融合成为了拜上帝教的思想,它本质上仍然是中国文化与传统 思想下的一次旧时农民起义,并未脱离农民运动的范畴。 教师讲述:在创立拜上帝教以后,洪秀全以及他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们利 用拜上帝教四处传教,起义势力发展壮大,最终在道光 30 年,也就是 1850 年, 洪秀全与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人于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史称金田起义。 教师提问:那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起义只是个事件,在发动起义之后,起 义军应该着手于何事呢? 学生回答:…… 展示 PPT 教师讲述:金田起义以后,起义军北上到达今日的永安,在永安建立政权,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平天国”,这次事件史称:永安建制。 教师提问:结合老师给的材料和教材,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太平天国的五 王都是什么背景?他们体现了太平天国的什么特点? 学生互动:阅读教材和材料,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均出身自农民或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太 平天国的主力军也都是起义路上吸纳的走投无路的农民与流民,这体现了太平天 国是一个由农民阶级领导的政权。 教师过渡:在政权稳固以后,太平天国分别进行了哪些活动?请阅读教材, 总结教材材料的主要观点。 学生活动:学生派代表讲述。 (二)天朝田亩制度 教师讲述:在政权稳固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颁布了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天 朝田亩制度》,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 PPT 的材料,思考以下问题:《天朝田亩制 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 展示 PPT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思想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试图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社会,体现了农民阶级对美好社会的朴素
愿望。 教师提问:《天朝田亩制度》有三大性质: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请根 据教师PPT与课本材料,思考三大性质的具体表现?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 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 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教师过渡】在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茶时,清政府也进行了应对,本身己有 的八旗绿营战斗力低下己无法胜任,此时,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 汉族地主开始崛起,组织了团练,这便是我们熟知的“湘军”、“淮军”等等。 教师提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他们还扮演了什么角色?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太平天国运动事实上打醒了清王朝,清朝地主阶级开始组织自救 运动,这便是洋务运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和PPT材料并回答。 教师提问:天京事变中太平军内部的矛盾点在哪?天京事变的影响是什 么?它标志着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太平军内部矛盾主要是东王与其他四王的矛盾,由于天王洪秀全 命令其他四王受东王节制,加上东王以“天父下凡”的名义从实际上命令了天王, 使得太平军内部权力严重失衡,最终引发了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 转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太平天国由进攻转向了防御 教师过渡:在天京事变后,诸王或死或逃,天王为了维持政权,拯救局面, 任命了一大批青年王,洪仁玕便是此时进入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那么洪仁玕 的文件叫什么? 学生回答:《资政新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资政新篇的主张、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并回答。 教师总结:《资政新篇》是洪仁开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来
愿望。 教师提问:《天朝田亩制度》有三大性质: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请根 据教师 PPT 与课本材料,思考三大性质的具体表现?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 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 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教师过渡】在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时,清政府也进行了应对,本身已有 的八旗绿营战斗力低下已无法胜任,此时,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 汉族地主开始崛起,组织了团练,这便是我们熟知的“湘军”、“淮军”等等。 教师提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他们还扮演了什么角色?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太平天国运动事实上打醒了清王朝,清朝地主阶级开始组织自救 运动,这便是洋务运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和 PPT 材料并回答。 教师提问:天京事变中太平军内部的矛盾点在哪? 天京事变的影响是什 么?它标志着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太平军内部矛盾主要是东王与其他四王的矛盾,由于天王洪秀全 命令其他四王受东王节制,加上东王以“天父下凡”的名义从实际上命令了天王, 使得太平军内部权力严重失衡,最终引发了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 转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太平天国由进攻转向了防御。 教师过渡:在天京事变后,诸王或死或逃,天王为了维持政权,拯救局面, 任命了一大批青年王,洪仁玕便是此时进入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那么洪仁玕 的文件叫什么? 学生回答:《资政新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资政新篇的主张、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并回答。 教师总结:《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来
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是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 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 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 要条件 教师提问:《资政新篇》事实上与《天朝田亩制度》一样未能实行,它未能 实行和受到支持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提示】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是什么?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由于未对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因此《资政新篇》 在太平军中反响不大。 教师总结:我们已经学习了两大文件,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他们的异同。 在相同点上,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历史作用,有鲜明的革命性:都缺乏实行的社 会条件,具有空想性:都是为了巩固农民政权。在不同点上,《天朝田亩制度》 在经济基础上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而《资政新篇》主张发 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在群众基础上,《天朝田亩制度》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缺乏群众基础。 教师提问: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步入了失败的结局,它的失败原因是什么?它 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请阅读PPT与课本材料,分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主要有三点,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直接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以及重大战略决策失误。在历史作用上,我 们要一分为二,太平天国的积极作用有:一、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和外因侵略势力。二、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汉族地主势力崛起。三、 催生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而太平天国的消极作用则有:一、《天 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 潮流相违背。二、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 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三、课堂小结:
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是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 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 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 要条件。 教师提问:《资政新篇》事实上与《天朝田亩制度》一样未能实行,它未能 实行和受到支持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提示】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是什么?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由于未对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因此《资政新篇》 在太平军中反响不大。 教师总结:我们已经学习了两大文件,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他们的异同。 在相同点上,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历史作用,有鲜明的革命性;都缺乏实行的社 会条件,具有空想性;都是为了巩固农民政权。在不同点上,《天朝田亩制度》 在经济基础上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而《资政新篇》主张发 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在群众基础上,《天朝田亩制度》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缺乏群众基础。 教师提问: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步入了失败的结局,它的失败原因是什么?它 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请阅读 PPT 与课本材料,分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主要有三点,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直接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以及重大战略决策失误。在历史作用上,我 们要一分为二,太平天国的积极作用有:一、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二、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汉族地主势力崛起。三、 催生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而太平天国的消极作用则有:一、《天 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 潮流相违背。二、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 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三、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