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文译文 整理翻译: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中学王晓峰 、《赵普》(《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 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 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 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曰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 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 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 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 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 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 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诗人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 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登岳阳楼》(唐代大诗人杜甫) 昔间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浩瀚的洞庭湖好像把吴 楚东两地在东南边隔开,天地日月仿佛都在湖上荡漾漂浮。亲戚朋友没有一点消息,年老体弱的我 只好带着一家靠着这一叶孤舟任意漂泊。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仍然没有停息,依在窗前遥望破碎的 河山,不禁涕泪潸然,泪流满面。 四、两小儿辨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川以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文译文 整理翻译: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中学 王晓峰 一、《赵普》(《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 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 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 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 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 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 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 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 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 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诗人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 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三、《登岳阳楼》(唐代大诗人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浩瀚的洞庭湖好像把吴、 楚东两地在东南边隔开,天地日月仿佛都在湖上荡漾漂浮。亲戚朋友没有一点消息,年老体弱的我 只好带着一家靠着这一叶孤舟任意漂泊。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仍然没有停息,依在窗前遥望破碎的 河山,不禁涕泪潸然,泪流满面。 四、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到东方游历,遇见两个小孩子在争论。于是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升的时候离人们近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离人们远些了。”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升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离人们近些。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的像车子上的车篷,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小的像盘子盂钵 难道这不是离人们远的东西就小而离人们近的东西就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寒冷,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感觉 非常热,难道这不是离人们近的时候就感到热而离人们远的时候就感到凉吗?” 孔子不能评判他们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于是,两个孩子笑着说道:“谁说你的智慧多呢?” 五、黄鹤楼(唐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 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杬崺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 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昊形胜之最也。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 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 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 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 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六、于园(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 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 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髙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 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 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 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林。不是有地位的人投 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 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 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 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 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 杄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向后,有一座 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
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到东方游历,遇见两个小孩子在争论。于是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升的时候离人们近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离人们远些了。”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升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离人们近些。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的像车子上的车篷,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小的像盘子盂钵, 难道这不是离人们远的东西就小而离人们近的东西就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寒冷,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感觉 非常热,难道这不是离人们近的时候就感到热而离人们远的时候就感到凉吗?” 孔子不能评判他们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于是,两个孩子笑着说道:“谁说你的智慧多呢?” 五、黄鹤楼(唐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 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 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 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 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 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 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六、于园(明末清初文学家 张岱)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 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 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 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 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林。不是有地位的人投 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 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 。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 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 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 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 杆外面,有—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向后,有一座 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
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七、黔之驴(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 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 它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 林中偷偷观看。过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谨慎的,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 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靠近 驴子,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 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也 就如此而已!”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八、蝉(唐代诗人、书法家虞世南) 垂綾饮清露,流响岀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低头饮喝的树上的露水,它的鸣叫声来自髙贵而稀疏的梧桐树,长鸣不已,悦耳动听,暗在 高高的树上鸣唱,声音自然能够传播的非常遥远,这蝉的高高的声音并非是借助秋风的力量传送出 来的 九、孤雁(唐代大诗人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又有谁 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 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 不休。 十、《鹧鸪》(唐代诗人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 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 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 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 眉毛黯然低垂。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茂密的竹 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十一《七子之歌》(闻一多)
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七、黔之驴 (唐代文学家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 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 它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 林中偷偷观看。过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谨慎的,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 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靠近 驴子,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 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也 就如此而已!”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八、蝉(唐代诗人、书法家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低头饮喝的树上的露水,它的鸣叫声来自高贵而稀疏的梧桐树,长鸣不已,悦耳动听,暗在 高高的树上鸣唱,声音自然能够传播的非常遥远,这蝉的高高的声音并非是借助秋风的力量传送出 来的。 九、孤雁(唐代大诗人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又有谁 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 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 不休。 十、《鹧鸪》( 唐代诗人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 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 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 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 眉毛黯然低垂。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 茂密的竹 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十一、《七子之歌》(闻一多)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翼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 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 《凯风》之七子,因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弈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 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 ALSACE- -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 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在邶这个地方,有七个孩子的母亲不安于在家里待着。七个孩子就自己表现的很差劲,很苦恼, 希望能以这种方式让母亲回心转意。有个诗人就创作了一首《凯风》怜悯这七个孩子。我国从《尼 不楚条约》签订到旅顺、大连成为租界,先后丧失了七部分,他们失去了祖国的养护,受着异国人 的虐待,感叹他们的悲哀之情,大概要超过《凯风》中那七个孩子,因为想到他们是与中华母亲最 亲切的七部分,于是为他们各做了一章歌,用来抒发无处诉说的孤苦,眷恋、怀念祖国的深深哀痛, 也用来鼓励振作、奋发起来。国家的边疆分崩丧失,日子已经这么久,国人却很漠然的看着这一切。 难道看不到法兰西的 Alsace- Lorraine吗?“精诚所至,金石能开”。如果真的能像这样的话,中华 的“七子”的归来岂不是指日可待吗? 十二、采莲曲(唐王昌齡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叶与采莲女的罗裙一样,像用同一种色彩裁剪出来一般,采莲女的面容与荷花相映争艳,采 莲女们进入荷池采莲,融入荷叶中已经看不到她们的身影,听到她们纵情歌唱才知道她们人正在荷 塘中采莲。 十三、莲叶(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 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要多多感谢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有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 遮盖戏水的鸳鸯。 十四、赠荷花(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荷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世间的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入金盆,把叶子就尘土,只有荷花是绿叶红苞相 配相映,荷叶舒卷,荷花的开合,全凭自然,荷花荷叶长期相互辉映,荷叶减少荷花衰败,令人愁 苦难当 十五、白莲(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她不施脂粉,常受到艳丽的红莲欺凌,这样淡雅高洁的花真应该开在瑶池仙境。看她淡漠无情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 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 《凯风》之七子,因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弈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 久,国人视之漠然, 不见夫法兰西之 ALSACE—LORRAINE 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 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在邶这个地方,有七个孩子的母亲不安于在家里待着。七个孩子就自己表现的很差劲,很苦恼, 希望能以这种方式让母亲回心转意。有个诗人就创作了一首《凯风》怜悯这七个孩子。我国从《尼 不楚条约》签订到旅顺、大连成为租界,先后丧失了七部分,他们失去了祖国的养护,受着异国人 的虐待,感叹他们的悲哀之情,大概要超过《凯风》中那七个孩子,因为想到他们是与中华母亲最 亲切的七部分,于是为他们各做了一章歌,用来抒发无处诉说的孤苦,眷恋、怀念祖国的深深哀痛, 也用来鼓励振作、奋发起来。国家的边疆分崩丧失,日子已经这么久,国人却很漠然的看着这一切。 难道看不到法兰西的 Alsace-Lorraine 吗?“精诚所至,金石能开”。如果真的能像这样的话,中华 的“七子”的归来岂不是指日可待吗? 十二、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叶与采莲女的罗裙一样,像用同一种色彩裁剪出来一般,采莲女的面容与荷花相映争艳,采 莲女们进入荷池采莲,融入荷叶中已经看不到她们的身影,听到她们纵情歌唱才知道她们人正在荷 塘中采莲。 十三、莲叶 (唐 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 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要多多感谢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有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 遮盖戏水的鸳鸯。 十四、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荷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世间的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入金盆,把叶子就尘土,只有荷花是绿叶红苞相 配相映,荷叶舒卷,荷花的开合,全凭自然,荷花荷叶长期相互辉映,荷叶减少荷花衰败,令人愁 苦难当。 十五、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她不施脂粉,常受到艳丽的红莲欺凌,这样淡雅高洁的花真应该开在瑶池仙境。看她淡漠无情
有谁知道她的无穷幽恨?正当月晓风清的秋天清晨,她摇摇欲坠。 十六、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岀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孑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 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 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 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十七、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干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裏,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祖国的北疆,此时此刻的景象真上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向长城内外望去,锦绣中华大地上只 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天地,整个黄河的上上下下,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已冰封水面。远处的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髙原上丘陵妤像许多的白象在奔跑,看起来它们好象要与苍天比试 番谁高谁低。我想,等到天气晴好的时候,再看一看雪后天晴之下的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 色,这时候的景色,就一定会显得更加格外的艳丽多姿。 祖国的江山美景是如此的俊俏美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对祖国江山美景的称颂与赞美 之意。使人感到可惜的是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一代英 雄人物,但在文学才华方面还稍微有点欠缺,就是被人们称为天之骄子的成吉思汗,也只善于拉弓 射雕罢了。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了,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还得看我们现在的这一辈人。 十八、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凌寒霜却盛开花枝 艳俏 虽艳俏却不同桃李争春,只把那春消息向人们预报,等鲜花光灿灿了开遍山野,那梅子在花丛 中摇曳含笑
有谁知道她的无穷幽恨?正当月晓风清的秋天清晨,她摇摇欲坠。 十六、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 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 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 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十七、沁园春 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祖国的北疆,此时此刻的景象真上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向长城内外望去,锦绣中华大地上只 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天地,整个黄河的上上下下,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已冰封水面。远处的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丘陵好像许多的白象在奔跑,看起来它们好象要与苍天比试一 番谁高谁低。我想,等到天气晴好的时候,再看一看雪后天晴之下的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 色,这时候的景色,就一定会显得更加格外的艳丽多姿。 祖国的江山美景是如此的俊俏美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对祖国江山美景的称颂与赞美 之意。使人感到可惜的是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一代英 雄人物,但在文学才华方面还稍微有点欠缺,就是被人们称为天之骄子的成吉思汗,也只善于拉弓 射雕罢了。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了,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还得看我们现在的这一辈人。 十八、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凌寒霜却盛开花枝 艳俏。 虽艳俏却不同桃李争春,只把那春消息向人们预报,等鲜花光灿灿了开遍山野,那梅子在花丛 中摇曳含笑